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美劇《Billions 億萬/金融戰爭 》觀後心得

Netflix美劇《Billions 億萬/金融戰爭 》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Billions 億萬/金融戰爭 》是一部由Brian Koppelman布萊恩·考波曼、David Costabile大衛·李維恩及Andrew Ross Sorkin安德魯·羅斯·索爾金共同開創的美國電視劇,於2016年1月17日起在有線電視Showtime首播。2016年上映就創下Showtime史上的最高收視率,被稱為金融界的《紙牌屋》。已播畢六季72集,現正播出第七季。
Billions 第七季海報

Billions 第七季海報

劇情簡介

《Billions 億萬/金融戰爭 》講述華爾街億萬對沖基金富翁與紐約南區檢察官之間的鬥法、鬥智。

劇中有些情節反映了美國聯邦當局在現實生活中對金融犯罪的起訴,靈感來自2009年至2017年美國紐約南區的檢察官Preet Bharara進行的調查,劇中主角檢察官Charles "Chuck" Rhoades Jr.(查克·羅斯)就是以他為原型。 男主角Bobby Axelrod(巴比·艾克索若)在現實中對應的原型是華爾街對沖基金巨頭,SAC的創始人Steve Cohen (史提夫·柯亨)。

觀後心得

諮商心理師在美國企業的重要性

劇中女主角Wendy Rhodes(溫蒂·羅斯)(Maggie Siff 瑪姬·絲弗 飾)是Axe Capital 對沖基金公司的諮商心理師,也是人事部門的主管,負責公司員工的心理諮詢及溝通協調。對沖基金行業業績壓力大,員工的心理調適非常重要,調適的好,才能面對每天的巨大工作壓力,表現正常。

美國很多大企業都很重視員工的身心問題,也會在公司的健保福利中,提供幾次免費的心理諮商療程,在美國公司任職的壓力由此可見一般。在台灣,以往不多見,近年來,開始相對重視起來,Ms.7原本工作的政府機構就有提供員工預約心理諮商的服務。台灣衛福部也於今年的8月1日起至明年7 月底,也針對15~30歲的年輕族群,每人補助3次免費心理諮商

像劇中這樣直接在公司設立心理諮商室,隨時有問題都能無須預約的去諮商室找諮商心理師談談的,應該只有工作壓力極大的對沖基金公司才會有吧…

利益衝突的分寸掌握

溫蒂同時也是檢察官查克·羅斯的妻子,因此,當她老公開始調查巴比的對沖基金時,她就成了夾心餅乾,身分敏感而微妙。但是,因為她是和老闆在創業時就一起打拼的工作夥伴,所以,她也不願意輕易的就放棄這個對她意義非凡、而且比自己開診所的薪資還高的工作。

雖然,她也曾經因為夾在中間動輒得咎,想要跳槽,另謀高就,但是她的老闆巴比對她的支持及捍衛,而且表明絕不讓她離開公司的心意,尤其是兩人之間的瞭解、情誼與默契,「千里馬易得,伯樂難尋」,讓她放棄了跳槽的打算。

巴比對溫蒂的倚仗,連老婆勞拉都受不了,幾次要求巴比要開除溫蒂,都被巴比糊弄過去。巴比會這麼信任溫蒂是因為她是專業的心理醫生,也絕對嚴守醫生與病人間的保密原則(Doctor-Patient Confidentiality),即使對自己的老公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她對自己和公司的幫助極大,能及時提出建言和對策,是公司的靈魂人物。

學習英語的好教材

《Billions 億萬/金融戰爭 》中的英語,除了商學院學生和金融從業人員應該學習之外,也建議一般對美國金融業有興趣的人,對劇中的各種做空、做多、對沖等金融字彙,可以好好學習一番。

劇中對話經常會出現電影人物或歷史人物的比喻,對於想多多瞭解美國文化的人,也是很好的英語教材。


謝謝您的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
❤️按愛心表示喜歡
💬留言表示意見
追踪表示關注
🔗轉發表示認同
💰贊助表示支持👉贊助
或到以下幾個地方找我聊天
👉方格子臉書IG

更歡迎追蹤【漫步首爾街頭傻子影劇觀點】出版專題

avatar-img
宓思槭沙龍 (Ms. 7 Salon)
54會員
85內容數
宓思槭沙龍開張啦.... 歡迎大家一起來緬懷過去,展望未來,活在當下. 分享彼此的職場酸甜苦辣,日常柴米油鹽,人生體驗觀察,寰宇旅遊手札..... 一杯飲料,音樂中, 緩緩道來心中想說的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