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勢能叫擁戴

始力拼達人-avatar-img
發佈於給自己的話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句諺語流行至今:「上流社會人捧人,中流社會人比人,下流社會人踩人。」。

雖然這並非是在解釋會擁戴就是上流社會,因為要具體避免「邪佞之臣借擁立之功,不可一世。 不除,則禍亂朝野;拔之,則有傷聖德。」,但是以可知興替的歷史為鏡時,擁戴確實是仁民愛物、恩澤遍野的良性循環中,不可或缺,極為重要的零件,用來具體構成太平盛世的軟體組件。

用另一個視角來端倪,我們人類當中用來稱呼彷彿同步於大周天自然循環的存在,即所謂的「萬物之靈」,即是個體習慣對自身的思維用奧卡姆剃刀,甚至在下限的想法與上限的恆河沙,皆以道家的「無」來達成佛教的「空」後,再用其宛如無限的格局,與萬物同情共理,就能夠具體達成萬物之靈的感受成就平等不再只是侷限於人類彼此之間的昇華維度。 但萬物之靈卻不僅只能向內追求,亦可向外迄及,也就是經由在常駐觀照的狀態下,行動著充滿愛的具體照顧,讓情感可以自然流露而使得其他生物可以心生嚮往,進而在感受到擁戴之時,更好的讓關心與呵護彼此流淌,自然理想。

既然「萬物之靈」的感受,可以藉由在無意間,用觀照的照顧來達成,其中會有著受到擁戴的反饋,那為什麼還需要向內追求,或著說向內追求同步於向外達成的那一瞬間,又會是什麼感受?

對我來說,答案在於集體凝聚的現實,也就是生命在感受過精神豐碩的豐滿後,若接下來的現實不盡人意,那麼對於這一份美好的嚮往所形成的傳承,會透過本就有的想分享的心,去縱橫向的交織,最終成為「擁戴」。 此時! 若沒有向內追求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所成就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所帶來的虛懷若谷,那麼,姑且不論進一步,還要以道家的「無」來達成佛教的「空」的步驟,所謂無限美好的具體化,就會因為這一份本應該有的包容因有容乃大的喪失,而讓傲慢給侵佔,這才讓開頭文章中所謂的「邪佞之臣」出現。 至此! 便不難發現,我們要具體避免的災害,防範於未然的防微杜漸,居然只是在自己日常的「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裡,如果在因為對不起擁戴而失去凝聚的數年之後,才幡然醒悟意識到這件事,那不就是「再回頭已百年身」的空悲切嗎!

最後! 在解釋完「為什麼還需要向內追求」後,終於可以談及「向內追求同步於向外達成的那一瞬間」,只能說那一刻的瞬間即永恆,會讓自己覺得:「一直以來,與其說是自己在等待著契機,不如說是萬物在等待著自己。 但因愧對的內疚,而讓心裡所起的皺摺,卻立即被萬物的包容所弭平,就好像並不是自己有容乃大的在包容著萬物,立場相反的存在,才是現實。 因此又回到充沛的感激之中,無比謙虛,卻又日益強大。」。

說這麼多,其實只是想訴諸民主的時代,應該要更加地珍惜民選的領袖,只有擁戴,才能讓凝聚超越於我們人類彼此之間,進而讓萬物也有所感應。 對我來說,所謂環保的任何落實,都不如對領袖的擁戴來得更好。 (不過我還是會落實環保,一來是對每一個呼吸所進行的義務,二來是萬一一時遺忘要對領袖擁戴時,下限也不會太低。)



