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河野家為何沒有成為戰國大名?

2023/09/10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折敷に揺れ三文字

折敷に揺れ三文字

戰國時代,要能夠成為大名,基本上不外乎兩類,一種是深耕當地的國眾,如毛利、長宗我部氏等、另外一種是舊幕府時代的守護/守護代、如上杉、武田、今川等,這兩類不外乎擁有雄厚的政治資本,尤其是守護/守護代,通常是最早站上歷史舞台的,但即使如此,個人能力及天運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高的牆也有傾倒的一天,河野家就是守護大名轉型失敗的最好例子。

河野氏是伊予国風早郡河野郷的地方豪族,自平安時代就因支持源氏,在源平合戰中率領水軍立下戰功。元寇戰爭期間,更是出現勇將河野通有,武名馳揚,以「河野の後築地」聞名。

他們統領伊予十郡,在道後建造湯築城,依靠道後平原豐厚的稻作建立瀨戶內地區規模最大的水軍,並且說到瀨戶內海的重要性,從天正15年豐臣秀吉寫給新任伊予今治城主福島正則的信中可見,「九州・四国之かなめ所に候間(九州和四國之中最重要之處)。像這樣的勢力,有武名、有資源、有地利,在戰國時期也是妥妥的一二流,卻始終無法稱霸一方,到最後淪落到毛利、長宗家的小弟,到底發生了什麼?

蒙古襲来絵詞の河野家

蒙古襲来絵詞の河野家

河野家的離魂症

〈松山騷動八百八狸物語〉大名御家騷動常伴有妖怪物語

〈松山騷動八百八狸物語〉大名御家騷動常伴有妖怪物語

首先我們可以來看一段日本愛媛縣的民話,在現今道後溫泉附近的道後公園湯築城跡有一個傳說。約450年前,湯築城居住著一位名叫河野通直的領主。

某天,領主外出打獵回來後,發現他的妻子竟然變成了兩人。他們的臉、聲音、型態與舉止都一模一樣,分別對著領主說道:"我才是真正的妻子!"、"對面那個是假的!"

領主無法分辨時是真正的妻子,搞得他瞪大眼睛,不知所措。

他請來了醫者診斷,告訴他說:"這是離魂症,是一種奇怪的病,靈魂分成了兩個。"但醫者的話一點用都沒有。不管祈求神明或佛陀菩薩都沒有辦法知道哪個是真的。

領主感到越來越棘手,於是他把兩個妻子都關在客廳,打算觀察情況。

在看到她們肚子餓的時候,領主端出膳食,其中一個妻子的耳朵不停地抖動、狼吞虎嚥地吃著。

"那一個是假的"

在領主的一句話下,家臣們抓住那位妻子,將她綁在庭院的杉樹上,燒松葉煙燻她,於是她便回了古狐,暴露了真實身分。

領主勃然大怒,說:"你居然敢欺騙我"

正當火即將點燃時,一位僧人帶著數千人前來,懇切地請求:「我們是四國的狐狸。領主抓住的是我們的族長狐狸。請你救他一命。如果他被燒死,必然會給你的領地帶來災難。」

領主說:「考慮到你們對主人的忠誠,我就原諒你們這次的行為。」然後放走了那隻狐狸。

族長狐狸留下了一份書面證明,表示從此不再居住在這個國家。然後帶領四國的狐狸一同登上船,渡過瀨戶內海,前往對岸的中國地區遷居。

據說這份證明信一直傳承在河野家族中...

