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輕旅行-新竹新埔老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到新竹逛老街通常想到的不外是內灣就是北埔,它們吸引遊客的是有像夜市一樣的各式美食及在地傳統的食物,這個現象對希望文化內涵能彰顯的人來說就有些失落,事實上知名的桃園大溪老街不負也是如此,大多數走在老街上的又有幾人會關注在牌樓雕塑的意涵,如果沒有導覽解說,這些傳統街屋只是網美照的背景而已。

大溪蘭室

大溪蘭室

新埔老街它沒有長長的傳統街屋做為賣點,所以為創造新埔鎮亮點,當時鎮長林保祿(任期2014-2022)推動「三街六巷九宗祠」,藉藝文串連生活、歷史,吸引年輕人回鄉、外地遊客前來觀光。

raw-image

從台北走國一高架段下楊梅校前路交流道,左轉桃71縣道(後面變為竹71)然後接上新龍路便會到達9宗祠之一的吳濁流故居,該房舍始建於清道光20年(1840年),為傳統客家三合院建築有燕子尾與硬山式屋頂,2009年列入歷史建築。它是開放給一般民眾及遊客參觀,在故居內可以參觀到吳濁流先生的書法手稿、畢生對台灣文學的貢獻及傳統客家建築的特色。這裡也是新竹文學館或許是沒有人管理經營,文學館招牌覺得不是那麼適切。

raw-image

在進入故居小路口旁有一塊督憲光臨紀念碑石碑,是大正十四年(1925年), 當時新埔庄舉辦柑桔評鑑會,大茅埔出產的柑桔榮獲冠軍,而台灣總督伊澤多喜男親臨指導, 使當地人倍覺光榮,於是立石碑以為紀念。一旁的公車站牌站名則寫著「石牌」。「石牌」是當地地名,就是源自於這塊石碑。

raw-image

進入新埔市區主要街道中正路是三街之一,街道景象完全看不到傳統的街屋建築,即使成功街與和平街也是零星幾間(花奶奶米糕那一排)被存留,反而日式建築的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要來的醒目,它原是有百年歷史新埔國小校長的宿舍。在導覽館上方有一座義勇廟,1787年林爽文之亂時,新埔居民組義民軍攻打大嵙崁(今大溪),以防止閩人南助林爽文,當初戰死者以牛車運回新埔,行經此地時因車困牛乏,即於此草草掩埋葬於今廟前。道光年間聚葬成一大塚名為義民爺墓,光緒二年改建為「集義亭」,民國63年重建為「義勇廟」,並將塚遷於廟後方。

raw-image

導覽館左側街道就是成功街。在新埔最興盛的民國四、五十年代時,夜生活就聚集在這條街上,從廢棄的新興戲院是可得到印證。現在的三街旅遊CP值如果沒有號稱「沒有圍牆的各宗祠」是乏善可陳的。2016年成立新埔宗祠博物館推廣協會,並向中央申請經費聘用導覽與專案經理,計畫在2019年底應該是補助經費中斷而告結束,因此目前在市區的七座只有范氏家廟能夠自由進入參觀(部分需預約),其餘就只能在圍牆外觀看了,缺乏導覽狀況下「三街六巷九宗祠」就無法再掀起風潮。

新埔在興盛時期,客家人因地緣和血緣關係,組成了具有共同祭祀聯誼互保的「嘗會」,進而興建起各自宗祠家廟,因而形成三條主要街道上家廟林立的現象。從導覽館轉入成功街116巷的范氏家廟,始建於清咸豐8年(1858年),建築物的木雕與泥塑至今仍保存良好,屋頂正脊中央有個葫蘆飾物象徵吉祥的「厭勝物」,被視為可以擋災招財,是一座匠心獨具的建築。

raw-image

林氏家廟位於成功街136巷,始建於1913年是座一堂二橫規模的祠堂,外牆為斗子砌築造,極為精美;屋身高聳壯闊,燕尾弧度優美,為新竹縣宗祠之佳作。

raw-image

陳氏宗祠始建於清1868年,1895年日軍攻佔新埔火燒新埔街祠堂被毀,1898年重建,是台灣僅存的5所磚雕建築之一。中正路唯一一間祠堂,在其對街右前方有一棟和洋建築房舍是首任鎮長潘錦河的故居(目前整修中)。

