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念念‖夏季的能高安東軍未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清晨的電塔營地

清晨的電塔營地

  認真回想起來,這似乎是第一次從行程計畫中撤退。雖說如此,我一直都不是那種追求登頂的登山客,會有如此低的撤退比例,大概是因為在天氣預報中發現一絲的行進間降雨可能,就會提早自主倒團吧。只是涉及多天數的縱走,若不是老天保佑或是人品爆發,真的很難要求日日晴天,也因此這次雖有午後雷陣雨的風險,隊友們仍在評估後判斷,早些起登便可躲過午後的雨勢吧?懷抱著一絲絲僥倖的心情出團。

「以後只要Windy預報雨量那格有數字就直接倒團!」然而這也是在第三日撤退時,全身溼透的我們真實心聲。

各有收穫的團體尺寸

  能高安東軍是我登山元年就心心念念的夢想路線,這條縱走路線A進B出,因此雖然這幾年逐漸習慣了雙人迷你小團的徒步,但考慮包車的便利性,這次和揪團的山友一起組成七人小隊,行走的這幾天真心覺得感恩有這些夥伴。迷你小團體驗的是山林中的靜謐以及與自己的內心對話,而和山友一起行走多了一份安定感,同時也能分享山中植物與地貌的知識,當然也少不了分享歡笑。

刷一波箭竹!

  這也是第一次體驗到總是被形容成像在游泳的與箭竹相伴而行,這是第一次遇到濕的箭竹,行程第二天是露水,撤退日第三天是露水加上雨水,即使穿著雨衣雨褲,雙腿和雙腳依然被雨水和汗水浸濕。老實說我滿喜歡衝破箭竹行走的感覺(迷上被箭竹洗臉?)但身體濕透且濕氣悶在防水衣物裡頭的感覺真不好受。一邊行走也需要注意是否仍在路徑上,被箭竹蓋住的路,需要用登山杖輔助稍微撥開確認路徑。比較讓人埋怨的是穿插在箭竹之間的薊,堅韌的枝葉不似箭竹那般柔軟,總是刺痛皮膚,沒戴手套的雙手手背上出現大大小小的傷痕。

一路上都是箭竹林,有些與人齊高

一路上都是箭竹林,有些與人齊高

  雖然從第二天清晨起就雲霧聚集,走在本該兩側都是大景的稜線上望著滿滿的白牆,但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使行走的我們更頻繁地注意到沿途各種顏色、大大小小的花。這是我爬山遇到最多種類小花的一次,形形色色的花減緩了陡上的疲勞,觀察小花坐落在什麼樣的環境中也是有趣的。

精選我最愛的不知名小花

精選我最愛的不知名小花

  午後在大陸池紮營,隊友們往返陡峭的路取水歸來,也有在營地包壽司卷的朋友(在夏天山上吃到多汁小黃瓜是極致的幸福)。風雨將至,還好有天幕能讓我們在觀景第一排欣賞山林裡的風雨,是快樂的午後。

  隔天清晨五點起登,風雨不斷。走在毫無避風處的稜線上,有一種「我們是流亡難民」的體感。撤退之路並非無險,前兩日的上上下下得在淒風苦雨之中全數還回,濕滑的碎石路仍得帶足全副精神小心地走,直至過了天池山莊天空才露出良善的樣子。

裝備即生命

  這是我最真切感受到對裝備充滿敬意的一次,從前一晚的風雨挺過來的帳篷(睡前還在嫌棄這個用了六年的雙人帳好重),行進間給身體提供保護的風雨衣褲以及穩定度高的登山杖......到了山上所有的裝備都是保命工具,脆弱渺小的人類適應天氣的法門大概就是給自己添上合適的裝備吧。

晚上開始溢流的大陸池

晚上開始溢流的大陸池

  充滿水鹿的高山草原以及珍珠般的高山池們只能約好下次再見了!上山和下山都是不強求的練習,不曾真正擁有也沒失去些什麼,每次走進山裡的拜訪都是又一次感受身心和自然連結的機會。到一個安靜無聲的地方去聽聽看自己害怕的是什麼?又有什麼能使我奮不顧身地去靠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好奇女子的吶喊山谷
8會員
35內容數
以自己的身心認識這個世界,在日常感到內心澎湃的時刻,到虛擬的山谷吶喊出來吧!
2024/04/09
上週的地震除了外在的震盪之外,好像也把內在的一些什麼也搖晃了出來。在早餐店扶著桌子等搖晃過去的那瞬間,腦袋裡浮出最大聲的一句話與任何人的生存都無關,卻是:「我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Thumbnail
2024/04/09
上週的地震除了外在的震盪之外,好像也把內在的一些什麼也搖晃了出來。在早餐店扶著桌子等搖晃過去的那瞬間,腦袋裡浮出最大聲的一句話與任何人的生存都無關,卻是:「我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Thumbnail
2024/03/19
  看著眼前這個坐在我家客廳地板上倚靠著懶骨頭的人,心情忽然有些微妙。相識於八年前伊朗中部的旅店,當時的他從中亞走陸路進伊朗,搭便車、夜宿帳篷,進行著第一場低限度的旅行。後來我們一起拜訪穆斯林一家人沙發衝浪,同行友人對Kaz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那雙想必多日未洗的臭襪子。
Thumbnail
2024/03/19
  看著眼前這個坐在我家客廳地板上倚靠著懶骨頭的人,心情忽然有些微妙。相識於八年前伊朗中部的旅店,當時的他從中亞走陸路進伊朗,搭便車、夜宿帳篷,進行著第一場低限度的旅行。後來我們一起拜訪穆斯林一家人沙發衝浪,同行友人對Kaz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那雙想必多日未洗的臭襪子。
Thumbnail
2024/02/06
  那天一位整理師朋友來家裡,雖然不是以此為目的來訪,但他關不掉的火眼金睛,還是看出了家中擺設的種種狀況。他忍不住評論幾句,就觸動了我多年來整理收納的各種困擾,於是展開了一場小小的整理活動。   「這個東西為什麼放這裡?它和旁邊的東西有什麼關係?」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卻宛如靈魂拷問。再小的東
Thumbnail
2024/02/06
  那天一位整理師朋友來家裡,雖然不是以此為目的來訪,但他關不掉的火眼金睛,還是看出了家中擺設的種種狀況。他忍不住評論幾句,就觸動了我多年來整理收納的各種困擾,於是展開了一場小小的整理活動。   「這個東西為什麼放這裡?它和旁邊的東西有什麼關係?」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卻宛如靈魂拷問。再小的東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