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BigGIS重現鹿港普渡歌地圖(4/5)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農村水保署BigGIS巨量空間資訊系統是一個免費的線上GIS平台,除了提供常見的繪圖工具之外,還有各種不同主題的底圖及航空照片、衛星影像等地理圖資,非常適合用來製作鹿港普渡歌地圖,透過視覺化呈現可以更直觀知道普渡歌地點空間分布及其背後意涵。

「初一放水燈,初二普王宮,初三米市街,初四文武廟,初五城隍宮,初六土城,初七七娘媽生,初八新宮邊,初九興化媽祖宮,初十港底,十一菜園,十二龍山寺,十三衙門(金盛巷),十四飫鬼埕,十五舊宮,十六東石,十七郭厝,十八營盤地,十九杉行街,二十後寮仔,廿一後車路,廿二船仔頭,廿三街尾,廿四宮後,廿五許厝埔,廿六牛墟頭,廿七安平鎮,廿八泊仔寮,廿九泉州街,三十通港普;八月初一龜粿店,初二米粉寮,初三乞食寮.初四乞食食無餚。」


廿一後車路

即現在的後車巷,從隘門往南一直到鹿港第一市場這一段,這條窄窄的小巷就夾在五福大街(中山路)跟鹿港老街(瑤林街、埔頭街)最熱鬧的兩條街之間,是清代用來連結碼頭區船頭行搬運貨物至商店街的道路。

另外有個有關後車路比較少被提到典故,在「鹿港諺語釋說」一書中找到兩則跟後車路有關的俗諺,提到後車路是清末及日本時代(註)有名的風月場所。

後車路的狗母生的:不太好聽的一句話,用來罵人雜種或私生子的意思(啊不是說鹿港人很文雅?)。後車路早期是酒館、茶樓及"正牌"藝旦聚集之地,據說這裡的藝旦除了酒量好、會猜拳等基本功,還得精通琴棋書畫跟南管,舉止斯文且容貌漂亮屬於高級藝旦,因此連良家子弟、公子哥也時常光顧。

草厝仔搬去後車路:草厝是鹿港許厝埔十二庄之一的一個地名,為早期鹿港私娼的營運地區,因為不是具備才藝的藝旦,所以被稱為土娼。後來有些土娼為了發展,便搬到後車路並以新貨(雛妓)為賣點來開拓新地盤,也由於草厝土娼的遷入,使得後車路變成更大規模的花街柳巷,因此這句俗諺反而有正面意義(?),指說不論出身只要肯拼也能有好的發展。

在鹿港竹枝詞中有一段是描寫後車路藝旦娼妓的內容,寫得極為細膩且隱晦,如果不知道上面的典故,應該看不懂這段表達的意思。

幾處柴門半掩開,遊人陣陣此徘徊。煙花三月後車路,新貨搬從草厝來 - 鹿港竹枝詞
廿一後車路

廿一後車路

廿二船仔頭

船仔頭是舊地名,指的是貿易商船駛進鹿港的頭一站,為現在「三條巷」所在位置一帶,是一條夾在中山路與復興路之間的小村落,鹿港天后宮創建初期就座落在船仔頭口,保佑來往黑水溝的商船能一路順風平安。

地理位置上來說船仔頭就鄰近前一篇講的北投漁村,船仔頭也是個漁村,早期居民大多以討海為生,往西邊過去就會到海岸邊,鹿港在河港淤積後除了失去貿易功能,也影響了漁業發展,因此日本時代辜家在海岸邊開闢鹽田,當時船仔頭也有不少人靠曬鹽過活。

廿二船仔頭

廿二船仔頭

鹽田的開闢除了帶來新的產業外,隨著日本海水浴文化引入,1936年(昭和11年)鹿港在鹽田與鹽田之間,設立了一座海水浴場,是當時鹿港相當時髦的休閒娛樂場所,也顯示了臺灣從傳統農業社會逐漸轉變為現代化社會的新型態生活。原海水浴場的位置就是現在是鹿港高中水產養殖科養殖場,當時海水浴場連接出去的出海口,也已變成一大片海埔新生地。