raw-image

沿著中正路繼續往前走會來到廣和宮,主祀三山國王是當地的信仰中心,始建於1860年,之後和陳氏宗祠一樣毀於大火,1902年重建完成。建築最大的特色是裝飾採取對場作,自大門上方的吊筒、鳳凰雀替,到通梁下的獅座,及正殿吊筒垂花,都各自展現出雕刻師當年競技的情況。

raw-image

離開廣和宮走往街尾的張氏家廟和附近的漫畫巷。張氏家廟1868年創建為二層樓、雙堂之建築格局,同樣毀於日軍大火,1907年重建改為一堂二橫規模;除了正身為燕尾之外,前垂脊與橫屋中央部分也作燕尾,線條優美。

raw-image

劉氏家廟1867年創建,是一座單進三開間的建築,正身部分為五開間,兩側橫屋各為三開間,其特色是「三多」:功名多、匾額多、燕尾多。家廟內正中掛有「本支百世」匾為台灣總兵劉明燈所題,旁近另有「文魁」、「恩元」、「明經」等牌匾;建築主脊兩側末端的雙層燕尾,與橫屋的屋脊與馬背(棟頭)形成一體。

raw-image

新埔潘屋為是一座一堂四橫規模的建築,正身與左右橫屋間有一道圍牆,中有牆門,外橫屋又比內橫屋突出一開間,外橫屋間再增一道圍牆,使潘屋形成一座具有內外天井與外禾埕的宅院。傳說潘屋位於螃蟹穴位上,因此採左右較寬前後較短的格局配置,屋脊也沒有燕尾以符合螃蟹形貌。在潘屋前方有一螃蟹穴洗衫窟,就風水說法傳統上大宅院都會在屋前有一水塘(半月池),因此可見這水塘與潘屋是有密切的關連。

raw-image
raw-image

朱氏家廟是和平街三座宗祠中與劉氏家廟、潘屋相比規模較小,建築裝飾造型較為簡單樸素,是客家民居的代表建築。

raw-image

要離開鎮上前來檢視一下「六巷」106年開始以公共藝術的概念,透過尋找巷弄的歷史與生活歷程故事作為創作主題,並藉由馬賽克與玻璃彩繪「六巷」

大水巷(新埔中正路311 巷至416 巷,橫跨成功、中正路至和平街,這條早期為引水灌田的水道,水道之上僅以小水泥橋或橫鋪幾塊木板供人行走,水道裸露,故稱之為「大水巷」。

花燈巷(位於成功街170巷) 新埔鎮早年以元宵燈會著名,地方將劉氏家廟穿越中正路、成功街到日本公園的小巷,鋪設地磚,並命名為花燈巷。

raw-image

漫畫巷(位於中正路593號) 向漫畫大師致敬打造新埔漫畫巷緬懷陳定國

raw-image

燕子巷(位於中正路472號) 附近整排房子一樓屋簷都有燕子築巢

raw-image

戰鬥巷(位於中正路281巷) 一八九五年日本接收台灣割地時,台灣民主國抗日義軍鎮守新埔街一段史蹟

raw-image

逃學巷(位於成功街202巷) 新星國小操場通往成功街文昌祠的巷弄,是曾經蹺課、逃學頑童的密道

raw-image
文昌祠

文昌祠

這「六巷」(定義有數種這裡以遊客中心簡介為依據)對外地來的遊客如果沒有人導覽解說,是不會有共鳴與關注。

離開新埔鎮將從街尾新埔警察分局進入義民路前往上枋寮劉氏雙堂屋,這是此行9宗祠最後一座。建築始於1781年為一座四合院祖堂,由於屋分前、後堂,故又名「雙堂屋」,1919年加建左右三排橫屋,成為今日俗稱「二堂六橫式」的平面格局,共計九十九間室,近年因為右外橫屋改建為二層鋼筋混凝土建築,而使平面呈二堂五橫形式。

