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說甚麼》-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修資糧、受持讀誦、真教化的功德、第二十四品偈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味;文章篇篇看,智慧日日開,一定能有體悟。

    若您想看此書,歡迎免費索書: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20418959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密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現在連接上一次的第二十三品,等於是中間的一個結論。這個題目當時取的是福智無比,就是福報與智慧,這兩個是等稱,平等的清福。就是說要證得菩提、要成佛,就需要這兩樣本錢,在佛學的名詞就是資糧﹔是資本與糧食兩個觀念,也稱為福德資糧,智慧資糧。

 

  現在這一品,再三重複的提出來這個觀念。這同一問題,為甚麼又重新出現在這裡呢﹖因為上一品講到,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說,要想悟道,不是隨便打個坐,研究個公案,拜拜菩薩,或者是搞一些外形所能成功的﹔必須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行。諸惡莫作是消極的,眾善奉行是積極的﹔要積極的修一切善法才能到達開悟,證得大徹大悟的境界。

 

  廿三品最後,還以法身實相般若本體來解說,「所謂一切善法,即非一切善法,是名一切善法。」簡單的說,你做了一切善事而不執著,執著了就是凡夫的事,不執著才是菩薩道。利人、救世、修一切善行,並沒有特殊之處,是做一個人義所當為,是本份的事。

 

  現在第二十四品佛自己作結論:

 

    修資糧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

 

  他告訴須菩提說,我們這個世界上,這個娑婆世界的南贍部洲,中間有一個須彌山,勉強用喜馬拉雅山比作須彌山﹔究竟喜馬拉雅山是不是須彌山,老實講到現在還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不能夠貿然斷定。把佛經上說的須彌山解釋為喜馬拉雅山,是近幾十年研究佛學的假設肯定,這個假設的肯定很有問題,不能隨便相信。

 

  打一個比喻來說,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最大的山,稱它為須彌山,其它三千人千世界,都有一個中心的大山,所以有很多的須彌山。「如是等七寶聚」,這個「等」不要認為是把七寶布施了,把須彌山也布施了﹔須彌山布施給人沒有用,房子裡裝不下來,這個「等」是作比喻,等於須彌山那麼大的財富,七寶,珍珠,鑽石,集起來布施,這是一個譬喻。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密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拿那麼多的東西來布施,當然這個人的福報很大。在前面第十三品已經講過,這裡又重複強調法施的重要。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功利的思想、功利的目的去求的。人真要希望功利,花小本錢,得大利益,首先必須要行一切善。現在說這個人很行善,拿須彌山那麼多的七寶布施了,縱然不求福德,自然的福報也很大,這是一定的,這個問題就不要說了。

 

  現在他拿這個譬喻來強調,他說假定有一個人,以此般若波羅密經,「此」是專指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因為般若波羅密的經典很多,大般若波羅密經,就是大般若經,另外還有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這種波羅密,那種波羅密,走的路線不同,都是講智慧成就。現在本經上講「此」,是專指金剛般若波羅密這一本經。假使有人以這本經的道理,不論是全部的意義,或者只有四句偈等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那個福報比須彌山一樣多的七寶布施,可就大太多了。

 

    受持讀誦

 

  這裡我們再度提起大家注意,「受持讀誦」有四個含義。接受了,光是接受了不算數,還要領受在心,在自己心理行為中起作用,更要心有所得。

 

  我們諸位學佛研究金剛經,如果懂了這個空,平常碰到事情的時候,有沒有領受於心﹖你說現在你還蠻舒服的,有點領受,那是沒有碰到事啊!一碰到事,像被人打一耳光,罵你一句話,或者把你的錢倒了,或者現在就要到醫院開刀了,下一個鐘頭活不活還不知道,這個時候看你空不空!如果說空得了,那是真金剛了,你真能夠受用了。

 

  受還不行,必須能持,以此來修持。持者,等於拿一個拐棍,拿個手杖,永遠靠著它走路,牢牢抓住,這個境界才不會動搖。就算現在去開刀,說不定麻醉回不來了,但此心這個定境仍保持著,這就是受持。讀是看書,或輕聲贊過去,誦是要念出來,高聲朗誦。現在年輕人只是看書,看書卻不容易背得來。我們舊式的教育,是要背書的,背是沒有用腦筋的,唱戲一樣,等於進到阿賴耶讖,不要用腦筋,隨時背來了。所以金剛經讀了還要朗誦,有所體會,就是受持讀誦,四個含義。

 

    真教化的功德

 