擁戴

擁戴


avatar-img
31會員
902內容數
呼吸不同的空氣,彷彿自己可以從零開始重新架構,進而活出那個環境最美的可能,看見不同的最美未來。 與其說是旅行到某個地方,不如說是某個地方會帶我去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用著以上的邏輯去活出倖存者效應時,死亡的詛咒就會轉化成生命的祝福,就好像自己的生命裡還有著不倖存者活著,但由於極度得想活出自己,證明能為現實帶來理想後,這些在體內活著、在現實逝去的生命,就會一起來協助自己。
由衷地佩服所有神秘美好的一切,竟然早就在上天所賜予的這個身體裡,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而因彷彿高速運轉而極為聰明的大腦,隨時因此而自然轉化成智慧,為社會帶來福祉的同時,卻只是身處於福祉之中,所以愛因斯坦才說:「我並不偉大,只是讓偉大通過我而已。」。
讓所有美好通過自己的這一刻,可以極為凝聚接近奧妙的神秘進而神聖時,對方所有的好都會被放大到現在成為未來必經擁有的成就,對方所有的壞都已經在未來的不堪之中成為現在的消弭。
證明自由意志與靈魂存在,沒那麼容易! 但就是沒那麼容易,才符合其層次。
當用著以上的邏輯去活出倖存者效應時,死亡的詛咒就會轉化成生命的祝福,就好像自己的生命裡還有著不倖存者活著,但由於極度得想活出自己,證明能為現實帶來理想後,這些在體內活著、在現實逝去的生命,就會一起來協助自己。
由衷地佩服所有神秘美好的一切,竟然早就在上天所賜予的這個身體裡,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而因彷彿高速運轉而極為聰明的大腦,隨時因此而自然轉化成智慧,為社會帶來福祉的同時,卻只是身處於福祉之中,所以愛因斯坦才說:「我並不偉大,只是讓偉大通過我而已。」。
讓所有美好通過自己的這一刻,可以極為凝聚接近奧妙的神秘進而神聖時,對方所有的好都會被放大到現在成為未來必經擁有的成就,對方所有的壞都已經在未來的不堪之中成為現在的消弭。
證明自由意志與靈魂存在,沒那麼容易! 但就是沒那麼容易,才符合其層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投射並非榮耀般的閃耀,但擁抱給予的心,就能自然將投射成為榮耀。
Thumbnail
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話題叫「向上社交」,在每個人都想要破圈的時代裡,如何跟不同圈子的人交流還能做到「不卑不亢」似乎很難 向上社交其實分成兩大類,如果我們只是純粹想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那大抵只能搖尾乞憐、卑躬屈膝 更多時候是即使我們這麼做了也不一定能得到什麼好處
Thumbnail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對於人、事、物的不同看法,而此種看法,大多是後天養成的,乃至「習性」取代了「本性」。於是,人間便分出了善惡、是非、美醜、好壞、尊卑等等的不同立場。「習性」既成,代表「認知」已然深化,深化後的認知又會形成「固執」,一旦固執到了極點,即便與外界觀感不符,也很難有所改變。
Thumbnail
🍀今日指引 接受 Acceptance 「懷著無條件的愛與包容心,用天使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如此,你能夠啓發與提升任何人達到他們最高的潛力。」 ⚘️當你對自己與他人的看法是正面時,你將發現自己的心裡會好過一些。不要試圖控制或改變他人,放下強求的習性,你反正會更平靜地得到自己想要(
Thumbnail
你曾經思考過所謂「勝利」的定義是什麼呢? 擁有高社經地位,抑或是成為富人? 在網際網絡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在社群平台自由塑造形象,為的是營造一個盼望在他人眼中呈現的「人物設定」,卻很少真正回歸本心去致力於讓自己成為一個真誠且正直的人,原因是真實面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會令人感到
