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肝保健成分二選一: 朝鮮薊vs水飛薊

2024/02/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龐大的保健食品市場中,針對肝臟機能保健的成分並不多。其中較為常見的兩種植物分別是朝鮮薊水飛薊,兩者同屬菊科植物,但名稱容易使人混淆,又因為用途類似,常被誤以為是同一種植物,其實它們的外觀差異頗大。本次介紹就這兩項護肝成分,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族群分享搜尋到的研究資料。

朝鮮薊可作為蔬菜烹調食用,或作為營養補充品。

朝鮮薊可作為蔬菜烹調食用,或作為營養補充品。


朝鮮薊artichoke Cynara scolymus 

原屬地中海的原生植物,在西方常用於入菜的植株。其實朝鮮薊的名稱源由本身與朝鮮無關,歷史記載當初是由在朝鮮的荷蘭人引進日本,再經由日本引入台灣所以被稱為朝鮮薊。主要成分萃取自植物的莖葉,主治消化不良。其中主要成分洋薊素Cynarin,發現能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並具有修復肝臟機能、降低肝指數AST/ALT、調整空腹血糖的能力

經由一項隨機對照實驗,用於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一共100人參與,實驗組服用600mg/天,進行共2個月使用追蹤。研究結果經抽血發現反映肝功能的AST、ALT、及Bilirubin有下降趨勢並具統計學上意義(p<0.01);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肝門靜脈直徑縮小、肝靜脈血流量增加,此現象可能意味著肝臟循環恢復。具體而言,我們可以想像肝臟是一個處理營養物質和過濾雜質的工廠,來自腸道吸收的養分及雜質經肝門靜脈進入肝臟進行處理,再由肝靜脈輸出乾淨的血液至全身循環;然而肝硬化的病人會由於肝臟結構受到破壞,導致肝門靜脈輸送受阻而造成肝門靜脈高壓,較嚴重會演變成靜脈曲張及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

相較於水飛薊的的研究與應用,朝鮮薊的資料相對較少,一般而言針對調整膽固醇、降低肝指數、消化不良有些正向幫助。

禁忌/注意事項

膽結石/膽道阻塞,服用朝鮮薊可能會刺激膽酸形成,可能導致症狀惡化。

副作用可能包括脹氣、腹瀉、過敏反應。

朝鮮薊花朵呈現粉紅色且長滿荊棘,能提煉出類黃酮物質水飛薊素。

朝鮮薊花朵呈現粉紅色且長滿荊棘,能提煉出類黃酮物質水飛薊素。


水飛薊Silybum marianum

原產於地中海區域及西南歐地區的菊科 (Asteraceae) 植物,切開莖葉易流出乳白色汁液,故又名乳薊Milk thistle。藥用部位取自種子及果實,能夠萃取出多種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類黃酮成分,Silibinin、Isosilibinin、Silichristin、Silidianin並統稱為水飛薊素Silymarin。此類成分在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已有小型研究達到緩解效果,數世紀以來於歐洲被應用於提升肝臟機能,因此水飛薊素在德國歸類為處方用藥,但於大型實驗未有顯著改善肝功能的效果,因此在美國則被列為保健食品。

目前針對水飛薊素的研究,其主要藥理作用尚未被完全了解,但具有以下幾種作用:

(1)抗氧化作用-提升肝臟的麩胱甘肽,並作為自由基清除者,減少ROS活性氧對細胞的危害進一步產生脂質過氧化。

(2)抑制發炎反應-減少肝臟Leukotriene (LTB4)釋放降低發炎反應。

(3)活化肝細胞-與肝臟的RNA聚合酶結合,幫助受損肝細胞合成所需蛋白質及再生。

(4)減少毒素進入細胞內-穩定細胞膜通透性,減少某些毒素進入細胞內。


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根據一項統合分析(meta-analysis),使用水飛薊素劑量範圍210-1080mg/日、為期8-24週、匯集8個隨機對照實驗收納587個受試者,對照組為使用安慰劑、生活改善及部分使用metformin胰島素增敏劑。針對肝功能指數ALT平均降低−9.16; (95% CI, −16.24 to−2.08; P =0 .01);AST平均降低−6.57; (95% CI, −10.03 to −3.12); P = .0002。在血脂方面的追蹤使用水飛薊素與對照組相比,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並無顯著差異。

這次所搜尋到的文獻目標族群都是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這一類的病人酒精攝取量<20-30g/日,通常ALT上升較為明顯,AST常趨向正常而未偏高,因此AST/ALT比值通常<0.8,且常帶有胰島素阻抗或血脂問題。根據統計可以發現全世界約有1/5到1/3的人可能是身體困倦及腹部脹痛,透過例行健檢或腹部超音波發現。雖然尚未發展成嚴重疾病,但這樣的狀態可能導致日後引起第二型糖尿病並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的增加;持續性的肝細胞發炎和脂肪肝也替日後肝纖維化及肝硬化埋下潛在風險。

臨床上初期都是建議改善生活方式及戒酒,減少高糖分食物攝取並適量減重透過服用草本萃取物如朝鮮薊或水飛薊素有部分改善的效果,但降低肝臟轉胺酶的效果程度相當有限,因此通常作為輔助療法,並建議定期追蹤肝臟機能和血糖方面檢測。目前亦有其他藥物持續進行研發中,如Obeticholic acid、Elafibranor、Cenicriviroc、Selonsertib等藥物,尚需更多臨床實驗數據支持其藥效及安全性。


資料來源:

Panahi Y, Kianpour P, Mohtashami R, Atkin SL, Butler AE, Jafari R, Badeli R, Sahebkar A. Efficacy of artichoke leaf extract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pilot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hytother Res. 2018 Jul;32(7):1382-1387. doi: 10.1002/ptr.6073. Epub 2018 Mar 9.


Zhong S, Fan Y, Yan Q, Fan X, Wu B, Han Y, Zhang Y, Chen Y, Zhang H, Niu J.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ilymarin in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PRISMA) of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 Medicine (Baltimore). 2017 Dec;96(49):e9061.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