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談談瓊斯盃:不知未來何去何從,那先談從何而來吧!

2023/08/0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七月蒐集資料時聽到今年(2023年)瓊斯盃八月有要舉辦的消息,但今天(7月16日)Google「瓊斯盃」三個字,只有少少的新聞報導,提到8月賽事時,但就賽程規劃、參賽隊伍好像都不是這麼方便搜尋?Google甚至跳出前幾年瓊斯盃的訊息,讓紙箱不經感慨曾幾何時瓊斯盃的熱度消退到這種程度,真擔心幾年後瓊斯盃就永久停辦了。就如同標題所說,不知道未來瓊斯盃會如何發展,但就讓紙箱先談談這個快要半世紀(1977年第一屆)的瓊斯盃舉辦的緣由吧。

本文部分資料源自於台灣籃球名人堂提供,特此感謝。

時代背景

台灣本身的籃球熱度

自從三軍球場在1960年拆除後,台灣籃球的黃金歲月就逐漸褪色。1970年代台灣籃球處在一個「有熱度,但不足」的時代,一方面受台灣經濟起飛影響,台灣人休閒活動更加多元,像「看電視」就是一件新興起的娛樂。另一方面,自1968年紅葉少棒奪冠後,少棒、青少棒、青棒三棒蔚為風潮,棒球成為70年代台灣社會眾所矚注目的運動。因此在台灣籃球風潮不如以往的情況下,1977年台灣首屆舉辦的瓊斯盃,一場在台灣舉辦、邀請各國參與的國際籃球賽事,無疑是台灣籃壇的重大盛會。

台灣在國際籃壇的困境

1970年代對於台灣也是一個困頓的年代。國際上,從退出聯合國、邦交國雪崩斷交到最後美國也與我們斷交,一連串國際地位下降,外交失利等等接連打擊台灣的士氣,棒球在70年代成為揚眉吐氣的宣洩,而籃球則失去昔日的輝煌。

自從1971年中國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台灣(R.O.C)選擇退出聯合國失去國際地位後,仍以中國自居的台灣在各國際組織的立場遭受到挑戰。1974年波多黎各世界盃籃球賽時,國際籃球總會(FIBA)以不能有「兩個中國」為由,暫停台灣(R.O.C)的會籍。事實上,FIBA有提出台灣(R.O.C)改名稱重新申請的方式,只是在當時台灣的時空背景下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於是台灣籃球走向國際舞台的路就此斷絕。

威廉瓊斯盃

威廉瓊斯盃並非台灣單一盃賽,是以當時FIBA秘書長在世界各地舉辦的盃賽,在此之前舉辦的國家有:

瓊斯杯歷年比賽紀錄(由台灣籃球名人堂提供,特別感謝)

瓊斯杯歷年比賽紀錄(由台灣籃球名人堂提供,特別感謝)


  • 1966 西班牙
  • 1967 義大利
  • 1968 美國
  • 1969 美國
  • 1970 義大利
  • 1972 巴西
  • 1973 巴西
  • 1974 墨西哥
  • 1975 義大利
  • 1976 阿根廷
  • 1977 台灣



所以,瓊斯盃在台灣舉辦對於瓊斯盃本身並不是新鮮事,就又是到另一個國家舉辦,盃賽發展到亞洲舉辦的里程碑,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瓊斯盃並沒有隨著後來威廉瓊斯去世(1981),台灣恢復國際賽事資格而繼續延續至今近半個世紀。

瓊斯盃前五年

在無法參與國際賽事的情況下,台灣籃協理事長余紀忠奔走與FIBA秘書長威廉瓊斯商討後,仍然無法恢復會籍,但以FIBA秘書長威廉瓊斯的名義籌辦國際籃球邀請賽,讓台灣得以與國際籃壇交流成為一個折衷的辦法。

即便是一個折衷方案,但FIBA秘書長威廉瓊斯可是十分支持,從比賽舉辦時的作為就可以知道。至於FIBA秘書長威廉瓊斯做了什麼事情?可以到付費文章看看。

延伸閱讀:首屆瓊斯盃|三件小事來看威廉瓊斯博士的支持

賽事穩定舉辦

首屆瓊斯盃男、女籃賽事先後舉辦,男子組九隊、女子組七隊參賽;後續兩年第二、三屆卻大幅縮水,第二屆只有男子組九隊,第三屆只有女子組十隊,賽事規模呈現萎縮。

延伸閱讀:首屆瓊斯盃

1980年第四屆時又恢復男、女子組共同舉辦,男子組11隊參賽、女子組10隊參賽。此屆瓊斯盃獲得台灣社會廣大的回響,光是票房就賣出770幾萬,甚至傳出黑市出現千元票價的行情,其魅力可見一番。第四屆瓊斯盃的成功使得政府積極正視瓊斯盃,不只積極處理場務問題,也讓瓊斯盃在台灣社會的地位穩固,成為每年暑假固定的國際籃球賽事。

