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1970 ~ 1979)的宜興紫砂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970年代初期

宜興紫砂大致上還沿續于文化大革命的氛圍中,有許多時代特徵明顯的作品傳世。筆者認為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宜興紫砂雖沒什麼進展可言,但還能夠維持傳統工藝的基本架構,讓紫砂工作者有更多時間去磨練工夫與技巧。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宜興紫砂工作者亦開始有較大的發展空間,1975年江蘇省輕工業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聯合舉辦江蘇省日用陶瓷美術設計訓練班,設造型與設計兩專業班,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何雲石、張守智、陳若菊、楊永善等著名教授任教,宜興紫砂工藝廠選派汪寅仙、徐漢棠、鮑志強...等參加培訓。此後宜興不斷舉辦陶瓷造型、裝飾培訓班,並選派優秀藝人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景德鎮陶瓷學院、蕪錫輕工業學院等參加進修。大批優秀的宜興紫砂藝人能有機會接觸學習現代藝術理論及觀念。近代宜興紫砂能有突破性的進展,大致奠基於此階段。筆者認為造成20世紀末期宜興紫砂的大輝煌,約有以下幾個成因:

1.集體生產、共同創作而造成一種向上提昇的正面效應

宜興紫砂工廠除了七個輔導員,另有多位老紫砂藝人及陶刻名手,眾人集聚一廠,共同創作及培育新一代的紫砂藝匠,打破了長久以來由個別師徒私下傳承的習慣。讓新一代的紫砂藝人能集各家之長,且能與同儕相互切磋觀摩,可說是宜興紫砂陶藝歷來最大的一個發展契機。

2.接受現代化的教育訓練

把新一代的紫砂藝人送入正規學院接受現代的工藝美術觀念及學習現代的設計理論,將傳統的紫砂工藝注入現代的藝術概念及技巧。宜興紫砂陶藝現今能呈現出如此廣泛多元的面向,該歸功於此。

3.學院派教授及藝術界文士的積極參與

多位學院派的學者除了教導宜興紫砂藝人現代的創作設計理論,更親自參與紫砂陶的製作和設計,與紫砂藝人共同創作許多具有現代風格的經典作品。這種教學相長的成果,對宜興紫砂陶藝的進展產生了巨大的效應及深遠的影響。各地藝文界人士的參與和關注則提昇了宜興紫砂陶的藝術水平與能見度,使宜興紫砂陶超越器用的物象而兼具藝術品的價值。

4.經歷長時間的養成教育過程

現今的紫砂大師及高工,皆經歷長達20年以上的養成教育。這在今日追求急功近利的環境中,已經難得再現。一個好的紫砂陶藝人需經漫長時間的鍛鍊,如此技巧才能成熟,還要多參酌他人的創作及歷代名家之作,並廣泛涉獵各種藝術文化的知識,提昇自我的內涵。自1955年至1979年歷經各種因素,而使得今日的諸位大師及高工們,皆曾經歷一段漫長的成長過程,對他們而言或許是一段艱辛的歲月,但今日的成果不就是植基於此嗎?

5.將宜興紫砂陶拓展至世界各地

經由各種展覽會、交易會及各種交流活動,把精美獨特的宜興紫砂陶介紹到世界各地,而不僅限於大陸內地或華人領域,大大的擴張了宜興紫砂的銷售量與世界能見度。對此筆者需提及一位貢獻者:羅桂祥(1910~1995)廣東梅縣人,為香港實業家,茶具收藏家。於1979年到宜興參觀紫砂陶,並向當時宜興最有名氣的96位紫砂陶工作者訂購200多件(套)紫砂陶精品,強調每件作品上皆需鈐有作者名款,于香港舉辦『紫砂春華』展,造成大轟動,並引起國際間的注意。也促使往後紫砂陶藝人於作品鈐用自己名款的習慣。

