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生 (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陳鴻壽

近代收藏曼生壺最出名者,首推中國書畫家唐雲(1910-1993),一生收藏8把曼生壺,年老時將其書房稱為「八壺精舍」,死後將這8把曼生壺捐給國家,浙江省政府1999年為其建一藝術館於西湖畔,佔地7000平方米,亦稱為「八壺精舍」。曼生後期作壺雖多,但砂壺為日常之用且易碎,再經多次戰禍,如今所餘確實不多。 曼生死後,曼壺聲名日盛,文人雅士需求益殷,故以後人仿作持續不斷,如何判定真偽?確是收藏家的一大考驗。本人賞壺藏壺時逾50年,期間陸續收藏一些曼生壺,真偽皆有,今挑幾把刊出,以享曼壺同好。

(文:三之三)







附圖(B011): 高: 72mm 長: 187mm 寬: 127mm

附圖(B011): 高: 72mm 長: 187mm 寬: 127mm









曼壺聲名大噪後,欲與曼生合作的陶工應該不少。此壺胎泥、器形、製壺手法皆類似楊彭年。但從各處線條細看,不難發現其實不同,彭年制壺線條較為圓潤柔軟,壺體較飽滿而不生硬。此壺不知何人所製,沒有鈐印款識,壺身銘刻「水味甘 茶味苦 養生方 勝鐘乳 曼生銘」,確為曼生字跡。






曼生銘

曼生銘




















附圖(B012): 高: 55mm 長: 137mm 寬: 195mm

附圖(B012): 高: 55mm 長: 137mm 寬: 195mm








此壺無鈐印作者名章。胎泥調配甚佳,製壺手藝亦可,但整體壺型偏弱。曼生臨壺揮刀,銘刻「書法坡仙不碍肥 曼公銘」一語雙關,妙甚!







曼公銘

曼公銘










raw-image


=VENRAYDON= 18世紀 ─ 陳曼生(六)