親愛的大師,為何我們會需要被接納與認同呢?當不被他人特別是重要他人接納與認同時,該如何自處呢?   孩子,我們開始吧。你所認知的接納與認同,那意味著,你們的想法、情緒以及你們認知的自我身分及價值感,各式各樣由你們在地球上創造出來的遊戲規則,被其他的人所接納。這是一個層面的實相,而另外一方面,那是
在身旁總有這種人~ 用自己的專長去說服他人依照所想行事, 明言中在提升他人價值, 暗思中掌控他人的定位, 一言一行自我感覺良好, 因他人不願與他關係忿爭, 卻一步一步地暗傷關係。 言多必顯他:不安、恐懼、證明 行為必顯他:控制、鬥爭、委屈 執著他亮眼的成果不放, 過往的成就,是昨天的事; 今天事是當
Thumbnail
從前看到命運多舛的人或弱勢團體,總是心生同情,覺得難受及無力,除了小額消費或是物資贈與,想了很多自己如果有能力可以怎麼幫助他們,以及回歸到自己當下可以做什麼,但確實極其有限,想到最終總以獻上祝福、祈求上天庇佑他們,並感恩著自己的幸福作結。
Thumbnail
當自己願意去選擇相信時,內在的能量會更凝聚在真正渴望的畫面、 更願意對自己承諾、更敢於去承擔挑戰與未知。
Thumbnail
投射並非榮耀般的閃耀,但擁抱給予的心,就能自然將投射成為榮耀。
Thumbnail
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話題叫「向上社交」,在每個人都想要破圈的時代裡,如何跟不同圈子的人交流還能做到「不卑不亢」似乎很難 向上社交其實分成兩大類,如果我們只是純粹想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那大抵只能搖尾乞憐、卑躬屈膝 更多時候是即使我們這麼做了也不一定能得到什麼好處
Thumbnail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對於人、事、物的不同看法,而此種看法,大多是後天養成的,乃至「習性」取代了「本性」。於是,人間便分出了善惡、是非、美醜、好壞、尊卑等等的不同立場。「習性」既成,代表「認知」已然深化,深化後的認知又會形成「固執」,一旦固執到了極點,即便與外界觀感不符,也很難有所改變。
Thumbnail
🍀今日指引 接受 Acceptance 「懷著無條件的愛與包容心,用天使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如此,你能夠啓發與提升任何人達到他們最高的潛力。」 ⚘️當你對自己與他人的看法是正面時,你將發現自己的心裡會好過一些。不要試圖控制或改變他人,放下強求的習性,你反正會更平靜地得到自己想要(
Thumbnail
你曾經思考過所謂「勝利」的定義是什麼呢? 擁有高社經地位,抑或是成為富人? 在網際網絡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在社群平台自由塑造形象,為的是營造一個盼望在他人眼中呈現的「人物設定」,卻很少真正回歸本心去致力於讓自己成為一個真誠且正直的人,原因是真實面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會令人感到
親愛的大師,為何我們會需要被接納與認同呢?當不被他人特別是重要他人接納與認同時,該如何自處呢?   孩子,我們開始吧。你所認知的接納與認同,那意味著,你們的想法、情緒以及你們認知的自我身分及價值感,各式各樣由你們在地球上創造出來的遊戲規則,被其他的人所接納。這是一個層面的實相,而另外一方面,那是
在身旁總有這種人~ 用自己的專長去說服他人依照所想行事, 明言中在提升他人價值, 暗思中掌控他人的定位, 一言一行自我感覺良好, 因他人不願與他關係忿爭, 卻一步一步地暗傷關係。 言多必顯他:不安、恐懼、證明 行為必顯他:控制、鬥爭、委屈 執著他亮眼的成果不放, 過往的成就,是昨天的事; 今天事是當
Thumbnail
從前看到命運多舛的人或弱勢團體,總是心生同情,覺得難受及無力,除了小額消費或是物資贈與,想了很多自己如果有能力可以怎麼幫助他們,以及回歸到自己當下可以做什麼,但確實極其有限,想到最終總以獻上祝福、祈求上天庇佑他們,並感恩著自己的幸福作結。
Thumbnail
當自己願意去選擇相信時,內在的能量會更凝聚在真正渴望的畫面、 更願意對自己承諾、更敢於去承擔挑戰與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