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擁抱刺蝟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頃讀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這個書名有意思,內中有這樣子的描述「越想靠近孩子,孩子似乎躲得越遠。」「…怎麼轉眼間,熟悉的孩子成了渾身帶刺的刺蝟,碰不得,講不得,一句話不對,隨時引發一場家庭風暴。」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像"刺蝟"一般?當然是因為連結失敗,情感受傷。所以才要「重啟連結、修復情感」。該書作者係名心理諮商師,看多了青春期的青少年與父母間的衝突,有感而發,因為大多根據實際事件,因此特別令人有感,例如:

Part  1題為< 有風險的陪伴——明明想靠近,卻把你推遠>,其中提到:不要脫口而出的質問;不要拿孩子做比較;不要隨口就給的建議。

Part 2 題為<有情感的陪伴——細緻貼近與深度連結>。其中提到:人際連結需要的是不帶分析的同理心;「在對話中持續覺察(覺察話中可能意含),在覺察中持續對話」;「碰觸情緒感受,是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途徑」(意思是孩子說的話語可能只是表象,如果能碰觸到其背後的想法或感受,孩子才有可能敞開心胸。換句話說,溝通時需要關心對方的說詞,覺察對方的意圖,而不是一廂情願的直覺反應…)

==================================

親戚的孩子去國外工作,暫以導遊和經營二手包網站為業。日前回國,請他們用餐,席間孩子提及導遊遇的趣事,他媽媽馬上「導遊工作不固定,還是找個固定的工作比較重要…」孩子的臉馬上冷了下來…我問及經營二手包的狀況,孩子正在熱心描述,他媽媽「二手包能賺幾塊錢,還不如找個固定的工作……」孩子的臉更冷了……

 

我想起該親戚有次如此描述:「兒子回來跟她沒話可說,兩人一開口就是相互對罵……。她對兒子只會批評和指責……」

書中提到有五個步驟,可以陪伴孩子長出因應挫敗的本事,包括:

1. 傾聽孩子的處境:「發生了什麼事?」

2. 回應孩子的情緒感受:「這一定很難受吧!」

3. 詢問孩子的解決方案:「那麼,你打算怎麼辦呢?」

4. 肯定孩子因應問題的過程:「你是怎麼做到的?」

5. 感謝孩子的信任:「謝謝你願意告訴我。」

 

可是我要如何告訴親戚這些對他可能有幫助的訊息呢?他會接受這些訊息嗎?什麼狀況下他會接受呢?算了,上述五步驟看起來也適用於平常與人的互動,有機會試用看看或許比無端給別人建議更重要哩。

 

