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藝(三)清浄本然,周遍法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佛經上說:「清浄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無主宰,非自然,亦非因緣生。」

宇宙間正面的心靈訊息與生命能量,無不充周遍布,各隨衆生心量大小與業習積垢厚薄,而收受生發,千差萬別。就接收面看,可謂境自隨人,各有會心;就發用面看,種子心地清浄真實者,其感人必深,反之則否。種何因,得何果,這原是天經地義的自然律。世間一切世法乃至出世法,全係各人當下一念心之造作熏習積成,正正負負,加減乘除,都是自己當家作主。哪來什麼外在主宰?一迷外在權威乃至神聖主宰,便是放棄內在心靈「超越的」能動主體性,便是依他起,便是外道。

這種「超越的」主體性之反省觀照功能,跟吾人「內在的」良知良能依隨外緣而列印發用,有生有滅,虛幻不實的「因緣生法」迥別。須能於此有省,方可與言學道修行。

文:梅枝

avatar-img
23會員
198內容數
主筆:彈劍樓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彈劍樓會客廳 的其他內容
因誌公令人傳語曰:「何不下山教化眾生,目視雲漢作麼?」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更有什衆生可教化?」——《指月錄》
勿輕未悟,一念迴機,便同本得。——《景德傳燈錄》
神龍本〈蘭亭集序〉,是唐朝馮承素摹本。紙本,行書,縱24.5公分,橫69.9公分,28行,324字。存世蘭亭集序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以便與其他摹本相區別。
因誌公令人傳語曰:「何不下山教化眾生,目視雲漢作麼?」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更有什衆生可教化?」——《指月錄》
勿輕未悟,一念迴機,便同本得。——《景德傳燈錄》
神龍本〈蘭亭集序〉,是唐朝馮承素摹本。紙本,行書,縱24.5公分,橫69.9公分,28行,324字。存世蘭亭集序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因卷首有唐中宗李顯神龍年號小印,故稱「神龍本」,以便與其他摹本相區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修行人平常的禪定功夫,深入經藏的專注,清淨修持,已經有很大的根基了,在遇到佛陀要他放下,立刻大澈大悟,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在佛教是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無生法忍是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法」是一切的事物;「諸法」就是種種的事物現象。都能夠當體皆空。
學佛就是要「覺」 世間一切皆是假合之相 澈見「無我」能得解脫
Thumbnail
《心經》是佛教經典,核心主題為「般若」智慧,指出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的,提醒人們放下執著以獲得內心的解脫與平靜。適合佛學初學者及尋求內心安寧的人,文章中提供深入的翻譯和分析,幫助理解無常與慈悲心的重要性。透過具體的實踐建議,讀者可更好地體驗生活的每一刻,培養同理心與感恩之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連結。
對宇宙人生的真相 全然的透徹明白 沒有絲毫的迷惑偏差 此種智慧 就叫做「一切種智」 了悟世間無常 在變動中 時刻讓心處於 清淨自在之境 即是「常樂我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修行人平常的禪定功夫,深入經藏的專注,清淨修持,已經有很大的根基了,在遇到佛陀要他放下,立刻大澈大悟,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在佛教是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無生法忍是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法」是一切的事物;「諸法」就是種種的事物現象。都能夠當體皆空。
學佛就是要「覺」 世間一切皆是假合之相 澈見「無我」能得解脫
Thumbnail
《心經》是佛教經典,核心主題為「般若」智慧,指出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的,提醒人們放下執著以獲得內心的解脫與平靜。適合佛學初學者及尋求內心安寧的人,文章中提供深入的翻譯和分析,幫助理解無常與慈悲心的重要性。透過具體的實踐建議,讀者可更好地體驗生活的每一刻,培養同理心與感恩之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連結。
對宇宙人生的真相 全然的透徹明白 沒有絲毫的迷惑偏差 此種智慧 就叫做「一切種智」 了悟世間無常 在變動中 時刻讓心處於 清淨自在之境 即是「常樂我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