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肉粽?馗降?鬼王鍾馗二三事!談文徵明《寒林鍾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農曆七月鬼門開,鬼道眾生遊人間」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子時,在城隍爺與范謝將軍神尊坐鎮下,待一道道科儀實施後,位於新竹都城隍廟的虎門在鐘鼓聲方被開啟,迎來中元節這個極富神秘色彩的節日。鍾馗,作為人人耳熟能詳的神祇,是剷妖除魔的代表,在台灣不論宗教界與娛樂影視界都有極高知名度,以下讓我們從近日上映的恐怖電影《粽邪3:鬼門開》切入一起了解了解藝術史中「驅魔真君」鍾馗吧!

近日上映的恐怖電影《粽邪3:鬼門開》與其前作《馗降:粽邪2》、《粽邪》講述的為彰化沿海地區的「送肉粽」儀式,什麼「肉粽」指的是上吊自縊的亡者,因繩子縛頸的死狀似肉粽綁法,故有此稱呼。儀式目的在送走亡者死前所遺留的怨氣、負面的情緒與自縊時那股由悲傷、悔恨、痛苦交織而成的「煞氣」。

《馗降:粽邪2》劇照

《馗降:粽邪2》劇照

儀式開始前需通知各家戶,需緊閉門窗並貼上符咒以免沖煞。而法師需開壇請求鍾馗庇佑過程圓滿,換裝並在臉上繪製鍾馗臉譜,稱為「開臉」,開臉後,法師的一舉一動就必許嚴格遵守儀軌,否則一旦周圍鬼魂識破,將有危險。過程中,法師手持七星劍、八卦傘持咒作法,將亡者自縊所用的繩子或房梁等代表物品鋸下,送到海邊燒化。沿途所經村莊將於各路口請神尊坐鎮,並一路上施放鞭炮以防止「煞氣」逃竄。

畫作中的鍾馗

2023年6月30日到10月1日這段期間,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了「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 II」,展出了神佛與一系列關於鬼王鍾馗的畫作。以下,讓我們看看藝術史上的鍾馗形象吧。

國立故宮博物院「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展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展覽

極為特殊的鍾馗

這次展覽展出明四大家文徵明的《寒林鍾馗》,尺寸為 69.6×42.5 公分, 以立軸形式呈現,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我們能從畫作中的淡墨、留白、煙嵐感受到嚴寒冷冬的寒氣逼人,而鍾馗手持笏板單獨站立在畫中。

《寒林鍾馗》,立軸,69.6x42.5cm,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寒林鍾馗》,立軸,69.6x42.5cm,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從捉鬼者到孤高的文人

《寒林鍾馗》非常特別的地方在於主角鍾馗靜態的形象,雙手插在兜中,腋下夾著笏。相較於鍾馗捉鬼、鍾馗嫁妹這些常見的繪畫主題中鍾馗持劍、怒目圓睜的誇張表情,《寒林鍾馗》去除了眾小鬼的陪伴,帶來文人雅士般的鍾馗,獨自站在寒林中。根據東晉葛洪著作《抱朴子》記載林中每多魑、魅、魍、魎等出沒,「寒林」正是「驅魔真君」鍾馗用武之地,而作者一改常見形象,以笏板取代寶劍,形成特別的「文相鍾馗」。

什麼,其實有兩個作者!

根據學者石守謙老師研究,《寒林鍾馗》是由文徵明與仇英共同完成。

文徵明現存唯一人物畫為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湘君湘夫人》,然而這件作品並未表現出人物細膩的臉部細節與寫實的身體結構,因此推斷《寒林鍾馗》中的鍾馗不是文徵明所作。那文徵明究竟畫了什麼?

比較《湘君湘夫人》與《寒林鍾馗》,兩者對人物臉部的精細度有明顯差別

比較《湘君湘夫人》與《寒林鍾馗》,兩者對人物臉部的精細度有明顯差別

比較現存於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文徵明所作《仿李成寒林》,近乎滿幅的寒林枯枝乾燥的質感與流水佈局《寒林鍾馗》幾乎相同,藉著這樣的風格可以肯定文徵明為《寒林鍾馗》山水背景的作者。

寒林枯樹流水風格顯示為文徵明親筆所繪

寒林枯樹流水風格顯示為文徵明親筆所繪

鍾馗的代筆者為和文徵明來往的仇英,仇英的畫技高超,精通各畫科。比較現存於日本京都知恩院的仇英《春夜宴桃李園 》。當中的撫鬚者雙肩一高一低,轉頭的身體姿態和《寒林鍾馗》中的鍾馗相同,而衣袖轉折皆呈現「ㄇ」字型線條,因此斷定為仇英所作無誤。

仇英《春夜宴桃李圖》中的撫鬚者

仇英《春夜宴桃李圖》中的撫鬚者

一定要來看這件國寶!

當初看到這件作品時很驚訝!因為看過石守謙老師的《 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集》這本書,對《寒林鍾馗 》中文徵明和仇英的合作十分感興趣,也佩服老師能找出鍾馗為仇英代筆。大家有機會一定要來故宮博物院正館二樓212展間欣賞!