avatar-img
3會員
9內容數
關於宜興紫砂壺的個人收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叡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此壺紫砂調泥堅細樸緻。曼生壺式計多少?眾說紛紜,有說18式,有說20式,近人季野先生匯整各家資料,整理出38式。但其內還是沒有此壺的款式,可見曼壺式樣確實不少。
陳鴻壽 嘉慶14年(1809)曼生調任贛榆代理縣宰,在職二年,有令名。《贛榆縣治》為其立傳。嘉慶16年(1811)3月29日任溧陽縣宰,開始使用「阿曼陀室」壺印,也開啟了曼生壺最輝煌的時期,至嘉慶22年(1817)轉任河工,計任溧陽縣宰6年。 嘉慶19年(1814)時逢大旱,遍地災傷,曼生賑貧救
陳鴻壽 合歡與乳鼎,是明顯的錯誤,亦或隱晦的暗語。
陳鴻壽 壺三把,銘刻「茶香一屋,左右修竹」、「苦茶久飲可以益思」、「田家屋上 山窓依樣」,田園耕讀之情,清雅聞香。
陳鴻壽:生於清乾隆33年(1768),死於道光2年(1822),錢塘人,字頌、子恭,號曼生、老曼、夾谷亭長、種榆道人等,齋館有翼齋、石經樓、種榆仙館、曼陀羅館、桑理連館、阿曼陀室。其父名京,字次馮,科考不順,經營銅礦失敗,貧歸鄉里,曼生與其弟寄居海昌舅家,其舅蔚堂,教以詩文,早年因貧,以書記遊於幕府
陽羨茗壺系 ─ 董翰: 「號後谿 始造菱花式,已殫工巧」(錄自明 周高起《陽羨茗壺系》)。 此壺樸素而優雅,造型簡約大方,調砂略粗,具有16世紀上葉宜興紫砂壺的特點, 工藝精緻。壺底鈐【董翰】,應為名家遺物。
此壺紫砂調泥堅細樸緻。曼生壺式計多少?眾說紛紜,有說18式,有說20式,近人季野先生匯整各家資料,整理出38式。但其內還是沒有此壺的款式,可見曼壺式樣確實不少。
陳鴻壽 嘉慶14年(1809)曼生調任贛榆代理縣宰,在職二年,有令名。《贛榆縣治》為其立傳。嘉慶16年(1811)3月29日任溧陽縣宰,開始使用「阿曼陀室」壺印,也開啟了曼生壺最輝煌的時期,至嘉慶22年(1817)轉任河工,計任溧陽縣宰6年。 嘉慶19年(1814)時逢大旱,遍地災傷,曼生賑貧救
陳鴻壽 合歡與乳鼎,是明顯的錯誤,亦或隱晦的暗語。
陳鴻壽 壺三把,銘刻「茶香一屋,左右修竹」、「苦茶久飲可以益思」、「田家屋上 山窓依樣」,田園耕讀之情,清雅聞香。
陳鴻壽:生於清乾隆33年(1768),死於道光2年(1822),錢塘人,字頌、子恭,號曼生、老曼、夾谷亭長、種榆道人等,齋館有翼齋、石經樓、種榆仙館、曼陀羅館、桑理連館、阿曼陀室。其父名京,字次馮,科考不順,經營銅礦失敗,貧歸鄉里,曼生與其弟寄居海昌舅家,其舅蔚堂,教以詩文,早年因貧,以書記遊於幕府
陽羨茗壺系 ─ 董翰: 「號後谿 始造菱花式,已殫工巧」(錄自明 周高起《陽羨茗壺系》)。 此壺樸素而優雅,造型簡約大方,調砂略粗,具有16世紀上葉宜興紫砂壺的特點, 工藝精緻。壺底鈐【董翰】,應為名家遺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唐 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siau,長亭酒一瓢phiau5。 殘雲歸太華, 疏雨過中條thiau5。 樹色隨山迥, 河聲入海遙iau5。(隨山 一作:隨關) 帝鄉明日到, 猶自夢漁樵tshiau5。 明日就到京都入仕,但古人猶自作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大家都聽過「茅山道士」,但聽過茅君故事的人不多吧? 茅山之所以為道教聖地,就是因為茅君的緣故。 茅君本名茅盈,字叔申。普遍相信是咸陽人士……看到咸陽這兩字就要有警覺。這名稱過了某個時期之後幾乎就不被使用了。這些故事,便是從秦朝年間開始說起。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關於中國出土古董,介紹了明器與窖藏文物的歷史和背景。文章並對出土物品的特點做了詳細描述,是一篇適合古董愛好者閱讀的文章。
Thumbnail
辛志平校長故居。志工為訪客解說古蹟,同時將插花的手藝,應用於服務的處所。市府修剪園內叢竹,維護古蹟行動踏實。廢棄的竹枝葉,搭配空酒瓶完成的盆花,具環保觀念。深色酒瓶穩重襯托綠竹輕盈,盆花突破米黃、咖啡等和室色系,讓沉寂室內有了盎然綠意。「竹」代表高風亮節、虛懷若谷,盆花正如辛校長的穩重廉潔人格。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茶具的歷史發展,從最早的泡茶方式到茶壺的進化,並著重介紹了一款具有歷史特色的茶壺,對於喜歡中國茶文化的人士來說,會是一份有趣且充滿知識的閱讀。
Thumbnail
玉堂春瓶在清代景德鎮的燒製當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美學價值。本文將深入探討玉堂春瓶在當時社會、政治和技術背景下的燒製過程和創新之處,並分析其紋飾、器型和工藝特點,以及與其他器型的關係。
Thumbnail
  ◇   加熱到適當溫度的水從纖細的壺嘴中傾入到裝有茶葉的瓷壺裡,瞬間熱水浸潤乾燥過的茶葉時,升起的清香不一會就充斥整個空間,在空中與甜膩的點心香氣融合為一體。   「呼……」   「來,這是木塔這邊盛產的果實點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唐 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siau,長亭酒一瓢phiau5。 殘雲歸太華, 疏雨過中條thiau5。 樹色隨山迥, 河聲入海遙iau5。(隨山 一作:隨關) 帝鄉明日到, 猶自夢漁樵tshiau5。 明日就到京都入仕,但古人猶自作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大家都聽過「茅山道士」,但聽過茅君故事的人不多吧? 茅山之所以為道教聖地,就是因為茅君的緣故。 茅君本名茅盈,字叔申。普遍相信是咸陽人士……看到咸陽這兩字就要有警覺。這名稱過了某個時期之後幾乎就不被使用了。這些故事,便是從秦朝年間開始說起。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關於中國出土古董,介紹了明器與窖藏文物的歷史和背景。文章並對出土物品的特點做了詳細描述,是一篇適合古董愛好者閱讀的文章。
Thumbnail
辛志平校長故居。志工為訪客解說古蹟,同時將插花的手藝,應用於服務的處所。市府修剪園內叢竹,維護古蹟行動踏實。廢棄的竹枝葉,搭配空酒瓶完成的盆花,具環保觀念。深色酒瓶穩重襯托綠竹輕盈,盆花突破米黃、咖啡等和室色系,讓沉寂室內有了盎然綠意。「竹」代表高風亮節、虛懷若谷,盆花正如辛校長的穩重廉潔人格。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茶具的歷史發展,從最早的泡茶方式到茶壺的進化,並著重介紹了一款具有歷史特色的茶壺,對於喜歡中國茶文化的人士來說,會是一份有趣且充滿知識的閱讀。
Thumbnail
玉堂春瓶在清代景德鎮的燒製當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美學價值。本文將深入探討玉堂春瓶在當時社會、政治和技術背景下的燒製過程和創新之處,並分析其紋飾、器型和工藝特點,以及與其他器型的關係。
Thumbnail
  ◇   加熱到適當溫度的水從纖細的壺嘴中傾入到裝有茶葉的瓷壺裡,瞬間熱水浸潤乾燥過的茶葉時,升起的清香不一會就充斥整個空間,在空中與甜膩的點心香氣融合為一體。   「呼……」   「來,這是木塔這邊盛產的果實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