畢設週記01 工作極致,怠惰至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老遠跑去新竹市的公園坐著。

大老遠跑去新竹市的公園坐著。

工作到極致的我

感謝養分

從資料海洋撈上來的牡蠣們,撬開來看都是珍珠。

在整理出上一篇的兩個方向前,灑網式地看了team20和大評圖的前輩案例們,雖然跟我提的方向好像沒什麼關聯,但還是想紀錄一下有好好整理的部分,圖面不一定看得明白,但我覺得論述清晰。

設計者利用愛河畔的高雄地下街遺址,創造出一個隨著當天海潮與月向而變化的劇場,將動線和照明交給自然,透過建築上物件的改變使人們重新感知河岸空間和自然潮汐。劇場與河畔接壤的步道因為潮水的漲退浮現或消失;與遺構組合的繩索構造拉動頂棚,而頂棚的舒張,月光從棚的縫隙進入劇場,當月亮行經天頂,頂棚完全打開,月亮出現在劇場的中央。

一個充滿詩意的題目,我對為什麼是劇場有點好奇,又覺得機能似乎也不是設計者想談論的重點。

基地位於台南,是在中西區一圓環中心的湯德章紀念公園,這裡原本是山丘,在日治時期被日人剷平成為控制節點的圓環,之後是228事件,國民政府在此槍決了湯德章律師,使得這裡從地理上的至高點轉變成權力的至高點。

設計者發現府城的城市涵構由廟境巷弄和圓環車道組成,屬於紀念型涵構,這兩者都是因為政權更迭形成,又因為政治角力從對立關係逐漸走向片段化關係(我認為應該是指說圓環作為城市中心卻消失在記憶中,人們只是經過卻忘記曾經的山丘和歷史)。所以設計者想透過空間操作來讓基地的歷史性與地理性疊合,以此喚醒人們對府城的城市記憶。

設計者選擇台中東區的天外天劇場作為基地,他想討論的是,面對不可逆的古蹟/廢墟(被視為無文資價值的、所在土地有巨大利益等)拆除,透過兩個空間操作手段:觀看拆除過程和建造新的臨時機能,來呼應過去人們擁有的、提醒現在人們失去的以及想像未來人們看到的,讓空間在不斷被剝離的過程中使人產生集體記憶。

豪~~~ㄘ~~~

豪~~~ㄘ~~~

議題部分

即將成為無子社區裡的老人關懷設施

回歸正題,趁著工作狀態還沒消失,一鼓作氣把上一篇提出的幾個題目的資料查一查,再跑去找@真黃聊聊過後,就給自己放了一個禮拜的假,呵呵快樂。

下面的內容都是討論之前的資料,又水一篇。

國發會發布

國發會發布

過去的城市規劃中目標以經濟發展為導向,大量的土地給予產業工作的地方,接著是勞動人力的居住空間以及維持生活的公共空間,老人小孩的照護空間被塞進公共空間的小旮旯。或許當時還看不出問題,但現在卻不一樣了,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台灣即將在2025年步入超高齡化社會,照護空間已然不足以負荷愈發龐大的老年人口(以及照顧他們的人,他們更是被忽略的群體),城市該如何改變才能使「照護關係」從照護者和被照護者之間釋放,成為一種「社會關係」

台灣當前的長照單位分級政策強調在地老化,下分三級,以鄉鎮市區為單位a級整合服務中心、一學區一個的b級日照中心以及,三個村里為單位的c級巷弄長照站

底圖:康健雜誌

底圖:康健雜誌

最下游的c級照護站我最有興趣的,我查詢了金門現有的c級照護站數量,一度搞混了社區關懷據點(42間,多為社區發展協會)的概念,最終確認截至2020年,金門一共有12個c級照護站(金城1個;金寧3個;金湖4個;金沙3個;烈嶼1個),按照三個村里為一個單位的話,這個數量明顯是不足的。

c級照護站是政府想要實現在地老化最重要的基石,社區關懷據點的普遍設立促使政府鼓勵其轉型成c級照護站,然而對於基層而言卻困難重重,常因為量能不足或季度查核文件複雜而窒礙難行,資料中提及交通接送、志工老化、常照知識缺乏等等很多原因,我認為最關鍵的或許會是缺乏人才(這基本上回應了週記00的問題,人才回流的問題必須得考慮才行)。

被照護者和照護者之間需要外力的介入才能緩解他們雙方的壓力,除了現有的不同托護形式如家庭托顧、居家照護之外,我找到日本的照顧咖啡廳的案例,以及台灣也在推動中的照咖,他們通過結合日照和咖啡廳的形式達到社會反轉,提供被照護者的需求機能,也給予了照護者一個得以喘息的地方,同時提供工作機會,並協助輔導人才加入志工(或個管師)。

