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 ─ 陳曼生(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陳鴻壽

生於清乾隆33年(1768),死於道光2年(1822),錢塘人,字頌、子恭,號曼生、老曼、夾谷亭長、種榆道人等,齋館有翼齋、石經樓、種榆仙館、曼陀羅館、桑理連館、阿曼陀室。

其父名京,字次馮,科考不順,經營銅礦失敗,貧歸鄉里,曼生與其弟寄居海昌舅家,其舅蔚堂,教以詩文,早年因貧,以書記遊於幕府。

乾隆60年(1793)阮元接任浙江學正,曼生被阮元延攬入幕,此後隨阮元官遊各地,嘉慶3年(1798)阮元回京,曼生隨入京城。在京兩年,期間得以問津國朝前輩及各方才智,並得黃易、桂未谷相授,金石考據,篆刻書畫皆視野大開,奠定一代書家,名列西冷八家。

嘉慶6年(1801)曼生拔貢,7年入京朝考分發廣東,因其父病故,請奏留江南服闋(回原籍服喪三年),10年南下廣東履位,嘉慶11年(1806)被兩江總督鐵保調回江南任河工。7月華冠為其作39歲畫像,族弟陳文述《頤道堂文鈔》〈從兄翼盦先生三十九歲像讚〉內有:「作器能銘,登高能賦」之句,可知當時曼生齋館名為翼齋,已有做壺,並提壺銘。
(文三之一)






