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說甚麼》-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見思惑、誰不嗔 誰不癡慢疑、不來行嗎、三界的天人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味;文章篇篇看,智慧日日開,一定能有體悟。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慾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慾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在我們開始講第九分之前,先來解決幾個問題。

 

    見思惑

 

  我們都曉得佛學分成大乘小乘,嚴格的講,小乘裡頭又分兩個﹔一個是小乘,另一個比小乘高一點,普通我們叫它中乘。小乘又叫聲聞,比聲聞高一點叫獨覺,也叫緣覺。

 

  像阿難、須菩提等,在佛的弟子裡只能算是聲聞,再高一點就是獨覺佛,獨覺佛又叫做辟支佛,辟支是梵音。

 

  獨覺就算生在沒有佛沒有文化,甚至沒有佛教的世界,他自己也能開悟﹔雖不算大徹大悟,可是還是作一個了不起的超現實的聖人,這個屬於獨覺,也叫做緣覺,仍屬於小乘。

 

  所謂小乘,目的是先求自了,先求跳出世界,避免入世。小乘又分四果羅漢,果是果位。初果羅漢叫須陀洹,二果羅漢叫斯陀洹,這都是梵文譯音。三果羅漢叫阿那含。四果羅漢叫阿羅漢。羅漢不一定是出家人,無論在家出家,修行到一定的程度,都可以成羅漢。不過佛在世的時候,證得羅漢果的,出家人比較多。

 

  如何能夠修到四果呢﹖必須能夠斷掉了見惑、思惑。

 

  「見惑」有五個,是思想上,學問上,觀念上的問題﹔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邪見」、「戒禁取見」。許多宗教家、哲學家、大學問家,都脫不了見惑的範圍﹔或者落在身見,或者落在邊見,思想學問愈高的人,這個五見愈厲害。邪見、戒禁取見,多數是屬於宗教信仰方面的,認為非這樣不可,初一十五非拜拜不可,否則就犯戒了。有些教一定要吃甚麼東西才行,這些都屬於戒禁取見。見取見是說自己的心得修養,譬如有人打坐修行有了境界,或者見光了,認為這個光才是道,你沒有得到光就沒有道,這就落在見取見上,都是思想觀念的問題。

 

  「思惑」也有五個,就是貪、嗔、癡、慢、疑,這也是人性,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甚麼是貪﹖貪名、貪利、貪感情、放不下,貪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屬於貪。

 

  我們舉一個佛門裡的例子來說明,有一位法師一輩子做好事、做功德、蓋廟子、講經說法,自己雖沒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太大。年紀大了,就看到兩個小鬼來捉他,那個鬼在閻王那裡拿了拘票,還帶個刑具手銬。這個法師說:我們打個商量好不好﹖我出家一輩子,只做了功德,沒有修持,你給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們兩個,再度你們老板,閻王我也去度他。那兩個小鬼被他說動了,就答應了。這個法師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萬念放下了,廟子也不修了,甚麼也不幹了,三天以後,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甚麼都沒有,就是一片光明。這兩個小鬼第七天來了,看見一片光明卻找不到他了。完了,上當了!這兩個小鬼說:大和尚你總要慈悲呀!說話要有信用,你說要度我們兩個,不然我們回到地獄去要坐牢啊!法師大定了,沒有聽見,也不管。兩個小鬼就商量,怎麼辦呢﹖只見這個光裡還有一絲黑影。有辦法了!這個和尚還有一點不了道,還有一點烏的,那是不了之處。

 

  因為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為國師,送給他一個紫金缽盂,和金縷袈裟。這個法師甚麼都無所謂,但很喜歡這個紫金缽盂,連打坐也端在手上,萬緣放下,只有缽盂還拿著。兩個小鬼看出來了,他甚麼都沒有了,只這一點貪還在。於是兩個小鬼就變老鼠,去咬這個缽盂,卡啦卡啦一咬,和尚動念了,一動念光沒有了,就現出身來,他倆立刻把手銬銬上。和尚很奇怪,以為自己沒有得道,小鬼就說明經過,和尚聽了,把紫金缽卡啦往地上一摔,好了!我跟你們一起見閻王去吧!這麼一下子,兩個小鬼也開悟了。就是這一件故事,說明除貪之難。

 

