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非凡的百年歷史建築~台北『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林安泰古厝』初建於1783年,距今約二百多年,原址位於現今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座落在『南蛇環北斗穴,蛇頭向七星』吉地,採『坐東北朝西南』之建築方位,是棟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也是台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民國67年,因當時並未被列入古蹟,且正好位於敦化南路拓寬用地的範圍內,因此遭到拆除的命運。在專家學者的建議和努力奔走下成立了遷建計畫,才得以遷移至現址(台北市濱江街5號)而保存下來。民國89年5月,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將其規劃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並對外開放參觀,成為台北市重要觀光景點。

林安泰古厝重建遷移前的建築群。

林安泰古厝重建遷移前的建築群。

遷移後的林安派古厝。

遷移後的林安派古厝。

外埕:鋪有紅普石,是當時大陸商船來台,為避免船身不穩,放置於船底的壓艙石。

外埕:鋪有紅普石,是當時大陸商船來台,為避免船身不穩,放置於船底的壓艙石。

正門入口。

正門入口。

進入後映入眼簾的是廣大的綠地。

進入後映入眼簾的是廣大的綠地。

古厝採傳統閩南風格的單層2進4合院,是依照民間地理風水習俗而建造的,其屋脊結構採一條龍的單脊做法,以燕尾曲線呈現自然柔和的風貌;外埕舖有紅普石,是當時大陸商船來臺,為避免船身不穩,置於船底作壓艙之用,又稱為『壓艙石』。庭院周圍園林講究,採雲水自在之造景理念。蜿蜒曲折間,或見山水應和;飛石築道, 或見怪石嶙峋,野景成趣。粉牆映翠竹,波光現枯石,小中見大,兼具養心、賞玩、遊憩、文化、教育等功能。

raw-image
raw-image
雲牆:以花瓶形狀顯示,代表平安之意。

雲牆:以花瓶形狀顯示,代表平安之意。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咾咕石院。

咾咕石院。

左為『雨前樓』,右為『隨月閣』,前面池塘為『映月大池』。

左為『雨前樓』,右為『隨月閣』,前面池塘為『映月大池』。

raw-image
醉茶居

醉茶居

茶餘亭

茶餘亭

由於特殊的建築體構造,是不少新人拍攝婚紗照景點的選擇之一。

由於特殊的建築體構造,是不少新人拍攝婚紗照景點的選擇之一。

raw-image
玉帶橋

玉帶橋

raw-image
水井

水井

正廳

正廳

raw-image
飯廳

飯廳

廚房

廚房

臥室

臥室

新人房

新人房

臥室

臥室

raw-image

對於林安泰古厝的歷史及其建築構造有興趣的朋友,可至官網查詢詳細資料。古厝開放時間為每星期二至星期日09:00-17:00(最後入園時間為16:45),每週一及春節連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休館。參觀無需門票,免費入場。若有需要團體導覽以及租借場地服務,請致電02-25996026詢問。










