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房屋是否蓋在活動斷層帶?

我家房屋是否蓋在活動斷層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地震對台灣人民來說並不陌生,

但住家附近是否有活動斷層?

甚至你家是否就在斷層破裂帶上方?


  • 何謂斷層

斷層是一種屬於破裂性的變形

在破裂面兩側的岩層會沿著裂面發生相對移動,或是上下移動,或是左右移動

斷層有時為一清晰明顯的斷裂破碎面,稱之為斷層面(Fault Plane),

但通常都成為一個斷層帶(Fault Zone),具有相當的寬度

位於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內的土地並非完全被禁止使用,

但需要藉由基地地質調查與地質安全評估來確定土地開發行為的適當性。


  • 斷層敏感區範圍劃定原則

依斷層兩側變形狀況可分為二類,

1. 若兩側變形狀況對稱,則斷層兩側繪製等寬之影響範圍,即兩側各約 150 公尺寬的區域。


2. 若兩側變形狀況不對稱,則斷層兩側繪製不等寬之影響範圍,以及古地震研究,發現逆斷層錯動 時在主要變形側(上盤)影響範圍較大,而在非主要變形側(下盤) 影響範圍則較小,因此劃設原則為主要變形側約 200 公尺,非主要變形側約100 公尺。


資料來源: 科技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 現行建築法規?

九二一大地震後內政部營建署針對「車籠埔斷層」兩側明確地區各十五公尺內,

有永久禁建計畫,一律不准蓋公有建築物,

私有建築物不得超過七公尺,以兩層樓為上限。

其餘斷層帶則無禁建令,僅在2011年通過的《地質法》內規定,

斷層兩側各一百公尺寬,列為地質敏感區,新開發案必須進行地質調查。

但2011年以前興建的舊大樓?


  • 快速總結

若你現在就擁有房屋,

不彷確認自宅附近是否有活動斷層分布

未來如果規劃購買,

除了學區/交通/工作地點...

活動斷層分布應當列入你的挑選考量,

保護生命 & 財產安全。

不論建築的耐震度有多強,

你家都不應該選在活動斷層帶附近。

avatar-img
追尋自由且有選擇的人生
76會員
123內容數
探討購屋、投資、工作、人生選擇,藉由分享以及探討,期望大家都能做出明智的人生規劃,確保你的決策與你的人生、理財目標相符。此外,探索資產增值和長遠財務規劃的方法,實現財富自由目標,掌握人生主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箍筋的功能 許多人以為綑綁主筋的箍筋,只是為了施工過程中的需要,暫時穩立主筋而已。 事實上,箍筋的功能不只協助主筋直立,箍筋的間距、彎鉤角度、彎鉤長度、箍筋粗細等, 更是攸關建築物的耐震能力。 為何箍筋施工細節這麼重要性呢? 我們可用以下的橡木桶實驗作說明。橡木桶內皆放滿砂石,以同
鋼筋的檢驗 建築法規明定:「鋼筋送抵工地時應檢附鋼筋出廠檢驗報告,其檢驗項目應包括外觀、機械性質、化學成分及輻射性」; 此外,為了確保鋼筋的強度符合建築物的設計需求, 施工單位必須於工地現場擷取鋼筋樣本,送至實驗室進行鋼筋拉伸實驗, 檢測其強度與延展性。 消費者購屋,可請建商出示鋼筋出
不論是你的房子已經有了一定屋齡, 或者你想購買中古屋來好好整修一番, 老屋安全嗎? 耐震度又如何呢? 這些問題一定在你腦海中出現過。 我們先來介紹一些基本概念, 除了住的安心,購買中古屋也多了一份參考依據。 我家是不是老屋? 民國88年發生921地震後,內政部檢討建築設計規
箍筋的功能 許多人以為綑綁主筋的箍筋,只是為了施工過程中的需要,暫時穩立主筋而已。 事實上,箍筋的功能不只協助主筋直立,箍筋的間距、彎鉤角度、彎鉤長度、箍筋粗細等, 更是攸關建築物的耐震能力。 為何箍筋施工細節這麼重要性呢? 我們可用以下的橡木桶實驗作說明。橡木桶內皆放滿砂石,以同
鋼筋的檢驗 建築法規明定:「鋼筋送抵工地時應檢附鋼筋出廠檢驗報告,其檢驗項目應包括外觀、機械性質、化學成分及輻射性」; 此外,為了確保鋼筋的強度符合建築物的設計需求, 施工單位必須於工地現場擷取鋼筋樣本,送至實驗室進行鋼筋拉伸實驗, 檢測其強度與延展性。 消費者購屋,可請建商出示鋼筋出
不論是你的房子已經有了一定屋齡, 或者你想購買中古屋來好好整修一番, 老屋安全嗎? 耐震度又如何呢? 這些問題一定在你腦海中出現過。 我們先來介紹一些基本概念, 除了住的安心,購買中古屋也多了一份參考依據。 我家是不是老屋? 民國88年發生921地震後,內政部檢討建築設計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