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超出建築】展覽中地景張力的體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超出建築】田中央 + 七位藝術家聯展
「建築」對你而言是什麼?是豪宅公寓,是街道橋樑,是花圃公園,是專業執照,是土地徵收,是炒樓炒房,是工地卡車,是水電管線,還是......?
最近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有檔【超出建築】展覽,由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主任、建築評論家-王俊雄 策展,「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七位跨域藝術家:蔡明亮、黃聲遠、林聖峰、聶永真、江國梁、陳逸恩、姚仲涵 共創,是非典型的建築展,沒有太多設計圖面與模型,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文字敘事、影像紀錄與創作、繪畫、實體材質展示,在這裡你找不到精美的「作品」,但你可以經驗到兩件事:
(1)和展覽物件對話,延伸屬於你自己的詮釋。如此,建築在某種角度得以從專業權威的語彙中被解放,回歸到人的生活切面,更日常,更接地氣。
(2)跟隨展覽的企圖心,讓物件帶你更貼近現場,宜蘭的現場,田中央事務所工作的現場,田中央這群人所呼吸、踩踏的土地的現場。
蔡明亮《宜蘭》
蔡導拍攝的60mins宜蘭紀錄片。
姚仲涵《時間》
正中央螢幕為田中央宜蘭工作室畫面的現場直播。兩側螢幕為宜蘭鐵道及橋樑影像。
黃聲遠《在建築之前》
田中央工作室創辦人黃聲遠於1990年的文字。
江國梁《游水》
大口呼吸,游出框架!
【超出建築】展覽裡,建築作為地景的一個部分,不再只是被觀看的、被評論的、被分析的、被估價的物件,而是介於 觀看/棲居 的地景張力之間,交替作用、相互拉扯的持續辯證。展期到4/23,推薦各位走一趟當代館一探究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54內容數
黑盒子裡的人生百態,齁齁帶你看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琇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門課要能開得成,它的內容肯定是被整理過、驗證過的經驗累積,有系統化的發展脈絡和論述能力,果真名不虛傳,十分迷人。
這是一本彙整了地景 — 作為人文地理學的核心,在二十世紀的英美等西方國家,幾個影響力較為深遠的流派論述,及晚近三十多年來各方後輩學者對這些論述的研究、延伸、競爭、質疑或挑戰。
待在同溫層內的呼喊是取暖,突破同溫層的表達才是對話,雙方對彼此的接納,是在心中一點一滴累加的過程,慢火細燉,終能熬出佳餚。
誠摯推薦~2023 AgingABC 樂齡桌遊健康促進師資培訓(進階班)招生中
希望指向的長期目的是:促進老人改變生活目標、願意定期出門玩遊戲交朋友,確實達成老人身動、心動、互動的「成功老化」生活模式。
從這個core mindset出發,參與夥伴大量試玩多款樂齡桌遊,並透過對話交流,延伸出不同的遊戲主軸發想、活動流程規劃、現場可能狀況的應變討論。
一門課要能開得成,它的內容肯定是被整理過、驗證過的經驗累積,有系統化的發展脈絡和論述能力,果真名不虛傳,十分迷人。
這是一本彙整了地景 — 作為人文地理學的核心,在二十世紀的英美等西方國家,幾個影響力較為深遠的流派論述,及晚近三十多年來各方後輩學者對這些論述的研究、延伸、競爭、質疑或挑戰。
待在同溫層內的呼喊是取暖,突破同溫層的表達才是對話,雙方對彼此的接納,是在心中一點一滴累加的過程,慢火細燉,終能熬出佳餚。
誠摯推薦~2023 AgingABC 樂齡桌遊健康促進師資培訓(進階班)招生中
希望指向的長期目的是:促進老人改變生活目標、願意定期出門玩遊戲交朋友,確實達成老人身動、心動、互動的「成功老化」生活模式。
從這個core mindset出發,參與夥伴大量試玩多款樂齡桌遊,並透過對話交流,延伸出不同的遊戲主軸發想、活動流程規劃、現場可能狀況的應變討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籌辦的特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的系列講座之一。講請到實踐大學的蕭有志老師以及中原大學的陳宣誠老師,分別分享了廣慈社宅及斯文裡三期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讓我們思考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張永和,美籍華裔建築師,建築教育家。