  他說假使有人,不要說全部金剛經,只要把四句偈作到受持讀誦,懂了這個道理,教人家,使人家解脫煩惱﹔教人家並不是要自己當老師,高人一等,只是教人家得受用,使人家能夠解脫煩惱。如果做到這樣,那麼這個人所修的福德,比前面所說用須彌山王那麼多的財富來布施,更大。前面那個布施是財布施,是有形的,比不上這個法布施,佛學就叫做法布施。中國文化的觀點,這就是教育的功勞,教化人家。教化就是法布施,解決人家心裡的痛苦,成就人家自己的人生。

 

  他說這個法布施的功德,比有形財富的功德,更大更多,兩者是不能相比的。以有形財富來作布施,跟智慧布施比較起來,百分之一都不到,百千萬億分也不到。總而言之,不能比就是不能比,怎麼說呢﹖如果我們那麼一講,聽起來不能比就是不能比,很土,很粗,就不像經典了﹔經典翻譯得非常美,「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用算數都算不清。換句話說,拿現在誇張一點的話來講,電腦也算不清,數字是沒有辦法計算的。真到達不可算的數字是甚麼﹖是譬喻那個東西很大。就像我們經常說天一樣的大,這是譬喻,你說那個天有多大啊﹖佛經上經常作譬喻,恆河沙那麼多,恆河沙有多少啊﹖誰都不知道。這既說它的多,也說它的大,是譬喻的數目字。換句話說,當世界上最大的數目字沒有辦法以數字代表的時候,只好拿譬喻來作代表。

 

  這一段很容易懂,就是說文化、教育力量的重要,佛法教育的力量和它所培養的功德,遠超過了物質布施的功德﹔因為那是幫助一切眾生的精神生命,所以簡稱為慧命。慧命就是智慧壽命的觀念,屬於慧命教育,所以它的功德特別大。這一節的內容就是說明智慧的成就,智慧及自渡的重要,我們給它的偈語如下:

 

    第二十四品偈頌

 

    富嫌千口猶伶仃 貧恨身存似絏刑

    何事莊生齊物了 一聲青磬萬緣醒

 

  「富嫌千口猶伶仃」,禪宗祖師有句話:「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說一個很有錢的家庭,有一百個兒子,每個兒子都有十來個孫子、傭人,所以全家有一千個丁口。因為財富太大,又養那麼多人,感覺人還是不夠用。一個人窮到極點,如果連一碗陽春麵都吃不起的時候,真恨這個身體活著都是多餘!這兩個是很強烈的對比。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就拿這兩句話作比方,富嫌千口猶伶仃,也是這個意思,富貴人家千口的家庭,自己還認為人口太少了,很寂寞。

 

  「貧恨身存似絏刑」,窮的時候,覺得這個身體活著是受刑,很痛苦。在這個貧富之間,我們可以看到,福報大了就是富貴功名、錢多地位高﹔但是天天都叫你忙,天天都叫你累,想睡五分鐘都很困難,沒有經過這個環境的不知道這個味道。也許有人會說,情願少睡五分鐘過過那個味道的癮。但是如果嘗夠了這種味道的人,再也不想回頭去試了,每天不是為自己活著的,不願意笑的時候也要笑,那個味道真難受啊!可是世界上的人,認為這個是福報,這是世間的福報,真是多福多壽多難受!

 

  相反的,窮的人在山裡住著,有一位禪師一個人住在茅蓬裡,有人問他覺得怎麼樣﹖他說:「去年貧,猶有立錐之地」,還有站腳的地方。「今年貧,連錐也無」,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了,你看窮成甚麼樣子!這是形容窮嗎﹖不是的,他是形容自己真正到達了空。換句話說,去年空還有個空的境界,今年空,連空境界都沒有了。

 

  空沒有了,你說是甚麼東西﹖真是徹底的空了,就是形容這個。所以我們說,真覺得自己形體存在是受刑、受罪,還是有個東西在那裡。但是貧跟富是代表有福報的人及沒有福報的人,兩種人生活的現象是相對的兩頭。好看與不好看,漂亮與不漂亮,胖與瘦,長與短,都是相對的兩頭。世間法都是相對的,有好看就有不好看,有窮的時候就有富的時候。窮人的富是甚麼呢﹖本來一塊錢都沒有,突然有了五十塊,那比有錢人突然中了馬票幾十萬的港幣還舒服!所以窮富是對比。有福報,沒有福報,都是對比,這是生滅的兩個現象,不究竟。

 

  「何事莊生齊物了」,莊子的齊物論,拿本體來看,一切都是平等,有錢有財富,最後也要死。窮的人最後也要死,死的味道都是一樣,誰都是一樣。一切萬有皆是齊物,大家坐在這裡,白的、黑的,胖的、瘦的,男的,女的,每個人不平等,但有一件事情很平等,今天夜裡四點鐘到六點鐘,大家都沉睡了,沉睡中,那個糊裡糊塗的境界很平等。有智慧也是那麼糊裡糊塗,沒有智慧也是那麼糊裡糊塗。有錢的也是那麼糊裡糊塗睡著,沒有錢的也是那麼糊裡糊塗睡著,這個是平等的。拿這個作比方來說,在本體上一切都是平等,這就是齊物。

