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在野,八月在新港,在培桂堂,林開泰診療所舊宅

2023/08/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新港,培桂堂,photo by bookarchery

新港,培桂堂,photo by bookarchery

嘉義新港奉天宮前,雨不停,人潮也不歇。美食一家挨一家,即便撐著傘也要吃到的生炒鴨肉羹。終於叫到號,終於排到位,終於嚐了鮮。羹湯甘甜滑順,筍絲上點綴著連皮帶肉或連皮帶筋的鴨肉,彈牙柔嫩。嘗過原味後,加了一勺辣粉,覺得也很對味。特別在涼雨天裡,顯得特別開胃。

奉天宮前,生炒鴨肉羹,photo by bookarchery

奉天宮前,生炒鴨肉羹,photo by bookarchery

瓢潑大雨小了,細雨紛飛中,我們朝著奉天宮後街,大興路19號的縣定古蹟-培桂堂,林開泰診療所舊宅前進。木窗,白牆,紅磚,綠樹。與近年來走訪過的姜阿新洋樓,摘星山莊,鹿港民俗文物館(辜顯榮舊居)截然不同的應該是,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場景的確會在這幢於1933年建置在新巷四七一番地,融合台、日、洋建築元素的宅第裡出現。

培桂堂前院,photo by bookarchery

培桂堂前院,photo by bookarchery

按照建議的動線,從「診療所」開始依序參觀,爾後沿著前廊走進「褟褟米間」。印象最深刻的當數窗前所擺放的木製YAMAHA琴,琴身上鏤刻的花紋此前從未在參觀過的任何老宅裡見過,特別雅緻。然而此時此刻,在此處可靜心,可修身的起居室裡,對照一旁塌塌米上的圍棋桌及牆上高懸的公爾忘私書法,顯得別有雅趣。

褟褟間米間,photo by bookarchery

褟褟間米間,photo by bookarchery

褟褟米間,photo by bookarchery

褟褟米間,photo by bookarchery

後廊通往右側「先生娘房間」、「讀書間」、「陳列室」及左側「食飯間」以及「灶腳」。從1933年展開的林氏家族歷史,可在陳列室裡窺見時代的更迭,台灣社會的轉變。1973年,林開泰醫生的長孫林懷民老師創立華人第一個現代舞團。2016年,林氏家族捐出宅第,嘉義縣政府將培桂堂以林開泰診療所舊宅之名指定為古蹟。2023年初,培桂堂修復完後開放參觀。

培桂堂後院,photo by bookarchery

培桂堂後院,photo by bookarchery

小雨尚未初晴的午後走出展廳,走過桂花樹、樹蘭,再由大鄧伯花道為我們指路,通往後院的星巴克。龍眼樹下,玻璃帷幕裡,飲咖啡。七月在野,八月在新港,在培桂堂,林開泰診療所舊宅,等雨停。

培桂堂,星巴克,photo by bookarchery

培桂堂,星巴克,photo by bookarchery


 

 

109會員
191內容數
在跨文化裡學習兼容並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