陳志恆(2019)。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台北:圓神。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  內人的球隊因為八月份要舉辦大型活動,需要先行訂餐,結果負責人告訴她問了兩家自助餐,有間自助餐廳不好吃,另間自助餐廳只能提前十天再告知並確定。內子擔心到時有許多縣級活動同時舉辦,因此商請曾承辦過縣級活動的友人代問並代訂,完成後告知原訂餐的負責人,以為自己幫她解決了訂餐的問題,沒想到負責人卻說
身體病痛馬上處理 有位親戚日前約餐,席間提到這兩年開的兩次刀,一次是頸椎,原因是手會麻,他歷數手麻的狀況和影響,因此特別聽從別人的介紹到台北去找名醫,並歷數找名醫的經過和困難,就診後又聽從名醫的建議,使用自費的較好的材料,花了八十多萬元。剛開刀完的半年內戴著頸箍,頸部無法順利轉動…,現在頭部可以轉
1. 1.「原本以為沒雨,沒想到路上碰到好大一場雨……」 2.「好久沒下雨了,下場雨還不錯。」 3.「臨出門雨正大,我等到沒雨才出門。」 4.「不知道颱風會不會進來?,聽說很大…」 人和人相處,免不了互動溝通,互動時一定會有人先發出一個訊號,然後呢?對方應該要承接住這個訊號,互動才能持
1. 「她說她出車禍需要人幫忙,打了好幾通電話,我為什麼不接,問題是我在跟人談事,根本沒注意到手機在響…。回來後,她痛罵我故意不接,我說我沒聽到,她根本不信……」 打電話沒接到,如果是朋友,你會如何回應?為什麼是親人就被認定是故意的?就是罪大惡極?這中間有什麼邏輯嗎?為什麼對別人比對親人更有禮貌
友人案例 1. 「她說她出車禍需要人幫忙,打了好幾通電話,我為什麼不接,問題是我在跟人談事,根本沒注意到手機在響…。回來後,她痛罵我故意不接,我說我沒聽到,她根本不信……」 2. 「我到車禍現場,她說我沒有幫她講話,如果你坐在地上哭痛,我還可以處理,可是你好端端的和他在那裡爭執,我要怎麼
前言 「連買雙鞋子都要替我決定!我說我自己買,她馬上說我不懂,她選的質料高,價格值。問題是我只要出去走走用的,我要質料高幹什麼,你買三千六的幹什麼,我只要八百的就可以了…。可是我再怎麼講都沒用,她就是不行,一定要聽她的,我覺得自己就像隻被宰制的雞,一點自由也沒有。」 「她說我好像有病,逼著要我去
1.  內人的球隊因為八月份要舉辦大型活動,需要先行訂餐,結果負責人告訴她問了兩家自助餐,有間自助餐廳不好吃,另間自助餐廳只能提前十天再告知並確定。內子擔心到時有許多縣級活動同時舉辦,因此商請曾承辦過縣級活動的友人代問並代訂,完成後告知原訂餐的負責人,以為自己幫她解決了訂餐的問題,沒想到負責人卻說
身體病痛馬上處理 有位親戚日前約餐,席間提到這兩年開的兩次刀,一次是頸椎,原因是手會麻,他歷數手麻的狀況和影響,因此特別聽從別人的介紹到台北去找名醫,並歷數找名醫的經過和困難,就診後又聽從名醫的建議,使用自費的較好的材料,花了八十多萬元。剛開刀完的半年內戴著頸箍,頸部無法順利轉動…,現在頭部可以轉
1. 1.「原本以為沒雨,沒想到路上碰到好大一場雨……」 2.「好久沒下雨了,下場雨還不錯。」 3.「臨出門雨正大,我等到沒雨才出門。」 4.「不知道颱風會不會進來?,聽說很大…」 人和人相處,免不了互動溝通,互動時一定會有人先發出一個訊號,然後呢?對方應該要承接住這個訊號,互動才能持
1. 「她說她出車禍需要人幫忙,打了好幾通電話,我為什麼不接,問題是我在跟人談事,根本沒注意到手機在響…。回來後,她痛罵我故意不接,我說我沒聽到,她根本不信……」 打電話沒接到,如果是朋友,你會如何回應?為什麼是親人就被認定是故意的?就是罪大惡極?這中間有什麼邏輯嗎?為什麼對別人比對親人更有禮貌
友人案例 1. 「她說她出車禍需要人幫忙,打了好幾通電話,我為什麼不接,問題是我在跟人談事,根本沒注意到手機在響…。回來後,她痛罵我故意不接,我說我沒聽到,她根本不信……」 2. 「我到車禍現場,她說我沒有幫她講話,如果你坐在地上哭痛,我還可以處理,可是你好端端的和他在那裡爭執,我要怎麼
前言 「連買雙鞋子都要替我決定!我說我自己買,她馬上說我不懂,她選的質料高,價格值。問題是我只要出去走走用的,我要質料高幹什麼,你買三千六的幹什麼,我只要八百的就可以了…。可是我再怎麼講都沒用,她就是不行,一定要聽她的,我覺得自己就像隻被宰制的雞,一點自由也沒有。」 「她說我好像有病,逼著要我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