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旅遊別忘記!腦膜炎雙球菌疾病進展快速、致死率高,請善用疫苗提升保護力,醫師圖文解說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如果有出國旅遊的計畫,記得和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接種腦膜炎雙球菌疾病疫苗。淡水馬偕紀念醫院醫務部暨社區醫學中心主任詹欣隆醫師指出,世界各國持續都有腦膜炎雙球菌疾病的案例發生,遠離疾病最好要預作準備。


「曾經遇過一位青少年和家人到中國旅遊,幾天後開始發燒、頭痛。原本以為是感冒,但狀況快速惡化,出現噁心、嘔吐、頸部僵硬等症狀,最後確診為腦膜炎雙球菌疾病。腦膜炎雙球菌疾病的進展速度相當快,可能快速進展成敗血症,死亡率可能高達40%〔1〕,相當危險。」詹欣隆醫師說,「幸好在接受適當抗生素治療後,狀況才穩定下來,算是撿回一條命。」


腦膜炎雙球菌疾病主要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詹欣隆醫師指出,腦膜炎雙球菌屬於革蘭氏陰性雙球菌,能夠存在人體的鼻腔、咽部。帶菌者可能沒有症狀,但是已具有傳染力,能夠經由飛沫傳染病菌。根據統計,在健康者中約有5至20%〔2〕可能呈現鼻咽部位帶菌,也因為檢測不易,盛行率可能被嚴重低估。


腦膜炎雙球菌已經超過有二十多種血清型,其中常見的血清群為A、B、C、W、X、Y,在台灣,80%都是B型感染〔3〕,每年大概會有數名至十數名腦膜炎雙球菌疾病的個案。詹欣隆醫師說,世界各國持續都有腦膜炎雙球菌疾病的案例,造成流行的血清型也不太一樣。民眾如果有出國留學或旅遊需求,建議可在出國前一個月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

raw-image

腦膜炎雙球菌疾病的進展速度相當快,死亡率可高達40%〔4〕,且存活者中有20%產生相關後遺症〔5,6〕。世界各國都會藉由接種腦膜炎雙球菌疫苗來預防。詹欣隆醫師指出,目前流腦疫苗有兩種,有針對A、C、W、Y型的疫苗,也有針對B型的疫苗,在出國旅遊前,可至旅遊醫學門診,醫師會依照目的地,選擇合適的疫苗。


各年齡層都可能出現腦膜炎雙球菌疾病,較好發的族群包括嬰幼兒、青少年及老年等。詹欣隆醫師也提醒,免疫功能不全、補體缺乏、脾臟切除、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族群也有較高的罹病風險。


腦膜炎雙球菌疾病初期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與一般感冒症狀雷同。詹欣隆醫師說,隨著病情進展,頭痛會越來越劇烈,合併噁心、嘔吐、畏光、頸部僵直、譫妄(精神錯亂)等,身體診察會出現典型克尼格氏徵象(Kernig’s Sign)或布里金斯基徵象(Brudzinski Sign),皮膚上可能出現瘀斑,嚴重會導致休克、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很高。

raw-image

因為腦膜炎雙球菌疾病的進展速度相當快,若延誤就醫,可能導致死亡。存活者高達20%可能有神經學後遺症,如智力受損、聽力受損、癲癇等,部分病人也可能因為嚴重栓塞導致後續肢體截肢,對患者與家屬造成極大的衝擊。


針對腦膜炎雙球菌,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療,詹欣隆醫師表示,適時接種疫苗、及早確定診斷、及早介入治療,才能夠降低死亡率,減少嚴重後遺症的發生。

腦膜炎雙球菌疾病 預防勝於治療


因為無症狀帶菌者可能高達20%,且具有傳染力,高風險族群務必做好預防措施。詹欣隆醫師說,接種疫苗是相當有效的預防方式,目前我國有B型腦膜炎雙球菌四成份疫苗,以及ACWY 4價結合型疫苗,醫師可以根據每個人的狀況,協助選擇合適的疫苗。


B型腦膜炎雙球菌四成份疫苗,最遲需要在出國前一個月完成接種。


ACWY 4價結合型疫苗需要在旅遊門診接種,由於預防接種證明書於接種10天後生效,民眾最遲應在出國前10天完成接種;若是考量抗體生成的最佳狀態,建議在出國前2到4週完成接種。


ACWY腦膜炎雙球菌疾病疫苗的保護力大約可維持5年,若是暴露於高風險環境,建議每5年追加1劑〔7〕;B型目前證據顯示也有超過7.5年的持續保護力。

raw-image

除了接種疫苗之外,戴口罩、勤洗手也有助於預防透過飛沫傳染的疾病,詹欣隆醫師提醒,面對進展快速、死亡率高的腦膜炎雙球菌疾病,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貼心小提醒


腦膜炎雙球菌疾病是腦膜炎雙球菌所造成的疾病,能夠經由飛沫傳染。腦膜炎雙球菌會存在人體鼻咽,帶菌者可能沒有症狀,但已具有傳染力。詹欣隆醫師再次叮嚀腦膜炎雙球菌疾病進展快速、死亡率很高,且存活者常有神經學後遺症。


腦膜炎雙球菌疾病在各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尤其是嬰幼兒、青少年、老年人要特別注意,如果有出國的計畫,一定要留意當地疫情,並事先做好準備,接種合適的疫苗,提升保護力!


