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生 (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陳鴻壽

生於清乾隆33年(1768),死於道光2年(1822),錢塘人,字頌、子恭,號曼生、老曼、夾谷亭長、種榆道人等,齋館有翼齋、石經樓、種榆仙館、曼陀羅館、桑理連館、阿曼陀室。

其父名京,字次馮,科考不順,經營銅礦失敗,貧歸鄉里,曼生與其弟寄居海昌舅家,其舅蔚堂,教以詩文,早年因貧,以書記遊於幕府。

乾隆60年(1793)阮元接任浙江學正,曼生被阮元延攬入幕,此後隨阮元官遊各地,嘉慶3年(1798)阮元回京,曼生隨入京城。在京兩年,期間得以問津國朝前輩及各方才智,並得黃易、桂未谷相授,金石考據,篆刻書畫皆視野大開,奠定一代書家,名列西冷八家。

嘉慶6年(1801)曼生拔貢,7年入京朝考分發廣東,因其父病故,請奏留江南服闋(回原籍服喪三年),10年南下廣東履位,嘉慶11年(1806)被兩江總督鐵保調回江南任河工。7月華冠為其作39歲畫像,族弟陳文述《頤道堂文鈔》〈從兄翼盦先生三十九歲像讚〉內有:「作器能銘,登高能賦」之句,可知當時曼生齋館名為翼齋,已有做壺,並提壺銘。

(文三之一)







附圖(B005): 高: 90mm 長: 172mm 寬: 128mm

附圖(B005): 高: 90mm 長: 172mm 寬: 128mm








此合歡壺紫泥調細砂,堅緻素樸。現存曼壺中以合歡壺最多,應是當時較為討喜的形制。壺身上銘刻「試陽羨茶 煮合江水 坡僊之徒 皆大歡喜 曼生銘」,底鈐「阿曼陀室」印,把下有「彭年」小章。此壺整體造型雅緻,氣韻飽滿,是件砂壺佳作。








底鈐「阿曼陀室」印,把下有「彭年」小章

底鈐「阿曼陀室」印,把下有「彭年」小章


















附圖(B006): 高: 73mm 長: 155mm 寬: 113mm

附圖(B006): 高: 73mm 長: 155mm 寬: 113mm









曼生壺常見同一壺型有高、矮、大、小各種尺寸,此合歡壺較矮,但氣質秀雅不減,楊彭年對於砂壺的各項比例皆能協調掌控,顯見制壺功力不俗。壺上銘刻「台鼎之光 壽如張蒼 曼生作乳鼎銘」,底鈐「阿曼陀室」印,把下有「彭年」小章。









底鈐「阿曼陀室」印,把下有「彭年」小章

底鈐「阿曼陀室」印,把下有「彭年」小章














raw-image


=VENRAYDON= 18世紀 ─ 陳曼生(三)