raw-image
raw-image

這些宗祠建築是很可觀的歷史文化資產,既然已獲得政府的協助修復,如果能夠被喜愛歷史文物的人士容易親近,會是更完美的。

(文章資料參考維基百科與國家文化資產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ex hsu的沙龍
12會員
20內容數
alex hs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7
探索平鎮區的人文歷史:漫步中壢老街溪步道、尋訪安平鎮四大伯公廟及三座百年紅磚古橋,細細品味這座靜謐小鎮的歷史故事與在地文化。
Thumbnail
2025/02/07
探索平鎮區的人文歷史:漫步中壢老街溪步道、尋訪安平鎮四大伯公廟及三座百年紅磚古橋,細細品味這座靜謐小鎮的歷史故事與在地文化。
Thumbnail
2025/01/30
老街溪孕育中壢的過往,老街溪步道的數百萬人流看到的是漂亮的河岸景觀,還是它與中壢的緊密歷史關係呢?
Thumbnail
2025/01/30
老街溪孕育中壢的過往,老街溪步道的數百萬人流看到的是漂亮的河岸景觀,還是它與中壢的緊密歷史關係呢?
Thumbnail
2024/12/16
雙溪河位於新北市,是一條獨立的水系,串聯著歷史悠久的雙溪老街及其周邊文化景點,帶您深入這個充滿故事的地區,探索自然步道、信仰中心及獨特的廟宇建築,體驗原住民與漢人文化的融合,此外田寮洋濕地更是觀賞鳥類的理想地點,無論是喜愛健行的旅客,或是歷史愛好者,雙溪河都能提供難忘的旅遊體驗。
Thumbnail
2024/12/16
雙溪河位於新北市,是一條獨立的水系,串聯著歷史悠久的雙溪老街及其周邊文化景點,帶您深入這個充滿故事的地區,探索自然步道、信仰中心及獨特的廟宇建築,體驗原住民與漢人文化的融合,此外田寮洋濕地更是觀賞鳥類的理想地點,無論是喜愛健行的旅客,或是歷史愛好者,雙溪河都能提供難忘的旅遊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057 照門國小 1917 .. 閱過孤帆三部曲之後,照例尋訪作家故里。 是夏,訪吳濁流故居,新埔至德堂。這是標準客家三隴伙房,目前也是新竹文學館,館舍修繕保存良好。 新龍路310巷口有石碑和指標指示前方是吳濁流步道和伙房方向,雖然指標略嫌小,但路邊就可見到水田中的伙房。 入口的路狹小,車
Thumbnail
#057 照門國小 1917 .. 閱過孤帆三部曲之後,照例尋訪作家故里。 是夏,訪吳濁流故居,新埔至德堂。這是標準客家三隴伙房,目前也是新竹文學館,館舍修繕保存良好。 新龍路310巷口有石碑和指標指示前方是吳濁流步道和伙房方向,雖然指標略嫌小,但路邊就可見到水田中的伙房。 入口的路狹小,車
Thumbnail
輕鬆遊新竹新埔3街6巷9宗祠
Thumbnail
輕鬆遊新竹新埔3街6巷9宗祠
Thumbnail
來到新北市三峽區旅遊,祖師廟絕對是旅遊行程之一。這座台灣宗教百景之一、新北市定古蹟、也是台灣唯一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的寺廟。其整座廟宇的建築都是非常的精雕細琢、時常看到很多的外國遊客、帶團的觀光客、教學活動的學員在這裡研究觀察,可見這座廟宇的建築之美是另人嘆為觀止。 新北市三峽區祖師廟相關資訊::
Thumbnail
來到新北市三峽區旅遊,祖師廟絕對是旅遊行程之一。這座台灣宗教百景之一、新北市定古蹟、也是台灣唯一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的寺廟。其整座廟宇的建築都是非常的精雕細琢、時常看到很多的外國遊客、帶團的觀光客、教學活動的學員在這裡研究觀察,可見這座廟宇的建築之美是另人嘆為觀止。 新北市三峽區祖師廟相關資訊::
Thumbnail
三抱竹聚安宮為新北市板橋區浮洲地區小型福德正神廟,西元一七七六(SINCE 1776)年設立,爲二百四十七年的土地廟。這座廟宇因為設立之初,因為地處三叢抱竹而得其廟宇名稱。 三抱竹聚安宮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二段162號 電話: 0933 053 676 備註: 廟宇 三
Thumbnail
