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靜脈的功能主要負責將血液輸回心臟,而透過靜脈中的瓣膜輔助,能將血液由下而上回流至心臟。此時若靜脈瓣膜功能不佳,容易使血液鬱積而增加管壁壓力,血管受損後失去彈性,因而導致血管突起變形,就是所謂的下肢靜脈曲張。典型的症狀可觀察到患者腿部,呈現青紫色如蜘蛛網般的血管突起和下肢浮腫,初期也許只是美觀問題令人介意,但隨著症狀越發嚴重,皮膚容易出現搔癢及點狀出血,嚴重時腿部血管因腫脹破裂導致傷口潰瘍演變成棘手的問題。
我們可以從患者腿部血管的外觀狀態及嚴重程度經由醫師診斷,以CEAP分類描述成6個等級C1-C6。
C1,C2期
腿部出現蜘蛛網狀的血管病呈現青紫色,C1/C2期以血管直徑3mm作為分界。第二期靜脈曲張以手滑過血管可感受到明顯突起,且傍晚至夜間腿部容易發生痙攣及熱脹疼痛感。
C3,C4期
第三期容易出現下肢/腳踝水腫及抽筋,並伴隨皮膚搔癢感和點狀瘀血,靜脈血液屬人體較多廢棄物的血液,當釋放出酸性物質易產生搔癢感,當釋出鐵劑色素類似雀斑時稱為瘀血性皮膚炎。
C5,C6期
由於過度承受壓力導致血管膨脹變形、又因碰撞抓傷繼而造成潰瘍,此時若同時伴隨糖尿病可能需要進行植皮或截肢的手術處理,嚴重時也會因深部靜脈血栓引起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想要治療靜脈曲張,建議經由專業醫師診斷並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可透過杜普勒超音波來確定靜脈曲張的血管狀況。治療方式可選擇傳統手術、微創的雷射、內射頻治療、或合併硬化劑注射閉合血管。輕微患者可選擇醫療等級彈力襪增加下肢回流延緩惡化。
初次購買彈性襪時可能會被各種訊息搞得一頭霧水,容易以為有標示丹數(材質重量)就具備醫療效果。一般彈性襪常用丹數標示纖維密度以比較厚薄程度,醫療級彈性襪則以毫米汞柱(mmHg)作為壓力標示,因此丹數與毫米汞柱在單位上完全無法進行比較。而一般褲襪與醫療彈性襪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一般彈性襪提供整體的壓力是均勻的,而醫療彈性襪提供的壓力則是分區漸進式的,也就是壓力由腳踝往大腿逐步遞減,即腳踝處最緊再慢慢往大腿最鬆,比例大致依序由腳踝(100%)膝蓋(70%)大腿(40%),如此才能夠有效將下肢血液往上回流至心臟,避免鬱積。
醫療彈性襪壓力等級分為1-4級
作為預防及表淺靜脈曲張治療建議使用1~2級;手術治療後、已產生潰瘍者建議穿戴2~4級以上。也可依照靜脈曲張的範圍選擇彈性襪長度,通常可選小腿襪、大腿襪、高位大腿襪供患者選用。
穿戴時間建議
早上起床時腿部因夜間平躺時沒有重力下沉的關係不易產生浮腫,我們可以使用棉被支撐抬高腿部並高於心臟,10-15分鐘後再進行穿戴。平時於行走、站立時皆可穿著,如果狀態允許的話,最好穿戴2-4小時可脫下來抬高並稍微按摩,避免肌肉長期受到壓力而導致萎縮、血液循環不佳;最好依照專業人員建議,個人耐受程度決定穿戴時間。晚上脫襪的步驟也可先進行抬腿步驟減壓再進行脫襪。
穿戴方式也是ㄧ門小技巧
彈性襪由於緊度的關係其實不易穿上,且於腳踝部位最緊,壓力等級越高越不容易穿脫,可經由專業人員指導後練習較易上手。一般建議使用反面提拉式進行穿戴,先以整隻手臂穿進整支彈性襪,再反向拉出來將襪子呈現反面,並保留一點襪頭不要整面翻出,接著再用腳趾從襪頭部分穿上,慢慢將整支襪子拉上腿部即可。
最後補充說明,使用彈性襪時建議可準備2-3雙交替使用,平時清潔時使用中性洗劑,手洗之後於平面鋪平陰乾,更換頻率以每3-6個月更新一雙。建議每三個月拍攝腿部照片追蹤情況,若有出現傷口擴大或突發性的呼吸急促、胸悶、頭暈情況,建議暫停穿著彈性襪並盡快就醫。
參考資料:
彈性襪使用須知(2016)。臺中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及護理部。
認識靜脈曲張。靜脈曲張資訊網。檢自https://www.veindoctor.tw/about_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