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標題,如果跟我一樣走在這條路上有點迷惘,坊間雜誌、自媒體、KOL的績效單不錯且願意分享「功課」給人抄? 可以先看第13章,後續我再依照書本順序簡要介紹內容
以上武斷的條列式內文,在架構上是為了談論指數化投資,細節要看過整個篇章,不過可以引入下一段我想分享的「投資迷思」
我剛出社會的時候有一個很紅的基金評鑑指標叫晨星(morning star),很多人不是購買不同計算期間報酬率高的標的,就是購買星星多的標的、某某雜誌評選的基金、得獎操盤手的基金;現在則可能是KOL的菜單、國外大咖的13F報告...
以上的邏輯OK嗎? 如果財力、資訊透明度跟他們相當,考量購買力的幣別/區域分散,買入的時間沒有落差(以13F報告為例,每季結束後45天內,例如2023年第三季資料最晚要在2023/11/15公布,落差可以高達90+45=135天)...因此會產生下面不同狀況
有一個笑話這麼說:
有對夫妻開車上高速公路,太太說廣播提到高速公路上有人逆向? 先生說我看到至少100多台逆向行駛的車子!
股神巴菲特說:
別問理髮店師傅你是否需要理髮 (誰的利益?)
後照鏡開車或許可以練習,甚至上演天能的劇情,不過指數型投資就是省力、安全、可以獲得一夜好眠的順向行駛方式
怎麼開車? 讓我們看看國外鄉民/老司機的說法!
第一桶金很重要,可以參考這篇內容,著重開源+節流,記得萬年計算式:
收入-儲蓄=支出
有些觀念可以額外補充
內文提到購入成本攤提、信貸有高利息等部分;我沒有買賣汽車的經驗,我都用租車,省去固定成本,或許網友可以給我更多補充連結。
如同FIRE觀念提到的「地理套利」,這也是為什麼10幾年前在台灣還蠻常談論「時間房價」,大家可以根據自己上班地點嘗試去統計/分析通勤時間(我之前有一篇),什麼區域相對便宜可負擔,然後拉長時間又有產業與公共建設支撐的區域,趕快去看,先練等才知道實際需求與感受未來的生活;此外,疫情期間還可以遠距辦公,現在則減少這種機會了
-房貸留1塊錢不要還清-
有一本書提過,各式類型房貸如理財型房貸,除了考慮還款方式/年限/寬限期外,還款到最後可以考慮留一點點;因為要再用錢的時候,增加貸款很方便,而且利率極低,算是給自己彈性,靈活的理財方式。
-窮爸爸富爸爸-
房子是負債,因為每個月要讓我們掏錢;如果可以租給別人,就可能變成製造每月正現金流的資產。個人是覺得台灣的稅制與央行態度,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不會有問題,一般受薪階級要進階投資的話,要慎重,畢竟美國FED撒錢這麼多次,這兩年卻也突然反轉急速升息,真的還是要回歸資產配置!
「睡眠測試」很重要,大概就是先講求不傷身再講藥效的意思XD
考慮投資工具(股、債...)、投資區域(美國、全球...)、投資風格(大小型股;主被動)、投資幣別
以前我讀柏恩斯坦「投資金律」一書有提過簡單的4321,分別是股、債、實體資產、現金,講究的人可以進一步探究彼此間的相關係數=R平方 (P.217)
而本書中提到8種簡單的投資組合(P.160),主要區分為是否使用領航基金的人在不同年紀(年輕、中年、提早退休、延後退休投資者),可以考慮
邏輯就是
「可以為上大學借錢,但不能從退休借錢」-
把自己退休帳戶的錢挪到子女教育金不是好方法,可以幫他另外處理一份、信託,或是其他政府提供的方式,要考慮稅制、所在區域與各種條件
鄉民常說: 靠運氣得來的錢會憑實力失去
書中四個重要提醒:
承上,CFA、CFP只是個起點與篩選參考,服務費用收取方式與自己的目標也很重要。
---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部分內容,有興趣的人要去讀原書囉,祝各位順利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