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宇宙與真空的幻想,就像與魚兒們相處,都是基於相等的信任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宇宙中的真空本身就是容器,有別於生活中的大氣壓力,與潛水時隨著深度而遞增的水壓,之所以人類到宇宙中之後,會膨脹爆炸,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是適合生存於壓力之下的。

真空絕對不具備吸取的特性,相反的他最好的用法,是用來保存,如: 真空包裝等等..,不知道為什麼,對我來說,若有一天能不受身體的限制,活在宇宙中的真空時,那種感覺其實是被呵護與保護著的。 活在真空中,就像是活在地球上的水裡,對人體來說都不能呼吸,但對人體的精神來說,卻有無限的助益與滋養。

水作為介質,可以完整得來傳遞生物彼此之間的訊息,如底部兩個影片中,魚兒與我的互動,就是透過水來傳遞信任,彷彿能看見信任。 而在宇宙的真空中,不存在任何介質的特性,恰恰好可以讓光完整得來傳遞行星之間的訊息.無論行星是否有意志或生命,星球的存在,隨時都在溝通與說話,就像月球透過引力訴說著潮汐。

如果把宇宙中的高維生物,也接納進來生命的體系,將大自然擴大到宇宙的層級。 就會發現在宇宙的大自然裡,有其它生物很喜歡真空,被真空呵護與照顧著來長大。 就像魚兒在水中長大,人在空氣中長大一樣。 只是因為我們還無法察覺與真空的循環關係,所以真心無法接受真空是宇宙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在其中也有生物一樣。

我喜歡以上的幻想與想像,天馬行空,但是真的很喜歡。 謝謝!

喜歡真空的生物,也要屬於大自然才對,當有生命能把大自然昇華到宇宙的層級,就能看見真空在大自然中的循環。 看不見循環的原因,就跟無法把真空當作大自然的一部分,一模一樣,也許透過普通的聯立方程式,就能解答出來。 答案在於創造,與層級的相對應,也許我們一直以來,都太小看真空,也沒有仔細地對待真空。 而若此時真空主動來坦誠地揭露自己,會不會成為一種揠苗助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33會員
931內容數
呼吸不同的空氣,彷彿自己可以從零開始重新架構,進而活出那個環境最美的可能,看見不同的最美未來。 與其說是旅行到某個地方,不如說是某個地方會帶我去旅行。
2025/03/09
不怕巨人,無畏未知,這就是羈絆! 萬物之靈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3/09
不怕巨人,無畏未知,這就是羈絆! 萬物之靈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2/11
既然「萬物之靈」的感受,可以藉由在無意間,用觀照的照顧來達成,其中會有著受到擁戴的反饋,那為什麼還需要向內追求,或著說向內追求同步於向外達成的那一瞬間,又會是什麼感受?
Thumbnail
2025/02/11
既然「萬物之靈」的感受,可以藉由在無意間,用觀照的照顧來達成,其中會有著受到擁戴的反饋,那為什麼還需要向內追求,或著說向內追求同步於向外達成的那一瞬間,又會是什麼感受?
Thumbnail
2025/01/31
🐠 01:01 Before cleaning(換水前的清潔) 🐠 04:34 Refresh(換水) 🐠 06:26 裝飾擺設(Decorate)
Thumbnail
2025/01/31
🐠 01:01 Before cleaning(換水前的清潔) 🐠 04:34 Refresh(換水) 🐠 06:26 裝飾擺設(Decorat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我們提供了更好的選擇時,處於其中的生命就會不小心就選擇到真善美。
Thumbnail
當我們提供了更好的選擇時,處於其中的生命就會不小心就選擇到真善美。
Thumbnail
用五指併攏的手指在呼喚魚兒們時,魚兒們也在呼喚我張開魚鰭。 就好像在說,我們願意加入你的美好世界。
Thumbnail
用五指併攏的手指在呼喚魚兒們時,魚兒們也在呼喚我張開魚鰭。 就好像在說,我們願意加入你的美好世界。
Thumbnail
保持乾淨舒爽的環境,不僅人們喜歡,魚兒們也愛。
Thumbnail
保持乾淨舒爽的環境,不僅人們喜歡,魚兒們也愛。
Thumbnail
透過與魚兒們的相處,來介紹空氣、水、真空 - 這三種介質的存在絕對可以更好地與人類互動。
Thumbnail
透過與魚兒們的相處,來介紹空氣、水、真空 - 這三種介質的存在絕對可以更好地與人類互動。
Thumbnail
喜歡真空的生物,也要屬於大自然才對,期待大自然昇華到宇宙層級的那天。
Thumbnail
喜歡真空的生物,也要屬於大自然才對,期待大自然昇華到宇宙層級的那天。
Thumbnail
環境還有可能變差時,理想就不是那麼的理想了,而文明帶來的征服,此時就像是偽裝成弱小的威懾。 那麼! 該怎麼解?
Thumbnail
環境還有可能變差時,理想就不是那麼的理想了,而文明帶來的征服,此時就像是偽裝成弱小的威懾。 那麼! 該怎麼解?
Thumbnail
包容的下限是原諒,上限是讓對方透過自己活出生命。 魚兒說:「我們應該活在上限」。
Thumbnail
包容的下限是原諒,上限是讓對方透過自己活出生命。 魚兒說:「我們應該活在上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