羅桂祥並編著一本《宜興紫砂陶器》英文版在英、美等國發行出版,裡面刊錄歷代紫砂名器200多件。羅桂祥於1981年將其畢生收藏的茶具捐贈給香港市政局,創建香港茶具文物館。並多次至英國、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巡迴展出。其間更多次訂製宜興紫砂陶器捐贈給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收藏,大大的提昇了宜興紫砂陶器的地位及世界知名度。20世紀末期宜興紫砂的澎博發展,羅桂祥可說是居功厥偉。從1960年至1980年代,宜興紫砂壺大多僅鈐印「中國宜興」方印,若沒署刻年份,則甚難釐清於何時製成,筆者藏有這一時期的紫砂壺,從中挑出一些較早期的作品,以作者出生年份先後排序刊出供賞。








raw-image


=VENRAYDON= 1960年代(1960 ~ 1969)的宜興紫砂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叡堂的沙龍
3會員
9內容數
關於宜興紫砂壺的個人收藏。
文叡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16
曼生是否曾親手製壺?一直是曼壺研究者不斷的話題。
Thumbnail
2023/12/16
曼生是否曾親手製壺?一直是曼壺研究者不斷的話題。
Thumbnail
2023/12/16
近代收藏曼生壺最出名者,首推中國書畫家唐雲(1910-1993),一生收藏8把曼生壺,年老時將其書房稱為「八壺精舍」,死後將這8把曼生壺捐給國家,浙江省政府1999年為其建一藝術館於西湖畔,佔地7000平方米,亦稱為「八壺精舍」。
Thumbnail
2023/12/16
近代收藏曼生壺最出名者,首推中國書畫家唐雲(1910-1993),一生收藏8把曼生壺,年老時將其書房稱為「八壺精舍」,死後將這8把曼生壺捐給國家,浙江省政府1999年為其建一藝術館於西湖畔,佔地7000平方米,亦稱為「八壺精舍」。
Thumbnail
2023/12/16
此壺紫砂調泥堅細樸緻。曼生壺式計多少?眾說紛紜,有說18式,有說20式,近人季野先生匯整各家資料,整理出38式。但其內還是沒有此壺的款式,可見曼壺式樣確實不少。
Thumbnail
2023/12/16
此壺紫砂調泥堅細樸緻。曼生壺式計多少?眾說紛紜,有說18式,有說20式,近人季野先生匯整各家資料,整理出38式。但其內還是沒有此壺的款式,可見曼壺式樣確實不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1970年代初期 宜興紫砂大致上還沿續于文化大革命的氛圍中,有許多時代特徵明顯的作品傳世。筆者認為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宜興紫砂雖沒什麼進展可言,但還能夠維持傳統工藝的基本架構,讓紫砂工作者有更多時間去磨練工夫與技巧。
Thumbnail
1970年代初期 宜興紫砂大致上還沿續于文化大革命的氛圍中,有許多時代特徵明顯的作品傳世。筆者認為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宜興紫砂雖沒什麼進展可言,但還能夠維持傳統工藝的基本架構,讓紫砂工作者有更多時間去磨練工夫與技巧。
Thumbnail
曼生是否曾親手製壺?一直是曼壺研究者不斷的話題。
Thumbnail
曼生是否曾親手製壺?一直是曼壺研究者不斷的話題。