avatar-img
3會員
9內容數
關於宜興紫砂壺的個人收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叡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陳鴻壽 壺三把,銘刻「茶香一屋,左右修竹」、「苦茶久飲可以益思」、「田家屋上 山窓依樣」,田園耕讀之情,清雅聞香。
陳鴻壽:生於清乾隆33年(1768),死於道光2年(1822),錢塘人,字頌、子恭,號曼生、老曼、夾谷亭長、種榆道人等,齋館有翼齋、石經樓、種榆仙館、曼陀羅館、桑理連館、阿曼陀室。其父名京,字次馮,科考不順,經營銅礦失敗,貧歸鄉里,曼生與其弟寄居海昌舅家,其舅蔚堂,教以詩文,早年因貧,以書記遊於幕府
陽羨茗壺系 ─ 董翰: 「號後谿 始造菱花式,已殫工巧」(錄自明 周高起《陽羨茗壺系》)。 此壺樸素而優雅,造型簡約大方,調砂略粗,具有16世紀上葉宜興紫砂壺的特點, 工藝精緻。壺底鈐【董翰】,應為名家遺物。
陳鴻壽 壺三把,銘刻「茶香一屋,左右修竹」、「苦茶久飲可以益思」、「田家屋上 山窓依樣」,田園耕讀之情,清雅聞香。
陳鴻壽:生於清乾隆33年(1768),死於道光2年(1822),錢塘人,字頌、子恭,號曼生、老曼、夾谷亭長、種榆道人等,齋館有翼齋、石經樓、種榆仙館、曼陀羅館、桑理連館、阿曼陀室。其父名京,字次馮,科考不順,經營銅礦失敗,貧歸鄉里,曼生與其弟寄居海昌舅家,其舅蔚堂,教以詩文,早年因貧,以書記遊於幕府
陽羨茗壺系 ─ 董翰: 「號後谿 始造菱花式,已殫工巧」(錄自明 周高起《陽羨茗壺系》)。 此壺樸素而優雅,造型簡約大方,調砂略粗,具有16世紀上葉宜興紫砂壺的特點, 工藝精緻。壺底鈐【董翰】,應為名家遺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佛陀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這五個人簡介一下:第一個叫做「阿濕婆」,中國翻過來叫「馬勝」。很多佛教故事講到「馬勝比丘」,後來祂出家了叫馬勝;第二叫「跋提」,這裡翻譯「小賢」;第三叫「拘利」或「名摩訶男」。這三個人,是佛陀父親那邊的親戚。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陳墨在《香港武俠小說史》第八章註釋十二,引用顧臻的說法,說南湘野叟是牟松庭的另一筆名⋯⋯
Thumbnail
阿贊廳的早年生活 阿贊廳出生於佛曆2455年,他從小便對各種法術和咒語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那個時代,法術在泰國十分盛行,許多出名的師傅都以其高超的法術和修為聞名遐邇。然而,拜師學藝並非易事,往往需要經過嚴格的考驗。阿贊廳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得以拜入名師門下,開始了他卓越的法術修行之
Thumbnail
大家都聽過「茅山道士」,但聽過茅君故事的人不多吧? 茅山之所以為道教聖地,就是因為茅君的緣故。 茅君本名茅盈,字叔申。普遍相信是咸陽人士……看到咸陽這兩字就要有警覺。這名稱過了某個時期之後幾乎就不被使用了。這些故事,便是從秦朝年間開始說起。
Thumbnail
安祿山擔任范陽節度使,深得唐玄宗寵信,唐玄宗還把他叫做兒子。唐玄宗常常在偏殿跟楊貴妃飲宴作樂,安祿山入座,不拜唐玄宗只拜楊貴妃⋯⋯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Thumbnail
  ◇   加熱到適當溫度的水從纖細的壺嘴中傾入到裝有茶葉的瓷壺裡,瞬間熱水浸潤乾燥過的茶葉時,升起的清香不一會就充斥整個空間,在空中與甜膩的點心香氣融合為一體。   「呼……」   「來,這是木塔這邊盛產的果實點心。」
Thumbnail
1875年閔氏戚族的首領。閔承浩也是朝鮮後期的戚臣,祖籍驪興閔氏。 閔致求的二兒子,過繼給已過世的閔致祿作為養子,是興宣大院君的夫人驪興夫人閔某的弟弟,既是高宗的舅父,也是明成皇后的哥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佛陀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這五個人簡介一下:第一個叫做「阿濕婆」,中國翻過來叫「馬勝」。很多佛教故事講到「馬勝比丘」,後來祂出家了叫馬勝;第二叫「跋提」,這裡翻譯「小賢」;第三叫「拘利」或「名摩訶男」。這三個人,是佛陀父親那邊的親戚。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陳墨在《香港武俠小說史》第八章註釋十二,引用顧臻的說法,說南湘野叟是牟松庭的另一筆名⋯⋯
Thumbnail
阿贊廳的早年生活 阿贊廳出生於佛曆2455年,他從小便對各種法術和咒語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那個時代,法術在泰國十分盛行,許多出名的師傅都以其高超的法術和修為聞名遐邇。然而,拜師學藝並非易事,往往需要經過嚴格的考驗。阿贊廳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得以拜入名師門下,開始了他卓越的法術修行之
Thumbnail
大家都聽過「茅山道士」,但聽過茅君故事的人不多吧? 茅山之所以為道教聖地,就是因為茅君的緣故。 茅君本名茅盈,字叔申。普遍相信是咸陽人士……看到咸陽這兩字就要有警覺。這名稱過了某個時期之後幾乎就不被使用了。這些故事,便是從秦朝年間開始說起。
Thumbnail
安祿山擔任范陽節度使,深得唐玄宗寵信,唐玄宗還把他叫做兒子。唐玄宗常常在偏殿跟楊貴妃飲宴作樂,安祿山入座,不拜唐玄宗只拜楊貴妃⋯⋯
Thumbnail
朱廷獻先生(1930-1990)辭世至今轉瞬已34年,最近整理舊書,看到先生著作,懷念起這位亦師亦友的長者!
Thumbnail
  ◇   加熱到適當溫度的水從纖細的壺嘴中傾入到裝有茶葉的瓷壺裡,瞬間熱水浸潤乾燥過的茶葉時,升起的清香不一會就充斥整個空間,在空中與甜膩的點心香氣融合為一體。   「呼……」   「來,這是木塔這邊盛產的果實點心。」
Thumbnail
1875年閔氏戚族的首領。閔承浩也是朝鮮後期的戚臣,祖籍驪興閔氏。 閔致求的二兒子,過繼給已過世的閔致祿作為養子,是興宣大院君的夫人驪興夫人閔某的弟弟,既是高宗的舅父,也是明成皇后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