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活人牲吃>、<屍樂園>,那些愛不釋手的殭屍喜劇

2023/08/1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Netflix近期同時上映了<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動畫影集及真人電影,自從喬治羅密歐的<活死人之夜>定義了現代殭屍電影設定,時至今日,咬人的殭屍電影仍舊方興未艾、受到觀眾的追捧喜愛,幾乎每年都還會是有好幾部殭屍電影、影集作品。
而殭屍作品範疇也從原本單純的驚悚、恐怖電影,延伸到災難(例如世界Z戰)、歷史(例如傲慢與偏見與殭屍)、愛情(例如殭屍哪有這麼帥)及喜劇類別,其中殭屍喜劇又時常能走出自己的風格,血中帶笑,笑到出血,像是<活人牲吃><屍樂園>,還有最近的<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

一、<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先看動畫就好

<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動畫影集及真人電影

<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動畫影集及真人電影

<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是從漫畫改編的動畫及真人電影,講述抱持夢想進入製片公司的社會新鮮人男主角天道輝,在血汗工作中逐漸失去生活的意義、遺忘夢想為何物,而某天殭屍病毒爆發,日本社會瞬間崩解,原本應該驚慌失措的天道輝,卻反而因此從了無生趣的工作中解放,在危險四伏的殭屍世界中找到新生活。

先不論<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漫畫如何(因為沒看過),至少動畫第一集便讓人目不轉睛,一開始用黑白代表原本的血汗人生,接著透過色彩斑斕的水彩替代從喉嚨、手臂等身體各部位四濺的鮮血,原本應該是駭人、絕望的鮮血,直接在視覺及意義上轉換成無限可能的多彩希望。

緊接而來的動作場景,追逐、撞車、飆車等節奏都流暢又熱血,文戲的情緒堆疊足夠,轉折及爆發也都滿滿日式浪漫,這一切至少在動畫前面四集(目前為止)都掌握得宜,而第二集出現的女角鮮明對照男主角的價值觀,更讓本劇核心價值躍然紙上。

而這一切在真人版電影中都蕩然無存,故結論是<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先看動畫就好。

二、歷久彌新的<活人牲吃>、<屍樂園>

再繼續講到最愛的殭屍喜劇,腦中第一個閃出<活人牲吃>,再來便是<屍樂園>

<活人牲吃>電影海報

<活人牲吃>電影海報

2004年的<活人牲吃>由鬼才導演艾德格·萊特執導,講述渾渾噩噩、對未來沒有積極遠大抱負的魯蛇主角尚恩(賽門佩吉飾演),成天只會跟魯蛇好友艾德(尼克.佛洛斯特飾演)在曼徹斯特酒吧瞎混,經過顛覆社會的殭屍劫難、生離死別後,雖然在事業層面還是一樣沒什麼長進,但卻能理解身邊的人、珍惜生活的點滴(一起在沙發上耍廢、一起跟殭屍好友打電動)。

艾德格·萊特、賽門佩吉、尼克.佛洛斯特的三人組,當年以<活人牲吃Shaun of the Dead><終棘警探HOT FUZZ><世芥末日The World’s End>等片,諷刺、翻玩好萊塢最常見的殭屍、警匪及末日類型電影,成就了知名的血腥冰淇淋三部曲。

近20年過去,<活人牲吃>仍舊是經典又邪典的殭屍喜劇,全片充滿艾德格導演的招牌快速剪輯、畫面與音樂節奏的搭配及逗趣的雙關語及前後對照,其不止致敬、更是惡搞嘲諷了經典殭屍電影、流行文化元素及社會現象一番;像是運用電視頻道切換帶出有趣的殭屍資訊、模仿殭屍的緩慢行徑矇騙殭屍、搭配著皇后合唱團的歌曲打殭屍,並多次用相同的場景運鏡,對比殭屍出現前、殭屍出現後兩者的相似,一切除了有趣的恰到好處,更在有趣之餘照映出社會悲哀社畜們的寫照。

