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認為美國是台灣重要的國際夥伴,了解美國政府、政黨以及人民對台灣的看法是至關重要的。柯表示希望透過自己此次訪美,使國際友人更清楚了解台灣政局變化,同時藉此機會介紹台灣正在崛起的第三方政黨勢力 ─ 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此次訪美之CSIS訪談,由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CSIS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和中國力量主任林碧瑩對其進行訪問,共進行了12題QA問答,為便於閱讀,下表將訪談問答分成四個部分整理
什麼驅使柯文哲這次的美國之旅,這次旅行有什麼感觸?
柯將回答分為三個重點:
柯文哲表示其拜訪美國的第一點當然是認識美國。美國是台灣在國防安全上的重要盟友,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敢賣武器給台灣的國家,因此作為台灣領導者,是一定要了解美國的。
柯文哲表示希望能從美國的角度回看台灣。若總是從台灣回看自己的話,便會有坐井觀天的問題,所以柯希望能夠從美國、更甚至是從世界的角度來回看台灣。
最後柯文哲說,雖然台灣民眾黨在台灣目前有20%的支持度,但他認為絕大多數的美國民眾並不知道台灣有所謂的「Third Party第三勢力」,因此想藉此機會將自己以及台灣民眾黨介紹給美國社會。
台北市市長的經歷如何影響柯文哲展望台灣未來?
柯文哲表示在他作為台北市長的期間,認識到「人民才是政治的主體,而不是意識型態」。
柯文哲強調年輕人痛恨高房租、高房價,因此提出蓋社會住宅解決此問題。台北市學校全面安裝校園光纖網路,因柯文哲認為可使用網路是人權,貧困者若無法使用網路會在社會上失去競爭力。最後柯表示在台北任期的8年市政經驗已證明:政黨對立不一定是政治常態,我們可以超越政黨組成一個聯合政府。
延伸閱讀:柯文哲政績,台北市長執政8年來的貢獻
民眾黨創黨理念與台灣其他大黨有哪些不同?
台灣民眾黨最大特色是強調:人民才是政治的主體。因此民眾黨有一個很強烈的政治信念:不會為了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不會為了政黨利益犧牲國家利益、也不會為了少數人利益犧牲多數人利益。總結來講,民眾黨的理念就是「共融社會、國家治理」。
延伸閱讀:民眾黨介紹:僅次於藍綠黨外的台灣第3大黨
總統大選中最優先考量的三個挑戰?
柯文哲認為台灣眼下要面對的問題其實很多,他分成三個重點:
柯認為台灣沒有什麼資源,產業創新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唯一方法。
柯文哲表示,不認為台灣在2025年能達到非核家園。他認為目前的核電廠要先繼續延續下去,並爭取時間來重新思考一下能源問題。
柯文哲希望可以透過內部處理來提高政府效率,不過在對外關係上,還是需要美國協助台灣來加入區域經濟組織,如果沒有大國的協助將會很困難。無法加入區域經濟組織也會非常嚴重影響台灣的整個經濟發展。
柯文哲的外交策略中,中美之間的策略為何?
柯文哲認為,面對中國大陸,台灣總是有一個最中間的處理方式,他主張要對戰爭做準備才能不怕戰爭,所以這是備戰而不畏戰!
柯文哲與台灣其他政黨不同,試圖找出兩岸關係的平衡點?
柯文哲表示自己有跟中國交涉的經驗,他認為有交流可以增加善意,最起碼可以減少誤解,若要減少台海之間發生戰爭的危險,其實跟中國還是要溝通。
柯文哲與台灣民眾黨是否會願意接受九二共識?
柯文哲並沒有明確回覆,不過他表示中國政府對一些重要的名詞都沒有很清楚的描述,像是: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或一國兩制。柯文哲認為我們要試著去說服中國不要拘泥於名稱,然後要比較著重他的內容去進行談判。
延伸閱讀:【九二共識懶人包】3位總統候選人怎麼看待,九二共識就是沒有共識?
對於台灣國防的想法與做法以及具體的防禦政策是什麼?
柯文哲將此問題分成三點來回答:
柯文哲表示役期從四個月增加到一年,其實重點不是時間增加,重點是訓練的內容是什麼。
柯文哲認為按照目前的狀況來看,台灣的國防經費是不夠的,因為台灣的國防經費不到GDP的2%。
柯文哲認為以現況來說,台灣單獨要對抗中國,在軍事上還是蠻困難的,所以台灣終究還是需要加入區域的安全組織。再來,我們主要的戰爭目的是讓對方不敢動手而不是要真的打仗分出勝負,從烏俄戰爭中,我們也能學到戰爭的心理準備很重要,要有足夠堅強的意志力才可以維持戰爭。
來自中國的挑戰或許很多元,台灣當前最需要處理的是什麼?
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分為兩個部分:軍事、非軍事。
軍事應變方式:做好國防準備
非軍事應變方式:建立更民主、自由、文明的社會以抵抗非武力的壓迫
考量台灣與美中關係,會如何安排先後順序?
關於這個問題,柯文哲並未正面回應,但其提到五個互相:五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最後一項最難,互相諒解,他表示有交流可以增加有善意,有善意才可避免誤解,避免這種戰爭的誤解。
柯文哲希望維持美中平衡,對美國政策具體看法是什麼?
對於此題柯文哲只表示,今天是因為中國不斷以武力威嚇台灣(中國飛機動不動就在台灣領空盤旋),把台灣逼向美國,因此台灣才會一直向美國靠攏。
柯文哲此次訪美對於美方與談學者的提問,基本上皆對答如流,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對於兩岸之間的關係保持中立並不是空談,而是有提出具體作為。不過對於處理美中關係這塊較敏感的議題並未正面回應,則是巧妙且委婉地敘述自己的觀點。
如果想瞭解更多資訊,請持續關注2024總統大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