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

含有「地方文化」共 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梧棲文化出張所』原來是『市定古蹟原梧棲官吏派出所及宿舍群』,興建於昭和六年(1931年),是台灣少數同時保留派出所廳舍與宿舍群的古蹟之一,於2021年更名後以『一幢老屋,復興一條街』的理念為核心。立意深遠,想活化古蹟再造百年老街風華。或許是天氣的緣故,假日的下午,老街人潮不多,唯一人聲鼎沸之處
Thumbnail
氣泡水-avatar-img
5 天前
這個景點感覺也很棒,可以跟第四信用合作社同時造訪。👍 真的不要把許多夢想都等到以後,能力所及時就可以先一點一點慢慢的去實現。 好讚耶,抽籤抽到大吉,心情一定佳。❤️
bookarchery-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氣泡水 夢想不要留在以後,可以一點一滴前進實現🙌🙌🙌。謝謝氣泡水喜歡我的分享💕,如果出張所要跟第四信用合作社同天一起造訪應該也可以,就是第四信用合作社在台中火車站,梧棲出張所在台中港附近(離三井outlet很近,五分鐘路程)。如果要安排的話,應該早上/中午在火車站(舊城區),下午去高美濕地前看夕陽前先來出張所(五點多就關門)。假如時間充裕,兩天一夜小旅行比較不累。真的如氣泡水所說,抽到大吉後,心情一直很美麗😀
不過依舊有許多人年輕時受到怪獸特攝片的啟發,電影《怪獸野郎!》便是這樣的故事。學生時期自製怪獸電影被人恥笑的山田一郎,長大後成為地方觀光課的公務員,市長為了振興地方經濟決定拍攝地方電影,這勾起山田想拍出一部怪獸特攝片的衝勁,但怪獸提案被駁回!甚至拍攝多災多難,到底這部地方影片是否可以順利完成?
Thumbnail
在地方與教育的合作關係中,「誰是主角」並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而是雙方如何在理解中共構。從〈給教育工作者的地方指南〉出發,我們試圖協助教師走出校園,看見地方的多樣性與教育可能。這篇〈給地方工作者的教育指南〉,我們則反過來理解學校系統的運作邏輯、課程架構與教學語言。
Thumbnail
本篇指南正是針對這樣的核心問題——如何善用地方上那看似平凡卻充滿潛力的各種資源,進而轉化為教學上的獨特素材。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觀察,到深入探索地方文化,這些豐富的在地資源正等待教育工作者們去發掘與整合,成為啟發學生學習的重要推手。
Thumbnail
日常生活的觀察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有到無」的過程,為什麼是從有到無?因為我們要從既「有」的東西,開啟「無限」的想像,當我們都能夠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所見,相信「這裡什麼都沒有」這句話,有一天或許就會轉變為「這裡有著……」,從這樣的起點出發,我們就又更認識自己的土地一些了。
Thumbnail
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又或者想要與地方建立連結,但總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對象?相信這是108課綱上路以來,許多在中小學任教的教育工作者們的一大煩惱。如果說地方文化是生活的累積,那麼田野調查往往就是看見生活情境的起點。
Thumbnail
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又或者想要與地方建立連結,但總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對象?相信這是108課綱上路以來,許多在中小學任教的教育工作者們的一大煩惱。如果說地方文化是生活的累積,那麼田野調查往往就是看見生活情境的起點。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沒口之河——每到冬季,臺灣東南部河川會在入海前受阻,沒入地下,成為地理學所謂的「沒口河」。無口的河,靜臥在知本沖積扇上,成為了眾人口中的「知本溼地」。
Thumbnail
羅健福,墟聲創營的執行長,從岡山紮根,在台中築夢。羅執行長從大學時期就致力保存地方沒落的歷史建築、傳統文化及產業等,持續不斷地以影像工作來呈現台灣在地文化價值。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