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與原油價格的走勢原本呈現反比關係,但近期卻出現了正比關係,這究竟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改變的轉捩點?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美元指數在美國州際交易所(ICE)交易,由美元對 6 個主要國際貨幣(歐元占比 57.6% 、日圓 13.6% 、英鎊 11.9% 、加幣 9.1% 、瑞典克朗 4.2% 、瑞士法郎 3.6%)的匯率,進行加權幾何平均計算而來,反映全球資金流出、入美國(美元)的趨勢。(資料來自財經M平方)
上圖可以看出過去20年來美元與原油呈反比關係,美元指數上揚則布蘭特原油期貨下跌,然而,自2023年7月開始,美元指數上揚,布蘭特原油期貨也隨之上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阿卜度拉齊茲親王(Prince Abdulaziz bin Salman)為提振油價,擴大減產規模,卻因中國需求減緩及美國增產,油價欲振乏力,布倫特原油價格今年以來下跌近 9%。
彭博表示,沙烏地阿拉伯本月將產量降低至每天 900 萬桶,這是該國過去十年來很少達到的水平。
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減產計畫成功提振原油價格,令他們近幾個月以來多賺逾50億美元收入。據研究機構Energy Aspects估計,沙國第三季每日石油收入較第二季增加近3千萬美元,增幅約5.7%,整季算下來多賺26億美元,俄國收入則暴增約28億美元。
國際油價已逐漸逼近每桶100美元大關,學者今天(28日)分析,主要來自產油國持續減產,連帶推動期貨市場淨多頭增加推升油價,今年第四季油價恐將在百元大關上下震盪,不過,由於預期明年景氣復甦,在需求增加,且價格具有誘因下,產油國產能料將跟著提高,和緩供需緊張情勢,明年春天國際油價應有望壓回到百元以內。
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在今年7月聯手減產,在當時看似下了一步險棋,因為正常情況下價格上揚,消費端會抑制需求,其他產油國會增加供給,當時減產的決定不見得可以帶來好處,但事後證明這是一次成功的決定,替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帶來豐沛的利潤。作為原油需求第一大國的美國,在過去一兩年內,政府為了抑制物價,釋出了大量戰備石油儲備,庫存桶數降至1985年以來的新低。政府還能釋放多少戰備石油儲備令人感到質疑,甚至基於補充庫存的理由,美國對原油的需求將不減反增;另一方面,北半球即將入冬,原油在冬天的需求比夏天高。因此基於以上種種理由,今年第四季油價很難回跌。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每月公佈「短期能源展望報告」(Short-term Energy Outlook, STEO),統計全球石油和其他液體燃料(包括原油以及汽油、柴油、航空燃油等石油產品)消費、生產狀況,以及未來 1 ~ 2 年的供需平衡預測。 當供過於求、庫存堆積時,顯示原油市場失衡,油價可能面臨大幅回檔壓力。(資料來自財經M平方)
基於上圖來看,在2024年初原油供給可望回升,出現小幅供給大於需求現象,油價上漲趨勢應會止穩甚至回跌,但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將於何時進行補充呢?這個因素也應納入考量,一旦美國進行原油庫存補充,對於油價將有刺激作用,倘若油價出乎意料地上揚,勢必會使聯準會更堅定地維持較長期的高利率,甚至可能再次升息。
近幾個月來,美元與原油價格的走勢呈現正比關係,我認為這是一種短期現象。是由於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聯手減產,且由於美國與其盟友保持對俄羅斯的禁止原油進口政策,美國盟友只能向美國或中東進口原油,使得美國原油出口增加,賺進大量原油美元。
除非美國成為原油淨出口國,並且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原油供應量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我才會認為美國具有原油定價能力,現階段美國頁岩油業者與OPEC仍是競爭關係,先前OPEC為了打壓美國頁岩油業者的生存空間,不惜大量增產,大幅降低油價,這樣的供給能力才是真正具有定價能力。
只有當美國具有原油的定價能力之日,那一天才會是原油價格與美元脫鉤的時間點,在此之前,出現任何異常的走勢,其背後應該都有一個合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