操作方向之一get。

先隨意畫個圈

先隨意畫個圈

然後關於佳冬。

我本來是一直在糾結做這裡要做什麼,真黃直接說把兩個(前面的日照)揉在一起就好啦,我就審慎思考一番,發現好像沒有不行之後我反而想跟這個基地說再見了

這塊基地剛好位在佳冬的中間,屬於萬建村,村內的人口聚集處在基地的右上角,而鄰近基地的另一個人口密集處是在左下角的六根村。如果我的操作方式是以多節點的形式去發展,那麼現在這塊基地就會是一個挺重要的位置,他可以作為中繼站串聯起這兩個村落。

另外我又去查看了佳冬的人口組成,確實也符合我前面想討論的即將變成無子社去的議題......但是佳冬好遠喔、我也不熟其實、還有不一定有cad之類的資料等等的原因正在勸退我,我還是想做金門啦。我急於尋找滅火器撲滅這燃燒起的火堆。

怠惰至極的我

閒話部分

先畫一個大餅給廢廢又焦慮的自己,涼了再吃。

突然地陷入糜爛,先給自己安排後事(?),就做案例分析好惹,下次見。

最近面對所有事的心理活動,包括吃蛋糕。

最近面對所有事的心理活動,包括吃蛋糕。

參考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6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
Thumbnail
【超出建築】展覽裡,建築作為地景的一個部分,不再只是被觀看的、被評論的、被分析的、被估價的物件,而是介於 觀看/棲居 的地景張力之間,交替作用、相互拉扯的持續辯證。
Thumbnail
【超出建築】展覽裡,建築作為地景的一個部分,不再只是被觀看的、被評論的、被分析的、被估價的物件,而是介於 觀看/棲居 的地景張力之間,交替作用、相互拉扯的持續辯證。
Thumbnail
領導級的辦公室,有氣質的王家起家厝, 讓我最驚訝的是懷舊感的「宿舍區」,好美。 復古的公布欄,回憶殺的海報, 種菜的阿嬤身旁,上了年紀的大大榕樹群陪著, 咾咕石牆被固執盤根纏緊….. Google找到的新聞媒體稿實在太嚴肅, (台塑PVC故事請自行搜網) 你們的重點對台灣是有重要性但不是我的,
Thumbnail
領導級的辦公室,有氣質的王家起家厝, 讓我最驚訝的是懷舊感的「宿舍區」,好美。 復古的公布欄,回憶殺的海報, 種菜的阿嬤身旁,上了年紀的大大榕樹群陪著, 咾咕石牆被固執盤根纏緊….. Google找到的新聞媒體稿實在太嚴肅, (台塑PVC故事請自行搜網) 你們的重點對台灣是有重要性但不是我的,
Thumbnail
地點:臺南市中西區河樂廣場 日期:2021/05/02 原中國城舊址,曾是台南重要的商圈之一,經拆除後改建為親水公園,於2020年3月7日開幕,為台南市區最大的親水廣場,更曾被富比世雜誌譽為「全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七大公園」之一。
Thumbnail
地點:臺南市中西區河樂廣場 日期:2021/05/02 原中國城舊址,曾是台南重要的商圈之一,經拆除後改建為親水公園,於2020年3月7日開幕,為台南市區最大的親水廣場,更曾被富比世雜誌譽為「全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七大公園」之一。
Thumbnail
地點:台江文化中心、台江國家公園、台江生態文化園區、台江鹽田生態文化村、四草綠色隧道、四草大眾廟、四草砲台 日期:2020/11/17
Thumbnail
地點:台江文化中心、台江國家公園、台江生態文化園區、台江鹽田生態文化村、四草綠色隧道、四草大眾廟、四草砲台 日期:2020/11/17
Thumbnail
一個都市對於「公園」的想像取決於居民的意識,在以「綠色生態」的名義驅離「違建戶」這個「歷史債務」的過程中,有多少是帶著改善都市居住環境的理念?有多少是假公民權益與公共利益操弄中產階級為大宗的意識形態?又有多少是帶著圖利公園週邊房地產價值的意圖?
Thumbnail
一個都市對於「公園」的想像取決於居民的意識,在以「綠色生態」的名義驅離「違建戶」這個「歷史債務」的過程中,有多少是帶著改善都市居住環境的理念?有多少是假公民權益與公共利益操弄中產階級為大宗的意識形態?又有多少是帶著圖利公園週邊房地產價值的意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