附圖(B001): 高: 95mm 長: 183mm 寬: 118mm

附圖(B001): 高: 95mm 長: 183mm 寬: 118mm








此二壺朱泥老練,細膩紅潤,作工精緻。底鈐「翼齋」、「柏原」兩個小印。

此二壺朱泥老練,細膩紅潤,作工精緻。底鈐「翼齋」、「柏原」兩個小印。




嘉慶11年(1806)曼生族弟陳文述編著《頤道堂文鈔》,第三冊之〈從兄翼盦先生三十九歲像讚〉提及曼生「作器能銘,登高能賦」。

此二壺底鈐「翼齋」、「柏原」小印,應是斯時的作品。

「柏原」應為活躍於18世紀及19世紀初的砂壺高手邵柏原。










附圖(B002): 高: 102mm 長: 136mm 寬: 68mm

附圖(B002): 高: 102mm 長: 136mm 寬: 68mm








底鈐「翼齋」小印

底鈐「翼齋」小印




此壺段泥細潤老陳,壺型典雅,工藝精熟,底鈐「翼齋」小印,無製壺者名款。壺身一邊泥繪山水人物,另邊銘刻:「酌來寒夜當酒,客去舌本留香」。

嘉慶11年(1806),族弟陳文述讚其「作器能銘」,曼生於嘉慶7-9年,服喪三年,此壺有可能為此時期的作品,值得探研。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叡堂的沙龍
3會員
9內容數
關於宜興紫砂壺的個人收藏。
文叡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17
1970年代初期 宜興紫砂大致上還沿續于文化大革命的氛圍中,有許多時代特徵明顯的作品傳世。筆者認為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宜興紫砂雖沒什麼進展可言,但還能夠維持傳統工藝的基本架構,讓紫砂工作者有更多時間去磨練工夫與技巧。
Thumbnail
2023/12/17
1970年代初期 宜興紫砂大致上還沿續于文化大革命的氛圍中,有許多時代特徵明顯的作品傳世。筆者認為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宜興紫砂雖沒什麼進展可言,但還能夠維持傳統工藝的基本架構,讓紫砂工作者有更多時間去磨練工夫與技巧。
Thumbnail
2023/12/16
曼生是否曾親手製壺?一直是曼壺研究者不斷的話題。
Thumbnail
2023/12/16
曼生是否曾親手製壺?一直是曼壺研究者不斷的話題。
Thumbnail
2023/12/16
近代收藏曼生壺最出名者,首推中國書畫家唐雲(1910-1993),一生收藏8把曼生壺,年老時將其書房稱為「八壺精舍」,死後將這8把曼生壺捐給國家,浙江省政府1999年為其建一藝術館於西湖畔,佔地7000平方米,亦稱為「八壺精舍」。
Thumbnail
2023/12/16
近代收藏曼生壺最出名者,首推中國書畫家唐雲(1910-1993),一生收藏8把曼生壺,年老時將其書房稱為「八壺精舍」,死後將這8把曼生壺捐給國家,浙江省政府1999年為其建一藝術館於西湖畔,佔地7000平方米,亦稱為「八壺精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近代收藏曼生壺最出名者,首推中國書畫家唐雲(1910-1993),一生收藏8把曼生壺,年老時將其書房稱為「八壺精舍」,死後將這8把曼生壺捐給國家,浙江省政府1999年為其建一藝術館於西湖畔,佔地7000平方米,亦稱為「八壺精舍」。
Thumbnail
近代收藏曼生壺最出名者,首推中國書畫家唐雲(1910-1993),一生收藏8把曼生壺,年老時將其書房稱為「八壺精舍」,死後將這8把曼生壺捐給國家,浙江省政府1999年為其建一藝術館於西湖畔,佔地7000平方米,亦稱為「八壺精舍」。
Thumbnail
陳鴻壽 合歡與乳鼎,是明顯的錯誤,亦或隱晦的暗語。
Thumbnail
陳鴻壽 合歡與乳鼎,是明顯的錯誤,亦或隱晦的暗語。
Thumbnail
陳鴻壽 壺三把,銘刻「茶香一屋,左右修竹」、「苦茶久飲可以益思」、「田家屋上 山窓依樣」,田園耕讀之情,清雅聞香。
Thumbnail
陳鴻壽 壺三把,銘刻「茶香一屋,左右修竹」、「苦茶久飲可以益思」、「田家屋上 山窓依樣」,田園耕讀之情,清雅聞香。
Thumbnail
陳鴻壽:生於清乾隆33年(1768),死於道光2年(1822),錢塘人,字頌、子恭,號曼生、老曼、夾谷亭長、種榆道人等,齋館有翼齋、石經樓、種榆仙館、曼陀羅館、桑理連館、阿曼陀室。其父名京,字次馮,科考不順,經營銅礦失敗,貧歸鄉里,曼生與其弟寄居海昌舅家,其舅蔚堂,教以詩文,早年因貧,以書記遊於幕府
Thumbnail
陳鴻壽:生於清乾隆33年(1768),死於道光2年(1822),錢塘人,字頌、子恭,號曼生、老曼、夾谷亭長、種榆道人等,齋館有翼齋、石經樓、種榆仙館、曼陀羅館、桑理連館、阿曼陀室。其父名京,字次馮,科考不順,經營銅礦失敗,貧歸鄉里,曼生與其弟寄居海昌舅家,其舅蔚堂,教以詩文,早年因貧,以書記遊於幕府
Thumbnail
雙硯共置一木盒中。硯色青黑。均兩面磨治而周側留斧鑿痕。
Thumbnail
雙硯共置一木盒中。硯色青黑。均兩面磨治而周側留斧鑿痕。
Thumbnail
端石,色灰紫。面刻「井」字陽文,池上雕守宮。
Thumbnail
端石,色灰紫。面刻「井」字陽文,池上雕守宮。
Thumbnail
端石,色灰褐,遍體青花。形方長,硯面池端有長方板狀凸起。
Thumbnail
端石,色灰褐,遍體青花。形方長,硯面池端有長方板狀凸起。
Thumbnail
前情提要 上篇談到故宮毀損的三件瓷器文物,過沒幾天又被前任職人士爆料,故宮竟然主動將「蘭千山館」寄存借展於院內的作品全數退回藏家!就我看來這是比打破三件文物更大的損失,至於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樣用藝術收藏市場的觀點來幫各位解析。
Thumbnail
前情提要 上篇談到故宮毀損的三件瓷器文物,過沒幾天又被前任職人士爆料,故宮竟然主動將「蘭千山館」寄存借展於院內的作品全數退回藏家!就我看來這是比打破三件文物更大的損失,至於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樣用藝術收藏市場的觀點來幫各位解析。
Thumbnail
隆禧穿過一片林子,只見水邊楊柳低垂,一座飛簷亭裡坐著三個人,除了索額圖和格爾芬,還有一紅衣喇嘛,手中橫抱札木聶六弦琴,一邊彈奏,一邊含笑望著亭外水邊幾個翩然起舞妙齡少女。她們身上衣著雖是藏人長衣式樣,實則不過薄絲裁成,一眼都能望見裡頭貼身小衣,渾身上下幾乎半裸,腰間緊紮五顏六色錦緞腰帶,極是耀眼。
Thumbnail
隆禧穿過一片林子,只見水邊楊柳低垂,一座飛簷亭裡坐著三個人,除了索額圖和格爾芬,還有一紅衣喇嘛,手中橫抱札木聶六弦琴,一邊彈奏,一邊含笑望著亭外水邊幾個翩然起舞妙齡少女。她們身上衣著雖是藏人長衣式樣,實則不過薄絲裁成,一眼都能望見裡頭貼身小衣,渾身上下幾乎半裸,腰間緊紮五顏六色錦緞腰帶,極是耀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