<屍樂園>電影海報

<屍樂園>電影海報


講到另一部殭屍喜劇經典<屍樂園>,主角一開始也是怯懦膽小的魯蛇邊緣人,殭屍事件的爆發反而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走入這個崩壞的社會,透過以往不可能主動嘗試的公路旅行,主角結識一夥個性迥異之人,也小小修正了自己的處世準則。

2009年的<屍樂園>主要演員組合也是一時之選,傑西·艾森柏格扮演怯懦膽小的哥倫布、伍迪·哈里遜飾演外粗內細的硬漢塔拉赫西、艾瑪·史東和艾碧·貝絲琳飾演詐騙姐妹花,更有比爾墨瑞飾演比爾墨瑞,演員間的互動有趣深刻(雖然第二集差強人意)。


相較<活人牲吃>是仿效<生人勿近>讓主角群困在一個地點蒙受困境,<屍樂園>則是走公路電影路線,是沒有方向的迷尋。巧的是<屍樂園><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都將遊樂園視為某種淨土,那裡什麼紛擾、爭鬥、廝殺都沒有,是一個沒有暴力溫馨的地方(?),然後都在抵達後幻想破滅。

<屍樂園>透過一點點小事件建構主角的「生存準則」,建構主角群的個性及背景故事,並在過程中砸砸店、搞搞曖昧、拜會一下明星偶像並不小心殺了他,這些不明所以、沒有意義的小事件也讓他們更加緊密,彷彿打著鬧著、笑著荒謬著,路就有了方向,那些來自外界惡意也會讓道滾開。

一群人在前往遊樂園的路上,找到了樂園。

三、為何我們如此喜愛殭屍喜劇?

馬克思<異化論>說到,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讓人不知道自己本身與工作之間的關連性,不知道自己產出為何、不知道自己價值為何,於是我們感到疏離感、困頓、不知目標為何物,渾渾噩噩,最終成為沒有生命的齒輪、行屍走肉。

這是現代社會所有人的惡夢,每天張開眼,刷牙洗臉,塞車通勤,朝九晚五的工作,沈悶的社會氛圍,找不到紓解的出口,身為子女、朋友、伴侶、同僚、主管屬下、父母等等被賦予的角色扮演,輪不到下戲的時刻。

因為我們都在等待,等待打破現實桎梏的那件事

人生的困頓對應著逃脫的夢想,但因為我們大多沒有勇氣主動凹斷牢籠的鐵網。而電影中的殭屍事件作為破壞社會機器的象徵,強迫將我們帶入新的世界、新的規則,雖然代價是鮮血,雖然我們應該感到害怕,但內心中我們都在期待,打破現實桎梏的這場劫難。

<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動畫第一集-因殭屍災難從社畜身份解放的天道輝

<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動畫第一集-因殭屍災難從社畜身份解放的天道輝

就像走在颱風夜的街上、疫情下的全面封鎖,雖然生活場景依舊,但有別以往的熙來攘往,空蕩街道帶來的奇異感受,彷彿讓我們進入一場嶄新的冒險,但這些災禍必帶來傷亡,所以我們不能將心中的小小興奮輕易說出口,所以我們將自身投射在有千萬可能的電影世界。

四、看殭屍喜劇,學會在小事裡找樂子

在電影劇本書講到三幕公式中,總有一段「玩樂時光」,帶我們度過漫長的第二幕,這段就劇情走向來說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卻時常是昇華一部電影的重要片刻。電影如是,人生亦然。

<屍樂園>的第32號生存法則,gotta enjoy the little things

<屍樂園>的第32號生存法則,gotta enjoy the little things

不論是<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冒險出門只為了冰涼的啤酒、屋頂露營、大電視打電動、和空姐喝酒,還是<屍樂園>到處找雪糕、不畏殭屍的大聲砸店、砸車,抑或是<活人牲吃>劫難之餘還是只想喝酒。

回顧那些電影中的小樂子、劇本中的玩樂時光,跟我們人生的小確幸如此相似,原來我們在這場長途旅行中偶爾還是要下車尿尿、聞聞野花,因為當這一點點小事件串連成線,那一點點小樂子也足夠成了一種幸福。

在我們成為殭屍之前。


槑有想法
槑有想法
FB、IG搜尋:槑有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