  有一位朋友來談,他甚麼都不要,現在住在山上,最喜歡他那個茅蓬,那個清風明月。我說:你真了不起,快要證道了,當心啊!還要被老鼠咬。貪一個茅蓬也是貪,真修行是修這個,不要以為打坐氣脈通了,眼睛放光,以為那個是道,那個不是的!道在心念!在這個「思」念裡頭,這個東西叫思惑,在思想觀念裡頭,這一點解不開是不行的。知識份子喜歡看書,照樣是這一念,貪戀於書也是貪,不要認為這個不是貪,沒有那一點不是貪,貪是人性根本,範圍是非常非常廣泛的。

 

  有人自認不貪,甚麼都不要,年紀大了,功名富貴看通了。信不信﹖真來個功名富貴擺在他前面,他照樣的去了。

 

    誰不嗔 誰不癡慢疑

 

  再說「嗔」,嗔心嗔念,大家以為自己都沒有,脾氣大,當然是嗔念,恨人、殺人、怨天尤人,都是嗔,是非分明也是嗔。或者你說甚麼都不會生氣,就是愛乾淨,看到不乾淨受不了,也是嗔,一念的嗔就是厭惡。你念佛啊!打坐啊!你念的再好,如果這個思惑,這個心理行為一點沒有轉變,免談學佛。這是真正的佛法啊!不管你是念佛的、參禪的,隨便你甚麼宗,你說天宗都沒有用,必須要斷這個思惑。

 

  「癡」就更不要說了,大家都癡,癡癡呆呆,每一個人都癡。我有兩個好朋友,交往二十多年,都跟我在一起學佛。我告訴他說你差不多了,兒女都出國得博士了,也都結婚了,不過麼,我對這位朋友太太講,將來生了孫子你又去忙了。她說不會不會,老師啊!那個時候一定完全跟你學佛了。結果呢!兩老在家裡沒有事,唉呀!把外孫從美國接過來玩玩吧!照樣癡起來。這還算很普通的,癡心有很多很多種,紅樓夢上林黛玉葬花,那個是癡到極點了,所以貪嗔癡,普通佛經上講三毒,就是使我們不能悟道,不能超凡入聖的三毒。

 

  「慢」叫做我慢,就是自我的崇拜,自我的崇高。我們大家檢查一下,人最佩服的就是自己,每個人都佩服自己。至於阿Q精神,沒有辦法跟人家打,不要緊,自認還是老子。所以人最崇拜的就是自己,這個叫慢。

 

  「疑」就更難了,佛學再研究下來,了解人性,人根本不會相信別人,因為有我,有我慢,所以人對一切真理都不信。譬如說,很多宗教徒,佛教的,基督教的,信甚麼教都不管,他跪下去拜拜,菩薩你保祐我,上帝你保祐我,你說他相信了沒有﹖拜下去以後,心想,唉!不曉得靈不靈!都在疑。沒有一個會真正絕對信的人。所以貪、嗔、癡、慢、疑這五樣,是思惑,思想上根本障道,不能解脫。學佛是求解脫,能解脫一樣已經是了不起了,五樣都能解脫了,才能夠證到四果羅漢。

 

  前面講到四果的證果,就是我們學佛的重點﹔學佛先不談大乘,大乘是以小乘為基礎的,小乘都做不到,大乘大不起來。

 

    話說再來人

 

  初果羅漢叫須陀洹,中文的意思是預流果,斷了五個見惑,但是,根本思惑還沒有解脫,因為餘習未斷,所以要七還人間。餘情是剩餘下來的情感,斷不了的,還是要七還人間才能了。如果七還人間時,不曉得再進修,還是會後退的。

 

  修到了預流果的人,死後不到這個地球上來了,而升天去了。在天上的一輩子,比我們地球上長得多,天上的生命結束了再來做人,這一種人稱為再來人。當然再來人不曉得是男人還是女人,是漂亮或不漂亮,是大富貴或者是窮苦,都不一定的,這個帳很難算,電腦也算不清。他們是來世間受報的,因為有些帳沒有還,要來還帳,七還人間,生了死,死了生。

 

  所以,依我看來,社會上很多都是再來人,當然在座之中也許很多,不過自己不知道罷了。須陀洹再來人間,就是還債,自己也不知道。假使自己能夠知道,就已經不是初果羅漢了,一下就超過去了。

 

    不來行嗎

 

  到了二果斯陀洹,是一還果了,思惑的根根拔出來一點,死後再來一次世間,把所有的債務清了,可以到另外清淨的地方去,也只能算是暫時請假,還非究竟。

 