展覽時間:2023/6/30–10/01
展覽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正館二樓212展間



參考書目

石守謙,〈雅俗的焦慮:文徵明、鍾馗與大眾文化〉,《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6期(台北, 2004—03),頁310–320

大二美術生,醉心於藝術史、考古研究與藝術鑑賞。將透過不同角度解密藝術品背後的秘密、剖析藝術家究竟想做什麼、及分析藝術史中不同風格的變化。讓諸位看官吸取專業知識之餘,體會那份專屬於藝術史的欲罷不能。還請多多給予支持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搶孤: 「搶孤」是台灣傳統的民間活動,通常在節慶或廟會中進行,參加者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爭搶一個放在高處的「孤」,這個「孤」通常是一個裝滿香火和祝福的物品。這項活動常見於農曆七月或其他重要的節日,目的是祈求安、健康和好運。
Thumbnail
關於鬼月的由來與中元普渡故事多種多樣,涉及歷史、神話和佛教,有朱元璋、道教信仰延伸、目蓮救母的故事以及疫病橫行等幾個說法。這些古老的故事豐富多采,瞭解這些故事不僅能夠增加知識面,還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Thumbnail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農曆七月為“鬼月”,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閉的這段日子裡,地府鬼魂返回陽間跟親人團聚,也有很多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湧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要避免衝撞,就少不了講究。 冤魂厲鬼遊蕩,夜晚野外陰氣重 據說每年從七月初一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
Thumbnail
中元普度是中華民族道教所傳承下來的祭祀習俗,有分上元、中元、下元。「中元」是地官赦罪,所以民間說「地府鬼門大開」,有很多的鬼道眾生放出來,像放假一樣,要準時收假不然會去抓回來。放出來的時候,裡面可能有我們的先亡祖先,所以家家戶戶會備香案、供品做「普度」,跟鬼道眾生
Thumbnail
中元普度是中華民族道教傳承下來的祭祀習俗。「中元」是地官赦罪,民間說「地府鬼門大開」,很多的鬼道眾生放出來,裡面可能有我們的先亡祖先,所以家家戶戶就會備香案供品,做普度跟鬼道眾生,臺灣俗稱叫「好兄弟」,又尊稱「老大公媽」,以虔誠心祭拜,希望得到合境平安。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源自彰化地區的祭空棺與祭三喪儀式,來避免家族疾病的傳承。文章也談到隨著時代演變,這些習俗因應改進,諸如改用硃砂開光,並使用素鴨取代活鴨,或者有更有創意的象徵辦法事。此外,對於義正辭嚴的祭三喪隊伍,民眾可以向法師索取平安符,無須擔心帶回家會招惹疑慮。
Thumbnail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一說源於古代的寒食節,最初是用來紀念中國春秋時期的一位忠臣—介子推。 據說,當時介子推因為勸諫而被楚文王放逐,當他的好友晉景公聞訊後,十分悲痛,不顧禁令,為介子推送去食物,但介子推最終還是在山上過世,為了紀念這位忠臣,晉景公下令禁火3日只能吃寒食,爾後時代變遷,人們便在每年的
Thumbnail
清明節是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的一個重要節氣,同時也是民俗節日。古時人們更注重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相傳源於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在寒食節,人們食用冷食,以紀念晉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搶孤: 「搶孤」是台灣傳統的民間活動,通常在節慶或廟會中進行,參加者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爭搶一個放在高處的「孤」,這個「孤」通常是一個裝滿香火和祝福的物品。這項活動常見於農曆七月或其他重要的節日,目的是祈求安、健康和好運。
Thumbnail
關於鬼月的由來與中元普渡故事多種多樣,涉及歷史、神話和佛教,有朱元璋、道教信仰延伸、目蓮救母的故事以及疫病橫行等幾個說法。這些古老的故事豐富多采,瞭解這些故事不僅能夠增加知識面,還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Thumbnail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農曆七月為“鬼月”,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閉的這段日子裡,地府鬼魂返回陽間跟親人團聚,也有很多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湧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要避免衝撞,就少不了講究。 冤魂厲鬼遊蕩,夜晚野外陰氣重 據說每年從七月初一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
Thumbnail
中元普度是中華民族道教所傳承下來的祭祀習俗,有分上元、中元、下元。「中元」是地官赦罪,所以民間說「地府鬼門大開」,有很多的鬼道眾生放出來,像放假一樣,要準時收假不然會去抓回來。放出來的時候,裡面可能有我們的先亡祖先,所以家家戶戶會備香案、供品做「普度」,跟鬼道眾生
Thumbnail
中元普度是中華民族道教傳承下來的祭祀習俗。「中元」是地官赦罪,民間說「地府鬼門大開」,很多的鬼道眾生放出來,裡面可能有我們的先亡祖先,所以家家戶戶就會備香案供品,做普度跟鬼道眾生,臺灣俗稱叫「好兄弟」,又尊稱「老大公媽」,以虔誠心祭拜,希望得到合境平安。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源自彰化地區的祭空棺與祭三喪儀式,來避免家族疾病的傳承。文章也談到隨著時代演變,這些習俗因應改進,諸如改用硃砂開光,並使用素鴨取代活鴨,或者有更有創意的象徵辦法事。此外,對於義正辭嚴的祭三喪隊伍,民眾可以向法師索取平安符,無須擔心帶回家會招惹疑慮。
Thumbnail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一說源於古代的寒食節,最初是用來紀念中國春秋時期的一位忠臣—介子推。 據說,當時介子推因為勸諫而被楚文王放逐,當他的好友晉景公聞訊後,十分悲痛,不顧禁令,為介子推送去食物,但介子推最終還是在山上過世,為了紀念這位忠臣,晉景公下令禁火3日只能吃寒食,爾後時代變遷,人們便在每年的
Thumbnail
清明節是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的一個重要節氣,同時也是民俗節日。古時人們更注重清明節前的寒食節,相傳源於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在寒食節,人們食用冷食,以紀念晉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