舊時海水浴場與鹿港市區相對位置分布圖(左:1944年日治地形圖;右:臺灣通用電子地圖)

舊時海水浴場與鹿港市區相對位置分布圖(左:1944年日治地形圖;右:臺灣通用電子地圖)

廿三街尾

街尾指的就是街的尾端,而早期鹿港提到「街」的話,沒有別的指的就是指五福大街(現在的中山路),街頂是現今天后宮那一帶,而中山路尾端往南延伸,現今中山南路、新興街那一帶則是當地人所稱的「街尾」。

近年來老屋保存的議題在臺灣各地發酵,在街尾有個值得一看的指標老屋建築「成益商號」,從1928年落成至今已將近百年,為當時街尾一帶的「豪宅」,巴洛克式建築在新興街矮磚房以及充滿中華民國美學的販厝中,顯得特別醒目。


另一個有關街尾的趣事就是常有人會有「我欲去街尾買馬尾」這句繞口令,來測試對方的臺語有沒有鹿港腔,因為鹿港腔跟普通腔除了「我」之外,後面幾個字念起來都有點差異,詳情可以參考下面影片的念法,非常有趣。

廿三街尾

廿三街尾

廿四宮後

跟上一則一樣概念,鹿港提到「宮」,沒有意外一定就是天后宮,前面提到鹿港天后宮是面向西北方跟湄洲媽祖祖廟遙遙相望,所以宮後指的則是天后宮後方(偏東南)一帶,實際範圍不得而知,不過因為西邊已有天后宮跟營盤地,南邊也有城隍廟,而西邊在以前則是鹿港一帶最大的墓地(現今鹿港漁會、體育場往北一帶),所以大概勾勒出宮後大約是鹿草路、復興路、親民路、介壽路圍起來那個區塊。

廿四宮後

廿四宮後

廿五許厝埔

許厝埔由十二個庄組成,應該是普渡歌中範圍最大的區域了,主要位於鹿港鎮的南方,部分位於現今福興鄉北方,在整個鹿港街普渡歌地圖中東邊一帶。

許厝埔以許姓為主要大姓,包含頂厝、草厝、埤腳、東勢寮、港後、舊港(脫褲庄)、烏標庄、橋頭、頭前厝、番婆庄(頂庄)、田寮、白沙墩等十二庄,因此又稱作許厝埔十二庄。

許厝埔主要的神祉信仰為玄天上帝,以鹿港國中附近的拱辰宮為聯庄廟,各個庄頭也會有自己的庄廟,形成其獨特的祭祀圈,十二庄每年會進行「鎮符」的儀式將神兵、神馬部屬在聯庄四周,形成一個抽象的保護空間,將超自然界的孤魂野鬼抵擋在村落之外,以保護村民安全。有關許厝埔歷史的發展脈絡及祭祀文化的詳細內容,非常推薦可以閱讀一下許嘉勇老師的著作「許我一間厝、許我一塊埔:鹿港許厝埔十二庄」。

歷史地圖真地非常好用,發現日治時期地形圖上記錄了當時的舊地名,在繪製許厝埔地區提供了重要參考。

1921年日治地形圖上標有許多舊地名

1921年日治地形圖上標有許多舊地名

最後使用1904年的日治台灣堡圖來繪製許厝埔的範圍,十二庄的地名大致上都找得到,但畫到現在其實遇到了很大的瓶頸,因為現在的行政區界未必跟過去的活動區域一致,而且網路上能找到的資訊也無法清楚的判斷出舊地名的實際分布範圍,畫到後來發現很多地方會重覆到,還得回去修改之前畫的區域。因此這些文章中所繪製的位置主要基於我目前所掌握的資訊和個人判斷,並非絕對正確。如果您有更精確的分布資料或正確資訊,歡迎回饋給我,我會非常感謝。

廿五許厝埔(底圖為1904年日治臺灣堡圖)

廿五許厝埔(底圖為1904年日治臺灣堡圖)







3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錶咖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探尋普渡歌的足跡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