三抱竹聚安宮為新北市板橋區浮洲地區小型福德正神廟,西元一七七六(SINCE 1776)年設立,爲二百四十七年的土地廟。這座廟宇因為設立之初,因為地處三叢抱竹而得其廟宇名稱。 三抱竹聚安宮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二段162號 電話: 0933 053 676 備註: 廟宇 三
Thumbnail
義民靈地埋 一二十年以後還是イ厓 恩介家園土地生養イ厓 斬頭就像風大吹帽跌 紅花唔驚變成泥                           ─〈義民塚〉  馬修連恩、謝宇威、陳永淘
Thumbnail
義民靈地埋 一二十年以後還是イ厓 恩介家園土地生養イ厓 斬頭就像風大吹帽跌 紅花唔驚變成泥                           ─〈義民塚〉  馬修連恩、謝宇威、陳永淘
Thumbnail
​ 走一趟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這一條有新莊廟街之稱街道。彷彿時間流盪走進清朝時光隧道內。如果說是新莊區最密集廟宇駐利街道,到不如說是先民遺跡之地。這一條廟街廟宇很多,古蹟也不少。這篇來介紹新北市定古蹟文昌祠。 新北市新莊區文昌祠相關資訊: ​​ ​​ 新北市新莊區碧江街20號 ​​ ​​ 0
Thumbnail
​ 走一趟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這一條有新莊廟街之稱街道。彷彿時間流盪走進清朝時光隧道內。如果說是新莊區最密集廟宇駐利街道,到不如說是先民遺跡之地。這一條廟街廟宇很多,古蹟也不少。這篇來介紹新北市定古蹟文昌祠。 新北市新莊區文昌祠相關資訊: ​​ ​​ 新北市新莊區碧江街20號 ​​ ​​ 0
Thumbnail
在台灣,三山國王被認為是客家人的信仰,在許多客庄都能見到三山國王廟,竹東惠昌宮就是這樣一座在地人的大廟;位於五指山上的灶君堂,是極為少見主祀灶君的廟宇;曾經存在的竹東神社與員崠山神社,見證了日本殖民文化的移入。雖然是客庄,竹東也擁有多元的歷史文化與族群,豐富了這個客家大鎮的內涵。
Thumbnail
在台灣,三山國王被認為是客家人的信仰,在許多客庄都能見到三山國王廟,竹東惠昌宮就是這樣一座在地人的大廟;位於五指山上的灶君堂,是極為少見主祀灶君的廟宇;曾經存在的竹東神社與員崠山神社,見證了日本殖民文化的移入。雖然是客庄,竹東也擁有多元的歷史文化與族群,豐富了這個客家大鎮的內涵。
Thumbnail
當你搭乘著北迴線鐵路前往宜花東,經過雙溪、貢寮後,或許是不經意的一瞥,會對著窗外一片綠意盎然的稻田留下短暫印象。這裡是田寮洋,雙溪河流域下游的洪氾平原,被鐵路分割成兩側,除了是候鳥遷徙過程中重要的中繼點,鮮為人知的,是它曾經繁榮的過往。
Thumbnail
當你搭乘著北迴線鐵路前往宜花東,經過雙溪、貢寮後,或許是不經意的一瞥,會對著窗外一片綠意盎然的稻田留下短暫印象。這裡是田寮洋,雙溪河流域下游的洪氾平原,被鐵路分割成兩側,除了是候鳥遷徙過程中重要的中繼點,鮮為人知的,是它曾經繁榮的過往。
Thumbnail
(舊稿重放2019/01/19) 新年度去聽的第一場講座是新竹生活美學館的〈公會堂的美麗與哀愁〉。 搭配展覽「翻轉公會堂,重生再出發」辦理的講座。
Thumbnail
(舊稿重放2019/01/19) 新年度去聽的第一場講座是新竹生活美學館的〈公會堂的美麗與哀愁〉。 搭配展覽「翻轉公會堂,重生再出發」辦理的講座。
Thumbnail
據鄉里傳說,南埔石爺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從前小孩生急病,來祭祀石爺祈求平安,都能得到應驗。由於十分靈驗,漸漸就吸引南來北往的人們過來祭拜。早期醫藥不發達,嬰兒早夭,先人為求順利撫養小孩平安長大,會將小孩送給關聖帝君或石爺當契子,由於南昌宮不祭拜關聖帝君,因此祭祀石爺成為風俗。
Thumbnail
據鄉里傳說,南埔石爺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從前小孩生急病,來祭祀石爺祈求平安,都能得到應驗。由於十分靈驗,漸漸就吸引南來北往的人們過來祭拜。早期醫藥不發達,嬰兒早夭,先人為求順利撫養小孩平安長大,會將小孩送給關聖帝君或石爺當契子,由於南昌宮不祭拜關聖帝君,因此祭祀石爺成為風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