avatar-img
28會員
181內容數
讓我們一起環遊世界,享受各種美景美食,規劃新的旅遊計畫,成為人生中的美好回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i 我是珊德拉 的其他內容
被視為台北市發源地之一的『艋舺』,位於現在的台北市萬華區,清治時期與臺北城、大稻埕並稱臺北三市街,為當時台灣原住民商聚之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由於發展甚早,因此在艋舺至今仍有不少的歷史建築以及市定古蹟存在。這篇,就讓我們一起來拾起歷史的記憶吧!
百年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為板橋林本源家族興建的房舍,也是目前台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林家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即在此地建三落大厝,至今已是百餘年的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分成「園」和「邸」兩個部分:『園』又被稱作『板橋林家花園』,指的是住屋之外的庭園部分,『邸』指的是林本源家族居住處。這篇將
『太平買菸場』興建於1955年,是公賣局向菸農鑑定、收購菸葉的場所,因見證太平菸葉發展歷程,於2013年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之後經修復再次活化後規劃成三大展覽區塊,是可推薦納入台中旅遊時的景點之一。
位於南投縣集集鎮永昌里的『明新書院』,建於清光緒年間,和藍田書院、登瀛書院並列為南投三大書院,現為集集鎮重要觀光景點之一,也是集集鎮教育、文化、宗教等重要中心。 此外,靠近書院有一處『軍史公園』,陳設不少退役軍事裝備,雖然非古蹟建築,但與明新書院相近,建議可安排在同一參觀行程。
位於雲林縣西螺鎮的三級古蹟『振文書院』與歷史建築『張廖家廟崇遠堂』,皆是具有歷史意義且保存完整的建築,是來到雲林觀光時,可放入口袋名單的好地方,在此推薦給喜歡欣賞歷史古蹟建築的朋友們。
位於彰化縣永靖鄉港西村中山路1段451巷2號的『餘三館』,為永靖鄉內大族陳氏之古厝。餘三館為彰化縣定古蹟,雖曾有修建過,但仍保持不少歷史痕跡,是對古蹟建築有興趣的朋友,不容錯過的景點。
被視為台北市發源地之一的『艋舺』,位於現在的台北市萬華區,清治時期與臺北城、大稻埕並稱臺北三市街,為當時台灣原住民商聚之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由於發展甚早,因此在艋舺至今仍有不少的歷史建築以及市定古蹟存在。這篇,就讓我們一起來拾起歷史的記憶吧!
百年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為板橋林本源家族興建的房舍,也是目前台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林家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即在此地建三落大厝,至今已是百餘年的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分成「園」和「邸」兩個部分:『園』又被稱作『板橋林家花園』,指的是住屋之外的庭園部分,『邸』指的是林本源家族居住處。這篇將
『太平買菸場』興建於1955年,是公賣局向菸農鑑定、收購菸葉的場所,因見證太平菸葉發展歷程,於2013年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之後經修復再次活化後規劃成三大展覽區塊,是可推薦納入台中旅遊時的景點之一。
位於南投縣集集鎮永昌里的『明新書院』,建於清光緒年間,和藍田書院、登瀛書院並列為南投三大書院,現為集集鎮重要觀光景點之一,也是集集鎮教育、文化、宗教等重要中心。 此外,靠近書院有一處『軍史公園』,陳設不少退役軍事裝備,雖然非古蹟建築,但與明新書院相近,建議可安排在同一參觀行程。
位於雲林縣西螺鎮的三級古蹟『振文書院』與歷史建築『張廖家廟崇遠堂』,皆是具有歷史意義且保存完整的建築,是來到雲林觀光時,可放入口袋名單的好地方,在此推薦給喜歡欣賞歷史古蹟建築的朋友們。
位於彰化縣永靖鄉港西村中山路1段451巷2號的『餘三館』,為永靖鄉內大族陳氏之古厝。餘三館為彰化縣定古蹟,雖曾有修建過,但仍保持不少歷史痕跡,是對古蹟建築有興趣的朋友,不容錯過的景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位於台中市大肚區距離火車站不遠,騎單車過去才五分鐘就到了,它是該地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等「五文昌」,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亦稱「文昌會」,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是當時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
Thumbnail
李騰芳古宅始建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同治三年1864年落成,格局是以四合院為基礎,向前延伸出兩道護龍構成外庭的三合院是一個兩堂四護龍的建築規模。
Thumbnail
很早之前就聽說竹北有一個新瓦屋園區,但是一直沒去看,聽說那裡有書店,有餐廳,有農田,甚至還有電影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不僅引起我強大的好奇心,終於在今年年初,跟一家人來到了新瓦屋走走,才發現這竹北大廈中的瑰寶地,原來這麼多元有趣。
Thumbnail
紅毛城是台灣歷史中一個知名建築物。這裡歷經近四百年的西方列強爭奪,時至今日;這裡成為一個新北市淡水區觀光知名地點。紅毛城屹立不搖的建築物,可說是觀光客來此回憶歷史與觀看早期西方建築物。歷史學者更能從這裡找尋歷史的真相與歷史考古。 紅毛城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8巷1號
