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浩瀚之中,我們在此相遇│小行星城 Asteroid City (2023)
付費限定

浩瀚之中,我們在此相遇│小行星城 Asteroid City (202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總被歸類為作者論的導演,不只視聽上的鮮明風格,更在他聚焦甚至不斷重複的主題上─一個人如何掙脫來自家庭(狹隘來說是「父親」)的影響和制約,找尋自己生存的意義?這樣的核心到了<小行星城>擴及到宇宙等級的詰問─一個角色如何擺脫劇作家命定的情結?也像是魏斯‧安德森某種自省─就算自己的風格化備受肯定、被賦予相對高度的掌控權,身為自己作品的「作者」,卻是否是唯一的作者?他的成績、他的人生,或許依舊有個更高的未知替他定義、替他書寫。

Asteroid City, 2023

Asteroid City, 2023

從<布達佩斯大飯店>、<法蘭西特派週報>便使用一種框架敘事的方式,彼此鑲嵌,故事中又有故事,在本片更將「創作者」拉進結構中,幕後之後還有幕後,身在框架又打破框架,呈現著我們觀看魏斯‧安德森的電影à一個主持人說明戲劇<小行星城>的製作過程帶出劇作家Conradà<小行星城>主線劇情à劇中女演員Midge又在練習她另一齣新戲的台詞,透過現形(Conrad)、隱藏(魏斯‧安德森)再加上暗喻(存在於魏斯‧安德森之上的那位),三重的創作者使角色的命定從實變成虛,或許再一層觀眾會從那樣的極虛中對應出自身於現實中同樣命不由我的感慨。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89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影論寫作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影論寫作
138會員
258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