 

  萬物是不齊的,不平等,有高低,五個指頭都不齊的,但是它變成一隻手的時候,通通是齊的,它就是一隻手。手跟腳也不平等,等到沒有手腳時,也沒有我了,也就齊了,就平等了,這是莊子的齊物論。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福報也就無所謂大與不大。

 

  「一聲青磬萬緣醒」,真正的福報是甚麼福報呢﹖清福,人間的清福。當我們真正煩惱痛苦到極點,當我們一切的痛苦煩惱無辦法解決的時候,跑到深山古廟,偶然聽到一聲「叮」,青磬一響,被它敲醒了,萬念皆空。那個時候啊,甚麼都沒有,那真是大夢初醒,這個是大福報。所以金剛經告訴我們,所有的福報,都不如了解金剛經般若的解脫真義。般若解脫真義,就是我們給它的一句結論,一聲青磬萬緣醒,這個時候是真福報。

 

  中國的文學為甚麼把木魚叫紅魚呢﹖因為廟子上的木魚多半漆成紅顏色,磬放久了,顏色都變成青銅色,所以叫做青磬,紅魚青磬,紅跟青是文學上的形容詞。

 

對己要盡心對事要盡力對人要感恩對物要珍惜

對己要盡心對事要盡力對人要感恩對物要珍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幾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境中,我走在大街上,被一條蛇纏住,驚慌地趕走牠後,發現自己被咬手指。我趕快跑回家。一開門,看到我的房間內,突然出現好多、好多的蛇,它們從牆縫、地縫鑽出來,床上、地面、牆壁到處都是蛇。一屋子的蛇,場面實在令人害怕。我趕快跑到門外,但發現門外不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鄰居奶奶一輩子都在與人計較,一點點也不讓人,佔到便宜就心情愉悅,吃點小虧就整日罵罵咧咧。年輕的時候,家庭美滿,孩子的學業也不錯,怎知孩子長大後,工作常不穩定,不是失業就是被裁員,連鄰居奶奶自己也身體欠安,健康每況愈下。她天天為家裡的事情唉聲嘆氣,就更愛與人計較了。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天前,婆婆告訴我們,隔壁鄰居的子女正在爭奪父母的財產,鄰居夫妻認為只有兒子在照顧他們和木屋,決定將他們度假木屋贈與給那個兒子,現在妻子失智、先生病重,兩個女兒聯手告那位兄弟,三方兩邊各雇律師興訟,但兄弟於法有據,兩姊妹敗訴了,兄弟反過來告姐妹想要索取賠償費來支付高額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幾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境中,我走在大街上,被一條蛇纏住,驚慌地趕走牠後,發現自己被咬手指。我趕快跑回家。一開門,看到我的房間內,突然出現好多、好多的蛇,它們從牆縫、地縫鑽出來,床上、地面、牆壁到處都是蛇。一屋子的蛇,場面實在令人害怕。我趕快跑到門外,但發現門外不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鄰居奶奶一輩子都在與人計較,一點點也不讓人,佔到便宜就心情愉悅,吃點小虧就整日罵罵咧咧。年輕的時候,家庭美滿,孩子的學業也不錯,怎知孩子長大後,工作常不穩定,不是失業就是被裁員,連鄰居奶奶自己也身體欠安,健康每況愈下。她天天為家裡的事情唉聲嘆氣,就更愛與人計較了。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天前,婆婆告訴我們,隔壁鄰居的子女正在爭奪父母的財產,鄰居夫妻認為只有兒子在照顧他們和木屋,決定將他們度假木屋贈與給那個兒子,現在妻子失智、先生病重,兩個女兒聯手告那位兄弟,三方兩邊各雇律師興訟,但兄弟於法有據,兩姊妹敗訴了,兄弟反過來告姐妹想要索取賠償費來支付高額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前言: 上一分〈淨心行善第二十三〉,佛陀針對「云何修行」略說法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導讀:   【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以等同於恆河沙數的生命來布施眾生,也就是指捨命布施的次數多如恆河沙數,這是第三次的福德較量。前兩次是「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以
Thumbnail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前言:   此分宜和〈無為福勝分第十一〉合在一起看,再與〈依法出生分第八〉對比做參照。須菩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前言: 上一分〈淨心行善第二十三〉,佛陀針對「云何修行」略說法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導讀:   【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以等同於恆河沙數的生命來布施眾生,也就是指捨命布施的次數多如恆河沙數,這是第三次的福德較量。前兩次是「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以
Thumbnail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前言:   此分宜和〈無為福勝分第十一〉合在一起看,再與〈依法出生分第八〉對比做參照。須菩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