參考資料:

1. Rosenstein NE,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44(18): 1378–88

2. 111年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傳染病防治工作手冊_111年6月版

3. Harrison OB, et al. Emerg Infect Dis 2013; 19(4): 566–573

4. Rosenstein NE,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44(18): 1378–88

5. Rosenstein NE, et al. N Engl J Med 2001; 344(18): 1378–88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Fact Sheet. WHO; February 2018. Available from:

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141/en [accessed July 2019]; 3. Viner RM, et al. Lancet Neurol 2012; 11(9): 774–83

7.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出國旅遊別忘記!腦膜炎雙球菌疾病進展快速、致死率高,請善用疫苗提升保護力,醫師圖文解說

avatar-img
35會員
67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預後相對其他亞型預後較佳,仍有復發風險,接下來我會建議開始進行術後輔助治療囉。」醫師說。 「咦?已經開完刀了,為何還需要輔助治療?」王女士問。
「50歲以上民眾、糖尿病患者、有黃斑部病變的家族病史等高風險族群,都要記得定期檢測,才能及早發現濕性老年性黃斑病變(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症狀,王元聖醫師強調,「黃斑部病變會損害視力,拖越久、治療效果越差。若等到黃斑部已經萎縮、結痂,便難以恢復視力,對生活造成很大的衝擊。」
「那是一位50多歲的舞蹈老師,她覺得近視度加深,所以來諮詢近視老花雷射手術。」林俊佑醫師表示,「檢查發現,造成視力減退的原因其實是白內障,因此單靠老花近視雷射手術沒辦法解決她的問題。便建議她進行白內障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
「有位60多歲的伯伯,退休之後常到假日農場種菜,平時也有運動習慣。因為巴金森病,他都有按時服藥。以往早上吃藥之後能夠活動自如、可以工作,但是前一陣子開始,到了上午11點之後,就開始覺得有點力不從心,動作變得緩慢、卡卡的」,回診經醫師評估,原來患者這個現象是「巴金森病的藥效波動現象」
那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因為手抖、肩膀痛而發現巴金森病。戴逸承醫師指出,因為工作的關係,患者想要改善動作症狀,便使用的藥物而出現較強的購物衝動。在與醫師詳細討論後,她了解到運動的重要性,便開始每天運動至少三十分鐘,經過三個月左右,她使用的藥物劑量可以降到原本的一半
「張醫師,我之前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就不用戴眼鏡,但是漸漸老花之後,近距離越來越看不清楚,現在又得戴起老花眼鏡,該怎麼辦?」50歲的林女士是位牙醫師,外表看不出真實年紀,但是眼睛騙不了人,每次解釋手術同意書的時候,便須戴起老花眼鏡,而洩漏了年紀。
「雖然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預後相對其他亞型預後較佳,仍有復發風險,接下來我會建議開始進行術後輔助治療囉。」醫師說。 「咦?已經開完刀了,為何還需要輔助治療?」王女士問。
「50歲以上民眾、糖尿病患者、有黃斑部病變的家族病史等高風險族群,都要記得定期檢測,才能及早發現濕性老年性黃斑病變(nAMD)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症狀,王元聖醫師強調,「黃斑部病變會損害視力,拖越久、治療效果越差。若等到黃斑部已經萎縮、結痂,便難以恢復視力,對生活造成很大的衝擊。」
「那是一位50多歲的舞蹈老師,她覺得近視度加深,所以來諮詢近視老花雷射手術。」林俊佑醫師表示,「檢查發現,造成視力減退的原因其實是白內障,因此單靠老花近視雷射手術沒辦法解決她的問題。便建議她進行白內障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
「有位60多歲的伯伯,退休之後常到假日農場種菜,平時也有運動習慣。因為巴金森病,他都有按時服藥。以往早上吃藥之後能夠活動自如、可以工作,但是前一陣子開始,到了上午11點之後,就開始覺得有點力不從心,動作變得緩慢、卡卡的」,回診經醫師評估,原來患者這個現象是「巴金森病的藥效波動現象」
那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因為手抖、肩膀痛而發現巴金森病。戴逸承醫師指出,因為工作的關係,患者想要改善動作症狀,便使用的藥物而出現較強的購物衝動。在與醫師詳細討論後,她了解到運動的重要性,便開始每天運動至少三十分鐘,經過三個月左右,她使用的藥物劑量可以降到原本的一半
「張醫師,我之前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就不用戴眼鏡,但是漸漸老花之後,近距離越來越看不清楚,現在又得戴起老花眼鏡,該怎麼辦?」50歲的林女士是位牙醫師,外表看不出真實年紀,但是眼睛騙不了人,每次解釋手術同意書的時候,便須戴起老花眼鏡,而洩漏了年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流行性腦脊膜炎是一種由腦膜炎雙球菌引發的疾病,常會導致意識模糊、癲癇發作、敗血症休克乃至死亡,其病例可以說屢見不鮮。要想預防b型腦膜炎雙球菌的感染,疫苗是一種針對性強且操作簡便的預防手段,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若有以下情形強烈建議接種。   一、簡介 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在香港和