波爾州立大學環境設計學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築學碩士,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邁向通用建築》為張建築師今年4/25在東海演講,在此感謝東海將演講公開上傳。   筆者大學時張建築師曾至淡江演講,具體講了什麼已忘得一乾二凈,只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宜蘭不是指行政疆界,而是個狀態。」 當前最夯的便是在地學,例如:台北學、桃園學等,但台灣就這麼小,哪來的這麼多學、那麼多的差異。學跟學之間除了地域的名稱之外,除了談在地、自明性的東西之外,更重要的尋找一種不同於西方城市發展價值的台灣學的普遍價值,讓台灣學成為一論述台灣價值的基礎,再依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從西元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發展至今、經過國際經驗洗禮,台灣藝術產業更有機會和條件走向豐富多元的發展。藝術機構更是不再侷限於博物館內。藝廊對於台灣本土藝術市場帶來 秩序化與透明化的效果,對快速成長的產業具有規範與引導的力 量,這篇來介紹一家整合藝文單位展覽與畫廊之藝術收藏與欣賞資訊的紅野畫廊
Thumbnail
​ 台灣有許多歷史因素的建築都反映當時後歷史當下時光。蔡合源宅第反映日治時期後台灣一位商人傳奇故事。這棟古宅七十七年歷史至今、反映西元二十世紀中期豪宅的氣派。 蔡合源宅第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72號 ​電話: 02 2555 3838 ​備註: 台北市定歷史建
Thumbnail
2023年12月30日有兩個展覽於港島完滿結束。縱使已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篇幅較簡短的、比較多感受的藝評不會來得太遲。陳育強和翟宗浩的藝術展,以不同媒材和思考方式呈現出當代香港的山水景色。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籌辦的特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的系列講座之一。講請到實踐大學的蕭有志老師以及中原大學的陳宣誠老師,分別分享了廣慈社宅及斯文裡三期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讓我們思考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張永和,美籍華裔建築師,建築教育家。波爾州立大學環境設計學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築學碩士,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邁向通用建築》為張建築師今年4/25在東海演講,在此感謝東海將演講公開上傳。   筆者大學時張建築師曾至淡江演講,具體講了什麼已忘得一乾二凈,只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宜蘭不是指行政疆界,而是個狀態。」 當前最夯的便是在地學,例如:台北學、桃園學等,但台灣就這麼小,哪來的這麼多學、那麼多的差異。學跟學之間除了地域的名稱之外,除了談在地、自明性的東西之外,更重要的尋找一種不同於西方城市發展價值的台灣學的普遍價值,讓台灣學成為一論述台灣價值的基礎,再依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從西元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發展至今、經過國際經驗洗禮,台灣藝術產業更有機會和條件走向豐富多元的發展。藝術機構更是不再侷限於博物館內。藝廊對於台灣本土藝術市場帶來 秩序化與透明化的效果,對快速成長的產業具有規範與引導的力 量,這篇來介紹一家整合藝文單位展覽與畫廊之藝術收藏與欣賞資訊的紅野畫廊
Thumbnail
​ 台灣有許多歷史因素的建築都反映當時後歷史當下時光。蔡合源宅第反映日治時期後台灣一位商人傳奇故事。這棟古宅七十七年歷史至今、反映西元二十世紀中期豪宅的氣派。 蔡合源宅第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72號 ​電話: 02 2555 3838 ​備註: 台北市定歷史建
Thumbnail
2023年12月30日有兩個展覽於港島完滿結束。縱使已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篇幅較簡短的、比較多感受的藝評不會來得太遲。陳育強和翟宗浩的藝術展,以不同媒材和思考方式呈現出當代香港的山水景色。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