  三果阿那含叫做不還果,不回到人世間來了,直接從天上證四果入涅槃。佛經上說,他們涅槃的時候有幾句話:「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梵行已立,我生已盡,清淨修行的,不一定得道啊!天人清淨境界的修行,已經建立得到了。所作已辦,欠債還錢,債務都沒有了。不受後有,不再來了。有些經典上用四個字形容,「長揖世間」,向人世間作個揖,大家再見,不再來了,這個叫不還果,三果羅漢。有許多朋友學佛修道說人生好苦啊!想這一輩子修成功了,不再來。有那麼容易嗎﹖不再來要修到三果羅漢才行,才能長揖世間。要到四果阿羅漢的果位,才算在這個世間成就。

 

  阿羅漢是譯音,阿是無的意思,阿羅漢就是無生,永遠沒有煩惱,沒有魔障,心中之賊拔去了,此心永遠清淨光明,這是阿羅漢果。這四個羅漢果位,包括了三界的天人。

 

    三界的天人

 

  初果、二果羅漢死後不來,就暫時升天去了,升的不是色界天,而是慾界天。我們中國人講的三十三天,是慾界天的一個中心而已。這一層天的中心並沒有離開日月系統﹔所謂慾界是指生命由男女情愛結合而延續的。不但人是如此,任何的生物都是由兩性雌雄的關係而來,因為有愛有慾,所以稱為慾界。慾界裡的天人地位比我們高,譬如普通民間拜神拜仙啊,稱所拜的神、仙是菩薩,這些都是慾界天天神的境界。初果羅漢死後往生,是上不了色界天的,只是升到慾界天而已﹔因為他只斷了一部分的情,而且這個情是壓下去的,慾的根未盡,所以仍在慾界天。

 

  有些人的表現,可以看出來是天人中的人,他的情緒與一般人不一樣,他一無所好,或者只喜歡種種花啦!爬爬山啦!對人世間的一切很淡泊。他對人世間雖淡泊,但對於山水花鳥還留情,所以還是慾界,只是他已經升華多了。

 

  到了三果,才能夠升到色界天,色界天的最高處「大自在天」,佛經中又叫「有頂天」,好像天頂有蓋一樣。佛經中說,假使從有頂天丟一塊石頭,佛說要十二萬億年才能到我們這個地方。換句話說,慾界天還在這個銀河系統,色界天已經超出銀河系統了。

 

  再上層是無色界天,那就難爬了,大阿羅漢可以到。大阿羅漢差別很大,譬如須菩提、阿難、迦葉尊者,有時也稱大阿羅漢。嚴格講起來,釋迦牟尼佛也是大阿羅漢,不過,他這個大阿羅漢就大了,大到叫如來了,所以到達大阿羅漢的境界很難很難。我常鼓勵愛寫小說的青年同學們,可以寫一本三界中的婚姻故事,一定暢銷﹔譬如慾界人道小孩出生是從女性下生的,慾界天以上,有的是從男人肩膀上生,從坐膝邊上裂出來的,色界天人只有光色,無色界裡的天人,連形象都沒有了。

 

  我們的老祖宗,不是吃了蘋果變的,不是甚麼細菌變的,而是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下來的。大概他們科學很發達,到太空來探險,他們一身有光,又不要吃東西,飛來飛去。可是有一次嘗了一下地味,大概是鹽巴,吃了以後身體變重了,飛不起來,所以就留下來了。這就是這個地球上人種的開始。光音天的人又是無色界裡下來的,至於無色界的人種從那裡來,佛說不可說,那就要推到原人論去了。這些都是大問題,佛經裡頭這些問題多得很,現在我們不要扯遠了,回轉來只談我們現在做人的修養﹔一個人要把心中的貪嗔癡慢疑洗刷乾淨,平等,慈悲,愛一切世人,設法除掉見思兩惑。

 

《金剛經說甚麼》總連結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19081525

 

「法尚應舍」,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後,像過了河的船,都要丟掉。「何況非法」,何況一切不是法呢!正法,如果最後舍不乾淨,還是不能成道的,何況非正法,更不能著相了。

