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興奮劑的熊市?!還是停看聽的牛市?!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自2022 年7 月5 日以來,美國2 年期公債殖利率與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一直處於倒掛狀態

到目前已經持續了14個月;然後呢?!經濟真的會衰退嗎?!(已經在回收資金了,沒發現嗎?!難道要到萬五才後知後覺)


市場總會有預期心態;覺得要選舉了應該跌不下去啦.

嗯~安啦~崩盤美國會印鈔.

市場撐盤有理由,下殺也會有理由.

但我們就資金而言;熱錢是3月開始湧入.所以從15068到17425.若外資抽走1/3的資金那麼現在在16345-16800的區間都算正常水位.(但你能保證台幣繼續貶值外資不會繼續抽資金嗎?美國數據不會因為政治因素有造假嫌疑?AI真看好為何兩大股東都要獲利出清?即便什麼執行買權拿到的股票都一樣啦,真看好應該一張都不賣奇蹟自來呀,幹嘛賣?)

多空有方向嗎?其實沒什方向,就是在以下區間震一震而已.在那邊喊得多大聲都沒什用啦.(16815-16352);但通常震一震就會往下個區間走><

它的規律就是拉權值股出小型股-拉金融股出權值股,直到拉一些阿薩布魯的個股這盤就沒救了(接下來還有4個交易日出一個大轉折)

raw-image

市場多空都有人說;但我依然維持彈高到區間上緣或指標過熱再來空.

沒辦法,我也很想看多;但資金回收是事實,公債殖利率倒掛12個月開始都算高風險,台幣貶值,月KD都高檔了.

以上幾個原因導致我不想做多.但也不會瞎空.(跌破17288我就只做空了,即便市場對空軍極度不友善;所以才要有耐心等指標過熱再說)

麻煩各位老闆繼續買,讓我可以空在高一點的位置.