這雖然是一個有趣的玄幻故事,裏頭卻恰恰有些特徵,吻合伊予河野家長期政治局勢,值得注意的地方有兩點,其中一點當然是出現離魂症、兩個一樣的妻子這件事,這就要說到伊予守護這個頭銜了。

世仇細川氏

前面提到河野家族自平安時代到元寇時期活躍的表現,但之前那時期,他們始終都還只是個地方豪強,真正要握有國內大權要來到南北朝動亂期間,當時足利將軍家為了迅速清掃各地的南軍勢力,需要拉攏各地的國人豪族支持當打手,於是在西國任用大內、少貳、大友、武田等家擔任守護,河野也是其中之一,被任命為伊予守護,然而幕府並不是隨便下放權力的,河野家有另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牽制壓制鄰近的阿波細川家,當初足利尊氏在幕府成立之前的建武三年(1336年)將四國的平定交給一門細川氏,結果細川氏以四國為基礎,在近畿地區建立強大了勢力,並輔佐將軍、主導幕政,细川一族经常被幕府任命为四国各国的守护职位,而伊予守護基本上是河野家和細川家輪流擔任,幕府操作兩方的對立,達到四國的勢力平衡。官職是當時幕府除了武力以外,削弱豪強的手段。

南北朝的局勢

南北朝的局勢

然而這樣的平衡並不好均衡,,只要有任何變化,立刻隨之傾倒,南北朝末期,強大的細川氏兩次入侵伊予,相繼討死河野通朝通堯(通直)父子两代,雖然史料記載兩次事件都有特定的理由,但細究動機,細川氏除了中央的政權外,對四國統一也明顯包含著野心,因此幕府再次出手,排除細川的干涉,將伊予国守護領地給予通堯的遺子龜王丸(通義)後便不再干預,河野家獲得世襲領國的權力。

分家 - 予州家的名諱 (之、元、春)同細川氏

分家 - 予州家的名諱 (之、元、春)同細川氏

百年御家騷動的開端

然而伊予国的離魂症並沒有就此終止,應永元年(1394)當初幼名為龜王丸的河野通義26歲病逝,同時留下懷孕的正室,在意識到無法康復之前,他曾召來弟弟通之,將家督傳給他,並約定若生下的是有能力的男孩,就要將家督還給這個孩子。後續通之在應永之亂中,攻擊守在堺城的大內義弘獲得了功績。義通的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名為通久。在應永16年1409年,他16歲的時候,通之將家督讓給他後引退了。 然而通之的親生兒子通元對此相當不滿,通之去世後,予州家(通元及其後代)基於父親長時間統治增強的勢力,開始對本家展開激烈的鬥爭,雙方都各自頒發了被官、寺社的安堵狀,在永享二年(1430年)的大德寺文書出現"國中錯亂"的字眼,點出當時的混亂狀況,另外《滿濟准后日記》中的翌年,即永享三年(1431年)八月九日的條目中,記載通久奉命出兵九州討伐大友持直的時候,通元提起對通久的訴訟。

而幕府對河野氏家督同樣也是採取協調、平衡的態度,特別是永享7年(1435年)6月,通久在九州豊後国姬嶽戰死後,幕府賜與他的遺孤犬正丸(教通)大友持直的豊後国臼杵莊施以庇護(河野文書臼杵稻葉・1244),相對需要幕府扶持的宗家,予州家則在國內具有主導的地位。兩家的分裂、內鬥之中,隱約可以看見細川氏的影響,其中予州家家主,通之通元都包含細川氏的名諱,並且部分伊予國眾(山方眾)如大野氏長期與細川保持友好關係。

嘉吉之亂後,將軍義教被暗殺,後繼的七八代將軍皆年幼,幕府的實權掌握在畠山持國細川勝元兩位管領上,他們之間的權力鬥爭延伸到各家族,造成許多御家騷動。

畠山持國擔任管領的期間,教通獲得幕府的御教書討伐通之的兒子通春,文安元年(1444年)四月命令安芸国的小早川熙平等人,支援教通(小早川家証文・1276)寶徳二年(1450年)七月,命令吉川經信(吉川家文書・1301)和八月,命令小早川盛景前往伊予,為教通提供海上支援。接著,于翌年四月,督促杉原伯耆守小早川安芸守出戰,過海協助教通(小早川家証文・1305)。教通得到小早川等家的援軍,(以及國內部將重見、森山氏的支持),奪取了國內20多座城池,暫時壓制了反抗勢力。

幕府批准河野氏使用御家桐紋的書信(梅仙軒霊超副状写、愛媛県歴史文化博物館蔵)