Thumbnail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國,有一個小村落,這個小村落的居民大多都是陶匠,他們的生活就是製作陶器,販售陶器。 其中有一個年輕的陶匠叫小龍,他就喜歡玩泥巴,總是在村莊裡尋找各種顏色的泥巴玩。有一天,他發現了一種非常特別的泥巴,他很喜歡這種泥巴的顏色和於是,他決定拿一個陶器。 小龍花了很長的時間研究這種泥巴
Thumbnail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國,有一個小村落,這個小村落的居民大多都是陶匠,他們的生活就是製作陶器,販售陶器。 其中有一個年輕的陶匠叫小龍,他就喜歡玩泥巴,總是在村莊裡尋找各種顏色的泥巴玩。有一天,他發現了一種非常特別的泥巴,他很喜歡這種泥巴的顏色和於是,他決定拿一個陶器。 小龍花了很長的時間研究這種泥巴
Thumbnail
唐盛陶藝有限公司四十五年來經營理念 以人文藝術為導向。 隱身在峨眉鄉湖光大橋橋頭的陶藝公司,是品茗界有名的製壺行家, 堅持本土原料 及自創的技術所製作出鬼斧 神工的茶具, 深得國內品茗家的讚賞, 更博得韓國, 日本茶人的青睞。 目前, 唐盛產品除了品茗器皿項目 應有盡有之外, 也開發了餐具
Thumbnail
唐盛陶藝有限公司四十五年來經營理念 以人文藝術為導向。 隱身在峨眉鄉湖光大橋橋頭的陶藝公司,是品茗界有名的製壺行家, 堅持本土原料 及自創的技術所製作出鬼斧 神工的茶具, 深得國內品茗家的讚賞, 更博得韓國, 日本茶人的青睞。 目前, 唐盛產品除了品茗器皿項目 應有盡有之外, 也開發了餐具
Thumbnail
一名享譽國際的陶藝大師,他的作品櫃裡擺滿許多得了國際獎項的陶藝品,但在最高處卻有一個空位,據說是為了他的第一個作品而留的。 陶師總是叨念著的心願就是要把他的第一個作品找回來,但卻一直不見他有實際動作,他的學生曾問他為什麼不去找,陶師只搖頭說時機還沒到。 那個陶藝品就是 Ra 指定的物品之一,到底作品
Thumbnail
一名享譽國際的陶藝大師,他的作品櫃裡擺滿許多得了國際獎項的陶藝品,但在最高處卻有一個空位,據說是為了他的第一個作品而留的。 陶師總是叨念著的心願就是要把他的第一個作品找回來,但卻一直不見他有實際動作,他的學生曾問他為什麼不去找,陶師只搖頭說時機還沒到。 那個陶藝品就是 Ra 指定的物品之一,到底作品
Thumbnail
1. 什麼是紫砂? 紫砂,是宜興的特色礦產,主要結構有石英、黏土、雲母、赤鐵礦,泥料性質特殊,具透氣性、石英容易成形、黏土有利於雕塑的特質,故造就了茶人喜愛的紫砂壺。 紫砂開採在1955年七月之前,都是個體戶透過人工露天方式開採,開採位置均位於礦源表面;在1955年七月之後,當地政府成立了「宜興採礦
Thumbnail
1. 什麼是紫砂? 紫砂,是宜興的特色礦產,主要結構有石英、黏土、雲母、赤鐵礦,泥料性質特殊,具透氣性、石英容易成形、黏土有利於雕塑的特質,故造就了茶人喜愛的紫砂壺。 紫砂開採在1955年七月之前,都是個體戶透過人工露天方式開採,開採位置均位於礦源表面;在1955年七月之後,當地政府成立了「宜興採礦
Thumbnail
「爸爸說,希望我們有天能回家做茶壺,和其他兄姐一起延續這項傳統工藝,並且將茶陶文化推廣給更多人。」緣起自父親陳金城老先生的想願,實現於陳俞壯夫妻倆共同的堅持,從小型工作室、全臺行走自銷、市集固定攤位,直到開設實體店面,這是鶯歌「君俞陶陶坊」長達三十多年的築夢路。
Thumbnail
「爸爸說,希望我們有天能回家做茶壺,和其他兄姐一起延續這項傳統工藝,並且將茶陶文化推廣給更多人。」緣起自父親陳金城老先生的想願,實現於陳俞壯夫妻倆共同的堅持,從小型工作室、全臺行走自銷、市集固定攤位,直到開設實體店面,這是鶯歌「君俞陶陶坊」長達三十多年的築夢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