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雷利·史考特,以《角鬥士》和《絕地救援》這樣的史詩電影而聞名。
正如你可以預料的,《拿破侖》也是一部宏大的電影,因為它的主題是從法國大革命的血腥狂熱到歐洲、非洲的戰場,以及災難性的俄羅斯戰場。
如果你能熬過那些昏昏欲睡的部分,那就太厲害了。 電影以純粹的瘋狂和機遇開始:1793年,法國的瑪麗皇后被送上了斷頭臺,她也被稱為凡爾賽的拜金女。
當她的頭被砍掉後,一名劊子手將血腥的戰利品高高舉起。 年輕的拿破侖介入了這種嗜血的混亂。
在看《拿破侖》電影時,我突然想起了卡爾·馬克思的格言:歷史首先是悲劇,然後是鬧劇。
導演雷利·史考特以大膽的意象和粗暴的敘事結構,描繪了拿破崙早期掌權的過程。 他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女人約瑟芬很快就登場,她的低胸裝幫助她,吸引了拿破崙的注意。
約瑟芬是一比特寡婦,她的丈夫在恐怖攻击中失去了頭顱,她剛從監獄獲釋,這場磨難讓她留著短髮、蓬亂的頭髮和非常强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對於那個社會女性來說,她相對貧窮,而且有孩子。然而,電影暗示了儘管約瑟芬處在不利的情況,但是她真正看到的是權力。
約瑟芬出現後,電影很快分成兩條清晰的情節線,一條是拿破崙的軍事行動,另一條是他們夫婦倆的關係。 這種雙重情節結構是好萊塢的常見範本,具有兩條相互交織的線索——浪漫和冒險。
《拿破侖》在爛番茄的評估褒貶不一,我想是因為影片的大部分內容,都忽略了革命和拿破崙統治的複雜性,以及法國在如此多的戰線上陷入無休止的戰鬥的原因。
就如同爛番茄的評估一樣,拿破崙也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人物。 導演用炮聲、硝烟、軍隊在田野上轟鳴奔向死亡的景象和聲音,傳達了戰爭的瘋狂、炎熱和恐怖。 隨著戰鬥的殘酷繼續,死亡人數不斷增加,這一切變得勢不可當。
瓦昆·菲尼克斯是一個非常棒的演員。 他在電影中扮演了一個沉默寡言、反復無常、暴力的人。 瓦妮莎·寇比也很適合約瑟芬這個角色,不過我覺得電影對拿破崙和約瑟芬關係的刻畫太多了,多到有一些沒有必要。
話雖如此,《拿破侖》的一些戰鬥場面充滿了活力。 相反,就故事層面而言,雷利·史考特的《拿破侖》給人的感覺是,電影看起來很渺小,笨拙又有些脫節。
有一種電影的關鍵場景被剪輯了太多的感覺。 戰鬥場面很壯觀,但是劇情卻講得倉促而混亂。 這使得《拿破侖》淪為了一部尷尬的,又有點脫節的史詩。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好萊塢有趣的資訊、電影和戲劇推薦的你,記得【按讚、爱心】和【訂閱】噢,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謝謝你們的閱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