Thumbnail
淡水教堂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是台灣第一座基督教石造教堂,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目前建物改建於1932年,1998年經中華民國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滬尾小學校禮堂位於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2巷,與淡水教堂相隔約1公里。從滬尾小學校禮堂可以遠眺淡水教堂的景色。 從滬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臺中聚奎居是一座建於日治時期的中西合璧古蹟,融合了閩式三合院與巴洛克式洋樓的風格。聚奎居提供旗袍和漢服租借體驗服務,遊客可以在復古場景中留下華美的倩影。本文介紹了聚奎居的特色景點、旅遊心得和營運資訊。
Thumbnail
保安宮附近的巷弄 在保安宮附近的巷弄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特殊的寧靜,彷彿時光停滯在某個年代。這裡的老房子沿著街道蜿蜒,散發出濃厚的民國初年風情,仿佛在述說著當年的故事。這些古老的建築物雖然已經歷過風霜雨雪,但依然堅韌屹立,見證著歲月的流逝。 一種靈感的迸發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 台灣有許多歷史因素的建築都反映當時後歷史當下時光。蔡合源宅第反映日治時期後台灣一位商人傳奇故事。這棟古宅七十七年歷史至今、反映西元二十世紀中期豪宅的氣派。 蔡合源宅第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72號 ​電話: 02 2555 3838 ​備註: 台北市定歷史建
Thumbnail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位於台中市大肚區距離火車站不遠,騎單車過去才五分鐘就到了,它是該地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等「五文昌」,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亦稱「文昌會」,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是當時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
Thumbnail
李騰芳古宅始建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同治三年1864年落成,格局是以四合院為基礎,向前延伸出兩道護龍構成外庭的三合院是一個兩堂四護龍的建築規模。
Thumbnail
很早之前就聽說竹北有一個新瓦屋園區,但是一直沒去看,聽說那裡有書店,有餐廳,有農田,甚至還有電影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不僅引起我強大的好奇心,終於在今年年初,跟一家人來到了新瓦屋走走,才發現這竹北大廈中的瑰寶地,原來這麼多元有趣。
Thumbnail
紅毛城是台灣歷史中一個知名建築物。這裡歷經近四百年的西方列強爭奪,時至今日;這裡成為一個新北市淡水區觀光知名地點。紅毛城屹立不搖的建築物,可說是觀光客來此回憶歷史與觀看早期西方建築物。歷史學者更能從這裡找尋歷史的真相與歷史考古。 紅毛城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8巷1號
Thumbnail
淡水教堂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是台灣第一座基督教石造教堂,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目前建物改建於1932年,1998年經中華民國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現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滬尾小學校禮堂位於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2巷,與淡水教堂相隔約1公里。從滬尾小學校禮堂可以遠眺淡水教堂的景色。 從滬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臺中聚奎居是一座建於日治時期的中西合璧古蹟,融合了閩式三合院與巴洛克式洋樓的風格。聚奎居提供旗袍和漢服租借體驗服務,遊客可以在復古場景中留下華美的倩影。本文介紹了聚奎居的特色景點、旅遊心得和營運資訊。
Thumbnail
保安宮附近的巷弄 在保安宮附近的巷弄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特殊的寧靜,彷彿時光停滯在某個年代。這裡的老房子沿著街道蜿蜒,散發出濃厚的民國初年風情,仿佛在述說著當年的故事。這些古老的建築物雖然已經歷過風霜雨雪,但依然堅韌屹立,見證著歲月的流逝。 一種靈感的迸發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 台灣有許多歷史因素的建築都反映當時後歷史當下時光。蔡合源宅第反映日治時期後台灣一位商人傳奇故事。這棟古宅七十七年歷史至今、反映西元二十世紀中期豪宅的氣派。 蔡合源宅第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72號 ​電話: 02 2555 3838 ​備註: 台北市定歷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