目前區間:16800-16256

下周關鍵位置:16658

下方缺口:16335

*我來慢慢佈局農糧股;順便已在562空台積電

*我必較傾向認為現在是打了針的熊市;希望藥效過後的半年大家都能平安

*祝大家操作順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俠愛吃漢堡堡的沙龍
24會員
55內容數
我在金融市場約十五年。單純喜歡這市場因此專研這市場。專研股市的過程發現它有節奏。每個市場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節奏。我只是分享我的觀點跟提供什麼地方需要注意的事項。我一般在看資料也只是看重點。因為我本質上是喜歡看重點。我的理財文章通常比較簡單扼要。不會有大篇長論或事後馬後炮。
2024/07/19
這波最後佈局買了什麼呢。 登登登登~ 基本上不管空頭部位或多頭部位的個股皆已在7/12前陸續佈局的差不多了。至於什麼標的請看之前的文章。 今日新進~龍巖 希望明年大家都好好的 目前大盤關鍵位置:23432 *大盤依然回檔中,請注意風險。產業輪動快,資金從權值股轉移到小型股
Thumbnail
2024/07/19
這波最後佈局買了什麼呢。 登登登登~ 基本上不管空頭部位或多頭部位的個股皆已在7/12前陸續佈局的差不多了。至於什麼標的請看之前的文章。 今日新進~龍巖 希望明年大家都好好的 目前大盤關鍵位置:23432 *大盤依然回檔中,請注意風險。產業輪動快,資金從權值股轉移到小型股
Thumbnail
2024/07/17
週末最轟動的新聞莫過於川普耳朵被子彈擦邊球。差一點點就死翹翹。 今年年度幸運兒~老川。基本上躺著選都中的機率90% 若是老川上任首先拿台積電開刀。畢竟他是美國主義保護者。那些不是美企的。通常會以壟斷市場名義處置的機率高。 我以為我週末有發出。原來沒發出成功🤣 大盤關鍵:23854
Thumbnail
2024/07/17
週末最轟動的新聞莫過於川普耳朵被子彈擦邊球。差一點點就死翹翹。 今年年度幸運兒~老川。基本上躺著選都中的機率90% 若是老川上任首先拿台積電開刀。畢竟他是美國主義保護者。那些不是美企的。通常會以壟斷市場名義處置的機率高。 我以為我週末有發出。原來沒發出成功🤣 大盤關鍵:23854
Thumbnail
2024/07/12
先前文章提到大盤已過熱,目前正在下殺中。意外嗎,一點也不意外。 昨天已大風吹換股。 除了錸德跟達邁。其他都是新面孔。 景碩已閃人,今天還沒看到什麼有利可圖的波段單。所以今天只好沖沖樂。 *大盤過熱,買點避險單。大風吹~吹到美債與日圓 *做空個股:信譁,台積電 *美股做多的
Thumbnail
2024/07/12
先前文章提到大盤已過熱,目前正在下殺中。意外嗎,一點也不意外。 昨天已大風吹換股。 除了錸德跟達邁。其他都是新面孔。 景碩已閃人,今天還沒看到什麼有利可圖的波段單。所以今天只好沖沖樂。 *大盤過熱,買點避險單。大風吹~吹到美債與日圓 *做空個股:信譁,台積電 *美股做多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釐清幾點噪音和市場情緒: 任何一次戰爭的風險都是加倉的好機會,因為打不到美國反而能從中獲利。 日圓升息導致套利交易必須售出造成股市崩盤,不要被新聞牽著走! 主要央行要加息前都會預告預告再預告 阿貓阿狗都知道日本負利率很久了,未來只有往上升息的可能,100%沒有降息的可能 眾所皆知美國早
Thumbnail
釐清幾點噪音和市場情緒: 任何一次戰爭的風險都是加倉的好機會,因為打不到美國反而能從中獲利。 日圓升息導致套利交易必須售出造成股市崩盤,不要被新聞牽著走! 主要央行要加息前都會預告預告再預告 阿貓阿狗都知道日本負利率很久了,未來只有往上升息的可能,100%沒有降息的可能 眾所皆知美國早
Thumbnail
美股的投資人借貸指數目前也是第二次共鳴點跟2021年第四季~2022年第一季一樣的位置 但這個量化還不夠長期,只能確認跟其他指標同步,只能說明近4年投資人的槓桿慣性,繼續觀察未來是不是有參考性 比特幣再度要確認低點,如果跌破就是之前看得跌幅滿足位置60周 現在市場開始講美國可能要經濟衰退,
Thumbnail
美股的投資人借貸指數目前也是第二次共鳴點跟2021年第四季~2022年第一季一樣的位置 但這個量化還不夠長期,只能確認跟其他指標同步,只能說明近4年投資人的槓桿慣性,繼續觀察未來是不是有參考性 比特幣再度要確認低點,如果跌破就是之前看得跌幅滿足位置60周 現在市場開始講美國可能要經濟衰退,
Thumbnail
自2022 年7 月5 日以來,美國2 年期公債殖利率與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一直處於倒掛狀態。 到目前已經持續了14個月;然後呢?!經濟真的會衰退嗎?!(已經在回收資金了,沒發現嗎?!難道要到萬五才後知後覺) 市場總會有預期心態;覺得要選舉了應該跌不下去啦. 嗯~安啦~崩盤美國會印鈔.
Thumbnail
自2022 年7 月5 日以來,美國2 年期公債殖利率與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一直處於倒掛狀態。 到目前已經持續了14個月;然後呢?!經濟真的會衰退嗎?!(已經在回收資金了,沒發現嗎?!難道要到萬五才後知後覺) 市場總會有預期心態;覺得要選舉了應該跌不下去啦. 嗯~安啦~崩盤美國會印鈔.
Thumbnail
說好的來到升息末端,投資債券是送分題,但等在投資人面前的卻是不斷跌價的債券報價。接刀子接到滿手血的投資人該如何自處呢!  
Thumbnail
說好的來到升息末端,投資債券是送分題,但等在投資人面前的卻是不斷跌價的債券報價。接刀子接到滿手血的投資人該如何自處呢!  
Thumbnail
不論是加權指數還是上櫃OTC指數都回到了2020年7月的收盤價,換句話說今年一整年已經吞沒了兩年以來的漲幅。 技術面觀察,下跌的體感溫度大致上可媲美2008年的走勢,甚至也像是2000年的科技泡沫時代。(月線圖斜率都一樣),但時空背景來說卻有很大的區別。 研讀金融歷史,我們要培養的叫做史觀,也就是進
Thumbnail
不論是加權指數還是上櫃OTC指數都回到了2020年7月的收盤價,換句話說今年一整年已經吞沒了兩年以來的漲幅。 技術面觀察,下跌的體感溫度大致上可媲美2008年的走勢,甚至也像是2000年的科技泡沫時代。(月線圖斜率都一樣),但時空背景來說卻有很大的區別。 研讀金融歷史,我們要培養的叫做史觀,也就是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諸葛呆,在美國定義的夏天結束了(6、7、8月),進入新的階段,美股似乎沒什麼起色,繼續躺平在升息和經濟衰退的恐慌之中,股市遭重擊,債市重傷吐血,請小心,這和很多人熱愛的金融股息息相關。 債券避險功能消失 聯準會正推動利率正常化三部曲:升息節奏更快、升息幅度放大、長時間維持高利率水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諸葛呆,在美國定義的夏天結束了(6、7、8月),進入新的階段,美股似乎沒什麼起色,繼續躺平在升息和經濟衰退的恐慌之中,股市遭重擊,債市重傷吐血,請小心,這和很多人熱愛的金融股息息相關。 債券避險功能消失 聯準會正推動利率正常化三部曲:升息節奏更快、升息幅度放大、長時間維持高利率水準。
Thumbnail
2022年最大的震央就是聯準會的升息,從今年的三月開始每次升息的力道都逐步的升溫,也因為如此導致今年的股市出現明顯的回檔,未來兩個月中聯準會將不再開會,因此地震或將平息!久了或許你也忘記地震的恐怖!
Thumbnail
2022年最大的震央就是聯準會的升息,從今年的三月開始每次升息的力道都逐步的升溫,也因為如此導致今年的股市出現明顯的回檔,未來兩個月中聯準會將不再開會,因此地震或將平息!久了或許你也忘記地震的恐怖!
Thumbnail
最近這半年市場上的壞消息越來越多,各國股市也跟著應聲倒地。然而,有些投資者嗅到了通膨見頂的味道,以及債券市場中的投資機會。
Thumbnail
最近這半年市場上的壞消息越來越多,各國股市也跟著應聲倒地。然而,有些投資者嗅到了通膨見頂的味道,以及債券市場中的投資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