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上,有一篇關於越南離岸風電發展的討論文章"Offshore Win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Counter-Salami Slicing Strategy for Vietnam "。會刊登在外交家上,係因作者不是以能源轉型為主題討論越南的離岸風電開發,而是從國際關係角度切入。
作者提到中國在南海地區使用「切香腸戰術(Salami Slicing)」進行主權聲索行為。像是九段線的歷史主張,自1970年代起逐步佔領與控制菲律賓、越南的沙礁。中國漸漸將其控制的珊瑚礁變成了人工島,目前已建立27個海上哨所。
越南若是直接在爭議水域進行軍事演習,可能加劇日益緊張的局勢,若擦槍走火可能引發正面衝突(像這一年來菲律賓與中國便有諸多衝突案例)。越南透過發展離岸風電,除了達成能源轉型目標,也可以作為一種「反切香腸」的策略,以重新控制其領海。在海上架設的離岸風機,除了可以發電,還可以劃定邊界形成防禦。風場進入運維期,目前的科技可以使用無人機進行檢修,除了大幅降低運維成本,更替越南提供監視中國在南海的非法活動的正當理由。
剛好在台灣「思想坦克」網站上,11月也有一篇離岸風電對國防安全究竟是挑戰或機會?文章,以國防角度討論國內離岸風電的發展。文中提到不久的將來,台灣海峽上會有數百隻風機,形成「風機長城」的屏障。也探討在水下基礎或機艙上安置儀器,對外來威脅進行偵蒐和電波干擾加以癱瘓。
這些風機都是開發商的資產與設備,我不認為開發商會願意讓國防單位在上面安裝儀器,更不願見到風機有任何機會成為軍事攻擊的標的。不過海上風機長城的概念或許是有機會的,這些風機背後是丹資、日資、澳資、德資、法資......,也算是另類的不動聯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