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藝(三)清浄本然,周遍法界

更新 發佈

佛經上說:「清浄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無主宰,非自然,亦非因緣生。」

宇宙間正面的心靈訊息與生命能量,無不充周遍布,各隨衆生心量大小與業習積垢厚薄,而收受生發,千差萬別。就接收面看,可謂境自隨人,各有會心;就發用面看,種子心地清浄真實者,其感人必深,反之則否。種何因,得何果,這原是天經地義的自然律。世間一切世法乃至出世法,全係各人當下一念心之造作熏習積成,正正負負,加減乘除,都是自己當家作主。哪來什麼外在主宰?一迷外在權威乃至神聖主宰,便是放棄內在心靈「超越的」能動主體性,便是依他起,便是外道。

這種「超越的」主體性之反省觀照功能,跟吾人「內在的」良知良能依隨外緣而列印發用,有生有滅,虛幻不實的「因緣生法」迥別。須能於此有省,方可與言學道修行。

文:梅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彈劍樓會客廳
24會員
200內容數
主筆:彈劍樓主
彈劍樓會客廳的其他內容
2023/10/29
有人說: 「完美本是謊言,缺憾突顯個性。」此話似有幾分道理。
Thumbnail
2023/10/29
有人說: 「完美本是謊言,缺憾突顯個性。」此話似有幾分道理。
Thumbnail
2023/10/21
《論語‧述而》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四句教,是孔門德、藝雙彰的「成人」教育大綱領,也是儒家學術思想的一個總拈提。歷來學者由於彼此理解不同,詮釋也頗不一致⋯⋯
Thumbnail
2023/10/21
《論語‧述而》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這四句教,是孔門德、藝雙彰的「成人」教育大綱領,也是儒家學術思想的一個總拈提。歷來學者由於彼此理解不同,詮釋也頗不一致⋯⋯
Thumbnail
2023/10/20
《楞嚴經》上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倘若於此有所悟入,禪修打坐便有可能走出盲人瞎馬的窘境⋯⋯
Thumbnail
2023/10/20
《楞嚴經》上說:「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倘若於此有所悟入,禪修打坐便有可能走出盲人瞎馬的窘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饒爾學得三賢四果十地滿心。也秖是在凡聖內坐。不見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故經云。實無少法可得。名為阿耨菩提。本來清淨皎皎地。無方圓無大小無長短等相。無漏無為無迷無悟。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
Thumbnail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饒爾學得三賢四果十地滿心。也秖是在凡聖內坐。不見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故經云。實無少法可得。名為阿耨菩提。本來清淨皎皎地。無方圓無大小無長短等相。無漏無為無迷無悟。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
Thumbnail
修行人平常的禪定功夫,深入經藏的專注,清淨修持,已經有很大的根基了,在遇到佛陀要他放下,立刻大澈大悟,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在佛教是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無生法忍是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法」是一切的事物;「諸法」就是種種的事物現象。都能夠當體皆空。
Thumbnail
修行人平常的禪定功夫,深入經藏的專注,清淨修持,已經有很大的根基了,在遇到佛陀要他放下,立刻大澈大悟,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在佛教是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無生法忍是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法」是一切的事物;「諸法」就是種種的事物現象。都能夠當體皆空。
Thumbnail
《心經》是佛教經典,核心主題為「般若」智慧,指出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的,提醒人們放下執著以獲得內心的解脫與平靜。適合佛學初學者及尋求內心安寧的人,文章中提供深入的翻譯和分析,幫助理解無常與慈悲心的重要性。透過具體的實踐建議,讀者可更好地體驗生活的每一刻,培養同理心與感恩之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連結。
Thumbnail
《心經》是佛教經典,核心主題為「般若」智慧,指出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的,提醒人們放下執著以獲得內心的解脫與平靜。適合佛學初學者及尋求內心安寧的人,文章中提供深入的翻譯和分析,幫助理解無常與慈悲心的重要性。透過具體的實踐建議,讀者可更好地體驗生活的每一刻,培養同理心與感恩之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連結。
Thumbnail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Thumbnail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Thumbnail
佛經上說:「清浄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無主宰,非自然,亦非因緣生。」
Thumbnail
佛經上說:「清浄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無主宰,非自然,亦非因緣生。」
Thumbnail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
Thumbnail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
Thumbnail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不思一物。即是本心。唯智能知。更無別行。」—第五祖弘忍大師云. 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經之根本。唯有一乘法。一乘者,一心是。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門。一切法行不出自心。唯心自知。心無形色。諸祖只是以心傳心。達者印可更無別法。傳法偈云。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Thumbnail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不思一物。即是本心。唯智能知。更無別行。」—第五祖弘忍大師云. 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經之根本。唯有一乘法。一乘者,一心是。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門。一切法行不出自心。唯心自知。心無形色。諸祖只是以心傳心。達者印可更無別法。傳法偈云。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