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心靈散步。田野與歷史間的時光軌跡。從馬卡道族到天堂之路

raw-image


「我好像只想畫一張畫,畫裡重疊著縱谷不同季節的景象,春夏秋冬,空白的畫布一次一次改換,彷彿想留住時間和歲月。」—蔣勳

一直覺得池上這個地名有一種動態感,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來池上時,根本不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當時池上還是一座寧靜純樸的鄉村而已,沒有遊客,只有農家與生活感。

後來,一直來到池上這個地方,發現池上是個多元族群融合之地,雖然是鄉村,卻像極了台灣的歷史縮影,池上真正開始開發大概在清朝道光年間,距離現在還不到200年,原來居住在屏東的西拉雅族人陸續因為環境受到壓迫而遷徙至關山、池上一帶,這些西拉雅人也被考證應該是馬卡道族,是最早來到池上的族群。

平埔族的大遷徙,真的可以說是台灣史很重要的歷史痕跡。

之前,曾經在池上吃過一場阿美族盛宴,那是遷徙到池上的恆春阿美族的後代,是第五代了,在享用前,主人跟我們述說著他們家族百年前的遷徙故事,恆春的阿美族為了生存,翻山越嶺的,來到了現在池上的大坡池一代,恆春阿美族遷徙的原因,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牡丹社事件,而我吃過的那一場阿美族盛宴的地點,就在主人家的老厝,地點就在池上的大埔村。

大埔村是個相當相當純樸安靜的池上社區,十多年前來池上,都住在這附近的民宿,每天一大早就在田野中央醒來,然後騎著單車馳騁在遼闊大地上,池上那時還不甚出名,記得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喜愛與感受騎車在池上田野裡的感受。

raw-image

後來回池上,我都習慣性的喜歡從大埔村的自行車道開始環繞池上,我很喜歡日本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漫畫-小森時光,有漫畫也有改編成電影,我都非常喜歡,故事主要在描述主角遠離城市,來到森林裡的鄉村,獨立自給自足的故事,自己種田與各種作物,並隨著四季更迭,並以各種當季的食材,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生活。

稻子是聽人的腳步聲長大的,就是在作品裡,女主角自己種稻插秧拔草,走過田間時說過的話。

從大埔村開始的自行車道正好可以見到從海岸山脈到中央山脈間的稻野展望,雖然沒有伯朗大道一代的遼闊,但是卻更能感受到農家與田野、水圳與稻田之間的關係,一路騎就會到池上的景點與地標之一......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9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京都與台灣散步。也及緩慢。閱讀。喫茶。山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68會員
62內容數
閱讀散步人與京都迷,喜愛以走路來觀察大城小鎮,喜愛以閱讀為支點,探索腳下走過的世界,喜愛緩慢與記憶之間的祕密,此專欄將用來分享關於台灣各地與京都的散步,以步行、閱讀、咖啡、山行來拼貼出眼中的微小與巨大,以緩慢與文字的速度,一起找尋一條回家的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