幕府批准河野氏使用御家桐紋的書信(梅仙軒霊超副状写、愛媛県歴史文化博物館蔵)

寬正伊予之亂

1454年、畠山家發生了內鬨,隔年三月畠山持國去世,管領細川勝元秘密制作了御教書・奉書等文件,從教通手中奪走守護職,根據『斉藤基恒日記』中記載的享德四年(1455年)條目,“伊予國守護職……勝元拜領也”,可知守護職已經在勝元手裡。

失去了守護職的河野教通在國內兵敗如山倒,寛正四年(1460年)12月,教通向幕府提交了一份申狀,列舉自古代以來祖先的功績,同時表示“近年儀,不虞之至候也”,感嘆最近的某種"不幸事件"(可能暗指通春被莫認為河野家督一事),要求守護職及恩地的歸還(蔭涼軒日録大友家文書錄・1369),這一年,畠山義就退出了幕府與守護體制,河野氏的主家失去有力的庇護者。

這段時期伊予國的政局變得相對穩定,河野通春直接表現的像是已經成為家主一樣,負擔了長祿三年(1459年)12月足利義持年忌法會的40貫文費用(蔭涼軒日録)

1462年,随着支持惣領家的畠山氏分裂和衰退,同时兼任阿波、讃岐和土佐三国守护职的細川氏开始计划直接支配伊予。他们成功地策動國內重臣重見、森山、大野、和田、南、得能氏等發起一揆將阿波、讃岐和土佐的细川勢力引入伊予。,並獲得了幕府的批准,准许讨伐予州家,從安芸召来的毛利、吉川、小早川和從石見来的得屋、出羽,以及从周防来的大内等氏族开始进攻伊予。

這時候主家的教通由於在京都居住,予州家的通春教通的弟弟通生達成和解,通春兵力不足,退到湊山城籠城、通生則依靠惠良城抵抗細川氏。

突如其来的事件很快發生了。原本在興居島布陣喝止湊山城的大内勢力,突然轉向支持河野氏。

大內教弘早先在明日勘合貿易與細川氏有爭議,細川氏嘗試控制伊予,對瀬戸内海航路是明顯的威脅,此外細川主導的幕府支持安藝武田家,曾要求大內氏歸還其入侵安藝攻占的東西條地區。 雖然幕府後來撤銷命令,然而大內教弘選擇背叛幕府,和伊予國比教通更强大的河野通春聯手。

大內教弘在登陸興居島不久後病逝,與他同行的兒子大內政弘沒有改變支持通春的立場。興居島位于湊山城的海外,是個能從海上監視道後平原的戰略要地,大內軍試圖援救被包圍的湊山城,並在粟井坂附近登陸,通過山地進軍湯築城,根據大內政弘發給家臣内藤弘矩的感状,可以得知大內軍在九月十六日發生了“井付合戦”,成功討死土佐守護代,並擊潰森山・重見・大野氏等山方眾叛軍。湊山城的包圍軍看到這一情況便撤退了,被追殺的敵人不盡其數,重見飛騨守自害、細川持益降伏並出家,保住了性命。

另外一方面,文正元年(1466年)本家的通生在恵良城指揮風早郡和忽那島的水軍抵禦安藝守護武田氏的入侵。

應仁之亂

隔年,應仁元年(1467年)的一場兵亂發生在京都的上御靈神社,表面上是畠山氏的內鬥,實際上是山名宗全細川勝元的政變,各地山名派、細川派的大名紛紛上洛,通春與大內組成聯合軍前往京都支援西軍,他的戰功在《應仁記》有詳細的記載。聯合軍在7月20日抵達攝津,並擊破了細川、赤松兩軍,隨後在八月底進入京都,駐紮在京都北部的船岡山東側,雖然大內、河野聯合軍逆轉了西軍的劣勢,但並沒有完全壓倒東軍,戰鬥陷入泥沼。

三島流大物浦船戦図 - 紀錄河野水軍大破赤松政則

三島流大物浦船戦図 - 紀錄河野水軍大破赤松政則

另外,本家教通似乎一直沒有表明立場而是留在伊予,在京都戰鬥的通春曾寫給教通一封信如下:

天下の忩劇(応仁の乱のこと)はえんえんと続くと思いますが、当方(西軍方)へ御同心いただけるのでしょうか、先年大内方からも依頼があったはずですが、その後御返事を頂いておりません。義政・義視の御兄弟双方が将軍になられたいま、その命令にはかわりがありません。ことに今度の摂津の合戦によって私が守護に補任されましたが、家名を揚げるうえでは、私がなってもあなたがなっても同じだと思いますとある

"雖然我們認為天下的動盪(指的是応仁の乱)將持續下去,但我們能得到您的支持嗎?去年,應該已經有大内家的請求,但我們尚未收到回應。現在義政和義視兩兄弟都想成為將軍,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會改變他們的命令。特別是在這次的摂津之戰中,我被任命為守護,但無論是我還是您,對於我們的家名崛起,我認為都是一樣的。"

通春試圖拉攏立場不明的教通,不過後續行為,看得出教通不能接受這樣的說法,尤其是關於守護之位,從文獻記載,似乎在文明二年(1470年)加入了東軍,然後在1473年,東西兩軍領袖山名宗全細川勝元相繼去世的那年底,改名為通直教通被東軍政府任命為伊予守護。

最終文明八年(1476年),新的西軍領袖大內政弘接受了足利義政的東西軍和睦請求。在隔年11月和所有其他從屬西軍的大名離開京都,應仁之亂遂告一段落。

應仁之後

返回伊予國的通春通直(教通)展開激烈的鬥爭,這段的史料沒有確切的記載,只知道這段期間發生了兩場大戰,文明十年(1478年),通春佔據湊山城(和氣郡)曾一度佔領伊予接近半國,但隨後通直方反攻回升,通春曾向大內政弘請求吳、能美、蒲刈三島眾水軍支援。文明十三年(1481年)河野通生大敗通春方的森山・重見・大野氏,另外也有一種說法,阿波守護細川義春為了應仁之亂的仇恨而侵襲伊予。

此方の敵重見近江守、森山、大野、その他数十人打ち取り候」(三島家文書・一四七三)

之後河野通春被認為在文明十四年(1482年)在湊山城病死,也有一說在城北山麓被與教通交戰時中箭戰死。其子通篤無力與通直(教通)對抗,流亡到大內氏的防州宇部。延續百年的分家之亂終於停止。

湊山城的登城口放置著關於通春戰死的歷史

湊山城的登城口放置著關於通春戰死的歷史

戰國時期前的河野家狀況如前述,來源是來自愛媛縣志的紀錄,關於河野家的史料其實相當稀少,尤其是應仁之亂後,主要來源為予陽河野家譜及築本山河野譜,其他史料大多存在人名、關係混亂矛盾的現象,實際當時河野家內部也真的是相當複雜,雖然那些史料對當時的一些事件有詳細描述,隨便參考相當危險。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主分家的區別,予陽河野家譜是對主分家有清楚劃分的史料,築本山則是只認當時活躍的通春為當主,對於教通完全忽略。不過沒有了解這段歷史,會誤判河野和大內家有親密的關係,實際上分家的通春才是主要的關係人,大內氏對伊予也抱有控制欲,在之後的戰國時期會看到大內氏同當初的細川家那樣,對河野宗家發起不斷的進攻和滲透。

伊予國被稱為四戰之地,土佐地區長年滲透南方邊境久萬山的大野、森山等眾,東伊予則是早早就被割讓給細川氏,同時北面的安藝武田、周防大內都曾嘗試入侵,予州家則是不斷引狼入室,少了國眾支持的教通靠著弟弟通生的善戰撐到後期,唯有西面九州大友氏是相對友善的一方,為了在幕府倒台的亂世生存下去,外交支持、國眾支持都是不可少的,於是河野宗家動用了"王牌"-聯姻,後面我想透過西尾和美 戰國期的婚姻與權力這本書的觀點,從宗家的聯來接著講戰國時期的河野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