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設定目標,也可以試試看問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

比起設定目標,也可以試試看問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最近開始在看《原子習慣》這本書,當然是緩慢的閱讀中,目前到60頁,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一直以來學校教的是:想要做什麼事前一定要設定目標,設定計畫去達成。但這本書的觀點卻是指出:「不不不,你與其設定目標,應該把焦點關注在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對於目標,他提出了幾點對於目標的批判,其中一點:成功者和失敗者都有共同目標。這意味著設定目標似乎也存在著倖存者偏誤,導致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認為「設定目標是必須的」。

以前的我總是以「不要生氣」當作每日的目標,有時會記得,不發脾氣,暗自竊喜;有時情緒衝腦,就又發脾氣了,而且就像蓄了勁一樣,那個怒氣會是加倍吐出,而在事後又再後悔,無限迴圈⋯⋯如果透過「我想成為怎樣的人」為出發點,我會想成為一個心平氣和的人。要怎樣做才能成為心平氣和的人?首先要自我認同是一個心平氣和的人。面對一件事會反覆提問的人、愛對我指手劃腳的人、轉彎不打方向燈的人,都能平靜的對待。我真的很好奇這種事真能習慣嗎?或許要試試看才知道了。

avatar-img
飲食與生活與平的沙龍
0會員
6內容數
紀錄我生活中的飲食,平常吃的早午晚餐,或是有時候特別去外面吃飯覺得一定得紀錄下來的。可能用插畫呈現,也可能用影像呈現。對了!有些自己看了網路上資料,或是媽媽的拿手菜!也會記錄在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今天看了理科太太與蔡康永的訪談,我想起以前的同學在準備上台報告前會到處和同學說:「天啊!我真的真的好緊張啊!」甚至會握緊別人的手,想要傳遞緊張感給對方⋯⋯
自己煮麥茶其實很方便,買了茶包,有個水壺,就可以燒很多很多。 市面上有很多麥茶可以選擇,這次用的是日本的一個水藍色包裝的麥茶,感覺之後可以做一個麥茶評比! 之前在網路看到很多餐廳老闆或是咖啡店老闆都會說「不相信客人吃得出品質好跟品質差的食材口味的差異,所以根本不需要浪費成本去買好的食材」,但我覺
最近中元節吃了很多東西,感覺身體蠻沈重的。如果吃了很多東西但排便卻不順的時候,火龍果真的是我實測最有效幫助排便的水果了,而且肚子也不會痛。大自然的設計師真的很厲害啊!
今天看了理科太太與蔡康永的訪談,我想起以前的同學在準備上台報告前會到處和同學說:「天啊!我真的真的好緊張啊!」甚至會握緊別人的手,想要傳遞緊張感給對方⋯⋯
自己煮麥茶其實很方便,買了茶包,有個水壺,就可以燒很多很多。 市面上有很多麥茶可以選擇,這次用的是日本的一個水藍色包裝的麥茶,感覺之後可以做一個麥茶評比! 之前在網路看到很多餐廳老闆或是咖啡店老闆都會說「不相信客人吃得出品質好跟品質差的食材口味的差異,所以根本不需要浪費成本去買好的食材」,但我覺
最近中元節吃了很多東西,感覺身體蠻沈重的。如果吃了很多東西但排便卻不順的時候,火龍果真的是我實測最有效幫助排便的水果了,而且肚子也不會痛。大自然的設計師真的很厲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