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盤點台灣十大離岸風電相關新聞,有時加註個人評析,跟大家做分享交流。
摘要:台灣首艘自建離岸風電建設船「環海翡翠輪」順利交付,預計今年8月起進行中能風場的套管式水下基礎安裝工程。
摘要:預計2023 年將完成併網商轉的彰芳暨西島風場所需的62座套管式水下基礎,安裝作業已全數完成。
R3.1行政契約進度條
有鑑於6月30日死線到時,有些開發商申請簽約展延,因此經濟部再給予寬限2個月的時間。
摘要:經濟部官員解釋,簽約展延廠商中,目前掌握各家狀況可能不須達到最長的兩個月時間。據悉,部分業者仍在等待其他股東資金到位,有業者近期更換股東,有一家業者透過法務不斷針對行政契約內文進行協商,再加上國外高層將來台灣開會才可能決定最終看法。
[業者喊話區]
你延簽2個月,我10億元就給副本,CIP喊話政府:不要鄉愿,台灣離岸風電才走得下去
喊話內容:標題明顯易懂。
R3.2政策
摘要:
- 單一風場容量上限擬放寬至多為1G,並依照選商序位分級遞減:第1名分得1000MW、第2名750MW,第3名以後則是500MW;同時保留「+100MW」機制。
- 產業關聯任務(國產化)將取消統一6成規定,轉為自選制度,國產化數量越多越有利競爭排序。
- 是否把R3.1沒分配出去的容量拿到R3.2分配(提升到3.6GW)?官員表示,需檢視基礎設施量能,包含台電併網節點問題,兼顧基礎設施2028、2029年平均分配使用等,仍以3GW為原則。
摘要:為防範業者棄標,經濟部擬在3-2期祭出新規,若3-1得標業者申請展延簽約、最後仍未簽署,將直接失去下期投標資格;若為得標後即放棄簽約業者,3-2選商則酌予扣分。
[業者喊話區]
各種喊話內容如下:
- 有開發商樂見容量放寬;有開發商認為單一案場不宜過大,得標家數維持不低於6家
- 有開發商支持國產化有一定程度彈性,也有人質疑真的放寬還是變相而已
- 有開發商建議履約與財務能力都納入名次評比指標
喊話內容:不要變成寡占市場,風場選商的多元化除了風險分散,更能為台灣培育本土、中小規模供應鏈業者。
浮動式風電專區
摘要:原定2案示範案調整為得視情形增加1案。但我們認為,頂多3案的示範選商,對於台灣整體離岸風電的技術發展而言仍是綁手綁腳。
環評專區
能源局風場共同廊道劃設惹議 民間轟:觀音毀白玉藻礁、竹南穿定置漁場
摘要:CIP渢汎、渢成及渢利計畫決議補正再審,主要爭點在於廊道上岸規劃。觀音廊道恐怕破壞白玉藻礁,竹南廊道更將穿越四座定置漁場。CIP會後呼籲環保署,針對共同廊道所衍生的通案性爭議,會不斷重現在主要地區的離岸風場,政府各部會應做好橫向聯繫。環評委員也要求能源局檢討廊道規劃。
沃旭大彰化東北風場增至1GW 環保署:最大風機數不變免重辦環評
摘要:有意投入競標的沃旭能源大彰化東北風場提出環差變更,預計改採大風機。有環委質疑應重辦環評,環保署回應,風場規模以風機數計,本案最大風機數不變,不用重辦。
澄清專區
【TOWIA澄清新聞稿】澄清近期媒體報導颱風未能增加離岸風機發電量以及風場施工期間造成鯨豚擱淺數量增加之報導
選舉接近時各種社論出籠,素質通常......參差不齊(還扯到菲律賓去?剛好可以看筆者針對菲律賓的整理XD)。如果有產業單位出來釋疑,建議大家看看,含金量會比較高。

離岸風機安裝的Jack up vessel(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