「法尚應舍」,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後,像過了河的船,都要丟掉。「何況非法」,何況一切不是法呢!正法,如果最後舍不乾淨,還是不能成道的,何況非正法,更不能著相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取得博士學位後六年,眼看著身邊的學長、同學、學弟妹一個個成為助理教授,甚至升到正教授,而我還是一個博士後研究員,內心經常充滿自卑、痛苦與掙扎。多次想要轉職。曾請示佛菩薩:「我一直沒辦法寫論文,沒辦法投稿,沒辦法考上助理教授,是否應該轉職?」開示結果是:「不用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進入新職場工作也快兩個月了,從開始的懵懂,也慢慢地步入了軌道。新工作的特質,大部份都是一人作業居多,只有少部份的時間才會和同事的班重疊相處。等於同事能夠當面教我的東西有限,一切都需要靠自己摸索、找資料、詢問他人,一點一滴建立自己的專業知識。   一直以來,「依賴心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在家的時候,眼睛總是會盯著另一半的缺點。這個壞習慣就像祖傳般,從小看著外婆如此對外公,我媽如此對我爸,輪到我之後,也很習慣性的用同樣的方式對我先生。我和先生原本是相欠債,佛菩薩開示我上輩子害他致死,化解了相欠的因果且補了善緣後,夫妻關係有改善,之後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取得博士學位後六年,眼看著身邊的學長、同學、學弟妹一個個成為助理教授,甚至升到正教授,而我還是一個博士後研究員,內心經常充滿自卑、痛苦與掙扎。多次想要轉職。曾請示佛菩薩:「我一直沒辦法寫論文,沒辦法投稿,沒辦法考上助理教授,是否應該轉職?」開示結果是:「不用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進入新職場工作也快兩個月了,從開始的懵懂,也慢慢地步入了軌道。新工作的特質,大部份都是一人作業居多,只有少部份的時間才會和同事的班重疊相處。等於同事能夠當面教我的東西有限,一切都需要靠自己摸索、找資料、詢問他人,一點一滴建立自己的專業知識。   一直以來,「依賴心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在家的時候,眼睛總是會盯著另一半的缺點。這個壞習慣就像祖傳般,從小看著外婆如此對外公,我媽如此對我爸,輪到我之後,也很習慣性的用同樣的方式對我先生。我和先生原本是相欠債,佛菩薩開示我上輩子害他致死,化解了相欠的因果且補了善緣後,夫妻關係有改善,之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唸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唸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唸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Thumbnail
    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古文經典課 2022/05/18 知識點)。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
    Thumbnail
    許多學佛已久的朋友,或許還不明白或覺察到,佛菩薩不是神,更不是救世主,而是引導眾生或搭載眾生,渡過煩惱苦海,到達涅槃彼岸的引渡者。 因此,不少讀者看到《金剛經》中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段經文時,都有點難以消化和理解,甚至心中會有疑慮:
    Thumbnail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的要求去進行修行,甚至要去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包括意識習慣。 應無所住,而生
    Thumbnail
    若是拋开修行的次第(阶段)来说,修行佛法最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要求),基本上还是来自于《金刚经》。因为《金刚经》毕竟是整个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刚经》。我们得按正规的东西去要求自己,具备按照这些修行的要求去进行修行,甚至要去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包括意识习惯。 应无所住,而生
    Thumbnail
    本來我以為,《金剛經》的威力,是來自經中,那個「超越」人類頭腦可以思議的,「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智慧,讓人得以覺醒開悟。 因為,「如來」在經中說出了,令人不敢置信的宇宙實相。 然而,十幾年來的讀誦聽聞此經,加上在禪定中,對經文及四句偈的感應,讓我終於明白,為何《金剛經》中會說:「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唸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唸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唸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Thumbnail
    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古文經典課 2022/05/18 知識點)。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
    Thumbnail
    許多學佛已久的朋友,或許還不明白或覺察到,佛菩薩不是神,更不是救世主,而是引導眾生或搭載眾生,渡過煩惱苦海,到達涅槃彼岸的引渡者。 因此,不少讀者看到《金剛經》中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段經文時,都有點難以消化和理解,甚至心中會有疑慮:
    Thumbnail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的要求去進行修行,甚至要去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包括意識習慣。 應無所住,而生
    Thumbnail
    若是拋开修行的次第(阶段)来说,修行佛法最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要求),基本上还是来自于《金刚经》。因为《金刚经》毕竟是整个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刚经》。我们得按正规的东西去要求自己,具备按照这些修行的要求去进行修行,甚至要去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包括意识习惯。 应无所住,而生
    Thumbnail
    本來我以為,《金剛經》的威力,是來自經中,那個「超越」人類頭腦可以思議的,「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智慧,讓人得以覺醒開悟。 因為,「如來」在經中說出了,令人不敢置信的宇宙實相。 然而,十幾年來的讀誦聽聞此經,加上在禪定中,對經文及四句偈的感應,讓我終於明白,為何《金剛經》中會說:「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