腦膜炎球菌感染是一種嚴重的感染症,會導致腦膜炎、敗血症以及較少見侵襲性肺炎、心包膜炎和化膿性關節炎;腦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往往侵襲年輕且原本健康的個體,並可在數小時內發展至死亡。倖存者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長期後遺症(例如,截肢、失聰、神經認知功能障礙)。
Thumbnail
最近從日本傳來了令人擔憂的新聞,報導指出日本近期爆發會吃人的細菌,2024年截至六月初,已累計977例確診,比去年同期成長了2.8倍,且致死率超過三成。對於有嫩嬰、小童或免疫力較弱家庭成員的家長來說,這些消息無疑令人憂心。考慮到這些情況,是否應該取消期待已久的日本家庭旅行呢? 什麼是食人菌?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在咳嗽、打噴嚏後或在公共場所。 避免接觸感染者:避免與A型鏈球菌感染的人密切接觸,特別是在感染活躍期。 正確處理傷口:及時清潔和包紮皮膚傷口,避免感染。 及時就醫:出現感染症狀時,及時就醫並依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Thumbnail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今天早上,一位朋友給我(蕃薯媽媽)發短信,擔心在日本感染鏈球菌性咽喉炎,當時她正準備帶孩子和媽媽去度假… 問:“我們帶著孩子和老人,是不是不應該去呢?” 我聽說日本工作場所中鏈球菌性咽喉炎感染的個案有所增加。儘管如此,我的回答是: “還是去
Thumbnail
這星期本土腦膜炎確診孩童的新聞造成一陣恐慌。事實上,台灣每年約有10~20人感染。若去查過去同時期資料,在2019年跟2020年3月也有兩例腦膜炎確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為 #腦膜炎雙球菌 所引起之侵襲性感染,估計全球每年病例數達120萬人,全年齡層均可能感染,尤其好發於嬰幼兒,以及 #人口密度高的族
Thumbnail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線索 ,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
Thumbnail
昨天再度新增了三例麻疹病患,其中一例是境外移入,另外兩例則分別是中和區28歲女性及永和區41歲男性。麻疹被列為 #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需要於 #二十四小時內通報。麻疹是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力非常強,Ro值是12-18,也就是一個被麻疹傳染的病人,在沒有防疫的情況之下,可以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流行性腦脊膜炎是一種由腦膜炎雙球菌引發的疾病,常會導致意識模糊、癲癇發作、敗血症休克乃至死亡,其病例可以說屢見不鮮。要想預防b型腦膜炎雙球菌的感染,疫苗是一種針對性強且操作簡便的預防手段,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若有以下情形強烈建議接種。   一、簡介 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打唔打?在香港和
腦膜炎球菌感染是一種嚴重的感染症,會導致腦膜炎、敗血症以及較少見侵襲性肺炎、心包膜炎和化膿性關節炎;腦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往往侵襲年輕且原本健康的個體,並可在數小時內發展至死亡。倖存者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長期後遺症(例如,截肢、失聰、神經認知功能障礙)。
Thumbnail
最近從日本傳來了令人擔憂的新聞,報導指出日本近期爆發會吃人的細菌,2024年截至六月初,已累計977例確診,比去年同期成長了2.8倍,且致死率超過三成。對於有嫩嬰、小童或免疫力較弱家庭成員的家長來說,這些消息無疑令人憂心。考慮到這些情況,是否應該取消期待已久的日本家庭旅行呢? 什麼是食人菌?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在咳嗽、打噴嚏後或在公共場所。 避免接觸感染者:避免與A型鏈球菌感染的人密切接觸,特別是在感染活躍期。 正確處理傷口:及時清潔和包紮皮膚傷口,避免感染。 及時就醫:出現感染症狀時,及時就醫並依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Thumbnail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今天早上,一位朋友給我(蕃薯媽媽)發短信,擔心在日本感染鏈球菌性咽喉炎,當時她正準備帶孩子和媽媽去度假… 問:“我們帶著孩子和老人,是不是不應該去呢?” 我聽說日本工作場所中鏈球菌性咽喉炎感染的個案有所增加。儘管如此,我的回答是: “還是去
Thumbnail
這星期本土腦膜炎確診孩童的新聞造成一陣恐慌。事實上,台灣每年約有10~20人感染。若去查過去同時期資料,在2019年跟2020年3月也有兩例腦膜炎確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為 #腦膜炎雙球菌 所引起之侵襲性感染,估計全球每年病例數達120萬人,全年齡層均可能感染,尤其好發於嬰幼兒,以及 #人口密度高的族
Thumbnail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線索 ,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
Thumbnail
昨天再度新增了三例麻疹病患,其中一例是境外移入,另外兩例則分別是中和區28歲女性及永和區41歲男性。麻疹被列為 #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需要於 #二十四小時內通報。麻疹是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力非常強,Ro值是12-18,也就是一個被麻疹傳染的病人,在沒有防疫的情況之下,可以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