籌組國家隊參賽

前三屆瓊斯盃賽事台灣參賽隊伍皆是以自由盃前三名隊伍參賽,自由盃是由全國籃球委會(今日籃協前身)舉辦的國內賽事,也就是說前三屆台灣都是派出三支國內甲組代表隊參賽,台灣並沒有實質的台灣代表隊,使得瓊斯盃國際邀請賽的國際感少了些什麼。

瓊斯盃台灣開始有國家隊,台灣人民湧入支持,還有觀眾揮舞國旗

瓊斯盃台灣開始有國家隊,台灣人民湧入支持,還有觀眾揮舞國旗

到了第四屆瓊斯盃,台灣才從國內男女組甲組球隊中選出名48名選手,分別於男女子組中各推出中華白、中華藍兩隊作為代表隊,也讓台灣在瓊斯盃有實質上國與國對抗,無疑提升了賽事張力與台灣社會的參與。此後,台灣在後續瓊斯盃也皆採用中華白、籃兩代表隊參賽的模式。

電視轉播

1960年代是台灣電視起步的年代,自1962年台視成立以來,十年之間台灣電視快速成長,電視訊號遍布全台,老三台接續開台,彩色電視推出、銷售一路成長,即便尚未達到今日家家有電視,但在1970年代「開電視,看比賽。」圍在電視前守候著,看著自家選手比賽,在螢幕前慶賀、感嘆,已成為一個大家參與賽事的方式之一了。

瓊斯盃作為在台灣舉辦的國際賽事自然是有電視轉播,不過不同今日電視或網路轉播一整天的賽程都可以呈現給大家,在過去頻道只有老三台,又有播放時間的限制下,電視台只能選擇性轉播熱門賽事,通常都是晚間播出「中華隊vs某客隊」的組合。在電視的推波助瀾之下,瓊斯盃無疑成為台灣人每年夏日籃球瘋的重要盛事。

南部球迷無法現場看球投書希望電視台轉播球賽

南部球迷無法現場看球投書希望電視台轉播球賽

觀看環境改善

1963年落成的中華體育館雖然是當時代台灣最好的球場館,卻是沒有冷氣的,而瓊斯盃又是在夏天比賽,因此現場看球的球迷不時想方設法的消暑:

手搖大浦扇、口灌涼茶,仍是熱氣難消的辛苦勁

並且期待著有一天體育館有冷氣出現......

這種大熱天,在空氣流通本來就不好地方看球,這滋味可真是不好受!咱們台北市出現座冷氣體育館就好了......

隨著第四屆瓊斯盃獲得台灣人大力支持,於是政府也開始重視中華體育館設備簡陋的問題,專款提撥8000萬整修場館,增加冷氣、改善觀眾座椅、場館內照明、更新比賽地板、籃架、記分板、計時器並趕在第五屆瓊斯盃舉辦前完工。

重返國際後

1981年落桑協議後,台灣得以「中華台北」名稱參與奧運以及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各項活動,也就是說台灣可以「中華台北」之名參與FIBA重回國際籃壇,但此瓊斯盃立場就十分微妙,他是否也需要按照國際奧委會「中華台北」模式呢?若真的要照奧委會「中華台北」模式,依照當時台灣政治氛圍絕對是不可能的事,瓊斯盃大概率也就此完成階段性任務,不再舉辦。

台灣籃球協會理事長余紀忠與時任FIBA秘書長史坦考維奇磋商後,為瓊斯盃是否受奧委會「中華台北」模式一事討論,最終使瓊斯盃此台灣國內舉辦,又與FIBA密切關係的國際籃球賽事不受奧委會「中華台北」模式限制,可以在瓊斯盃中可以「自定義」名稱參賽,不論使用R.O.C、台灣、中華等名稱都是台灣自己內部的事情,也因此台灣籃球在以「中華台北」回到國際籃壇後,瓊斯盃繼續在台灣維持自己獨立性一年一度舉辦。

結語

截稿時,今年瓊斯盃賽事賽程出來了,許多討論也出現在各論壇,原本以為,瓊斯盃是以FIBA秘書長威廉瓊斯博士的名義舉辦的國際籃球賽是眾所皆知的事,但沒想到大家已經將「瓊斯盃」和「自爽盃」畫上等號,如此有歷史意義的盃賽卻獲得這麼不堪的謔稱,實在令人遺憾,希望籃壇主事者能更加愛護這深具意義的盃賽,相信用心經營台灣人還是會支持瓊斯盃的,瓊斯盃也會繼續成為台灣人一年一度的籃球大賽。

工商自己

用行動支持籃球紙箱挖掘台灣籃球的過往:按讚、付費訂閱、小額贊助,加入IG、FB可以看到紙箱到挖掘的紀錄、小彩蛋等等~

紙箱FB:https://www.facebook.com/BasketballBox
紙箱IG:@jupateacher 

403會員
76內容數
「台灣籃球人,不可不知台灣籃球事」身為台灣籃球人一份子的你,可以在這份專題看到關於台灣籃球過往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