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夢,一起作春秋大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老同學曾來信說:「再度憶及自己可憐的理想,今日成了夢想」。

其實,夢想像孩子一樣,要養才會大。沒結婚的廖和敏伙伴比喻的很好「有人說夢會破滅,那是因為沒有好好養它,夢像孩子,誕生之後要好好養,用心養,才會長得好,長得壯,經得起風吹雨打。」

  從學生起,我就常被同學們以「浪漫的理想主義者」稱之。可是我覺得很冤枉,因為我認為我的每個所謂的「夢想」,其實都是切實可行,基本上我是個很實際的人,做事講求效率,怎麼會被誤以為像不食人間煙火般的夢想家?

  廖和敏說:「年輕時,我們只算能夠得到的,但人到中年,可就不能只再算得到的,還得學會算付出的成本,否則當上一個公司的總裁,一年薪水賺一千萬元,但是沒法去參加好友的生日派對和看一瑒喜歡的電影,又如何?」

 追求生活品質是無止境的,物質的需求是可以衡量的,但是生命的品質再不開始細究損失更大,很多進入中年期的人忽然瞭解到生活與生命的差異-年輕時「討生活」,一天天付出不覺得什麼,那知唯一的生命歷程就是那一天天的生活纍積而成的!

  有人說,中年是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因為時到中年會重新評價夢想與現實,人們發現時不我予,生命在指間流逝,生活在不斷重覆,很多事情再不去做就稍縱即逝,大有「現在不做,可能永遠就沒有機會去做」的急切感受,這使得中年人往往做出令人吃驚的決定。於是有人出家、有人拋下高薪工作去當義工、有人轉行、有人離婚……

  對於一般芸芸眾生來說,年紀愈大或許不完全確定生命中要什麼,但是不要什麼就愈來愈清晰了。

 

曠野中呼喚

 

每次看著一群一群荒野伙伴興奮地開會討論,熱情地籌備各種不同的荒野志工訓練梯隊,當費盡心血的招生簡章出爐,我總會有一種在曠野中呼喚的感覺。

沒錯,是呼喚,更確切的形容,是召喚。

我們試圖在廣漠喧嚷的世界中呼喚,尋求同伴,讓彼此覺得不孤單以及相互取暖,得到足夠的動力堅定地往前走去。

 

每當訓練結束,聽著新伙伴的分享,在那充滿感動與喜悅的話語中,我腦海中總會浮起傑克倫在野性的呼喚書中的那主角大狼狗白克。在阿拉斯加的雪地裡,他聽見了一聲聲的呼喚,彷彿叫醒了他生命本能深處的某種悸動,牠血液加速起來,他想跟著那些熟悉的聲音去一探究竟。

 

來自荒野的呼喚,來自生命源頭的呼喚。

親愛的朋友,您傾聽了嗎?您回應了嗎?

這麼多年來看到數以千計的荒野伙伴回應了這種呼喚,我看到,也確定,如果你回應了內心的召喚,而且這召喚是對別人有好處,是為了公益與理想在付出,那麼,不要管夠不夠聰明能幹,有沒有錢,有沒有知名度,勇敢跨出第一步,回應這召喚,放手去做,其他需要的東西,上天必然會給你。

因為有愛,因為有願,一個人就能發揮想像不到的巨大力量

 

那裏有陰影,那裏就有光

 

這幾年,從全世界,到各個國家,到個人,都瀰漫者焦慮與不確定的感覺,從個人喪失自信開始,到對他人,對社會都失去了信任感。

幸好,在荒野裏,因為一直有愛在流動,所以我們在一片低迷中,仍能成長。

我不太喜歡說漂亮的話,也不太相信什麼偉大的功勳與不可置疑的計劃,令我感動與覺得瀰足珍貴的是伙伴們默默地耕耘,小小的付出。在荒野裏的每一個人,就像叢林裡植物尖端的生長點一般,雖然小小的,毫不起眼,但卻活力萬千地往四面八方伸展枝椏,這生長點是造成萬千巨木不斷成長的動力。

 

我當然知道,在荒野這麼一個豐富多樣的環境中,不同的意見一定是必然的,因此面對不同意見爭執時的困擾,相信各位伙伴都經驗過。

小時候看過一個故事。

有兩個和尚意見不同有所爭執,甲和尚去找老和尚評理,老和尚說「你對!」,乙和尚過不久也去爭取老和尚的奧援,老和尚也向乙和尚說「你對!」後來甲乙兩和尚知道了,一起去找老和尚理論,老和尚又說:「你們都對!」

這是怎麼回事?

是不是當一個人內心能容納兩種互相衝突的意見,這個人便開始變得成熟了?是否因為某一層次的矛盾會在另一個層次中達到諒解?

對於荒野保護協會的願景,或者對於宗旨與目標而言,我深深瞭解到,絕不是在單一領域的努力,就可以達到保護環境、永續健康生活的目的。

因此,對荒野而言,只要你願意秉持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帶頭行動,這種因為行動帶來的人的改變,觀念的改變,就是荒野前進的唯一方向與指標。

因此,只要我們懷抱對自然萬物真誠的關愛,採用溫和且善意的方式,那麼你願意去上街頭也好,你願意從帶領兒童在自然裏玩耍也好,你願意遊說政府官員民意代表也好,你願意做生態調查與研究也好……一切的一切,在我看來,都不是互相排斥與不相容的,我想再重申一次,任何再微小的行動,不管任何領域,對複雜且環環相扣的宇宙萬事萬物而言,都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重點是,荒野伙伴的態度是「我願意去……」而不是「你為什麼不……」

 

前些日子因為SARS吧,我找出「藥師佛本願經」重新閱讀,令我深深動容的是,經書中那種質樸的發願。發願的來源是愛,是慈悲,是自我承諾的行動力。多年來,我一直以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來比喻荒野保護協會以組織生根發展的宏願。

傳說,觀世音曾發下「若有一人未能得救,而放棄了拯救世人的決心,便甘願粉身碎骨」的宏願,可是世間的苦難實在是太多太巨大了,當觀世音菩薩因為心力交瘁而決定放棄當初的誓言,他的肉身也因此將粉身碎骨化為萬千時,釋迦牟尼佛以大法力加持,把觀世音變成千手千眼,使他擁有更大的能力去完成聞聲救苦的大願。這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的由來。

荒野保護協會就是發下宏願的觀世音,每個義工就是他的千眼千手之一,我們的心願很大,但是分散各處的千手千眼會從最細微的地方做起。

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荒野未來的可能性,就在你我的決心與行動上,讓我們一起來努力。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時候很喜歡看鹿橋的「未央歌」,對於其中四面八方來的英雄好漢共同譜成的友情之曲深深嚮往。或許小說中,以及許多武俠小說中那種俠義之情的浪漫表現,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希望完全排徐金錢利害關係的源頭吧? 我向來自認為是害羞內向的人,不善於結交新朋友,但卻是個很念舊的人,貪心的希望能保有每個交往過的老朋友。
雖然老年憂鬱症這些年在高齡照護中開始被關注,但是以整體而言,年紀愈大其實愈快樂。 以精神層面來說,也許是他們已經體會到簡單的樂趣,對當下每個時刻,每個遭遇,都能要安安靜靜地去感受,不再追求虛妄的目標,不再渴求數量極大化與外在的熱鬧,而是讓內心可以仔細品嘗此時此刻所擁有的一切事物。 以生理結構的變
「一定要幸福喔!」   很多年前因為日劇的流行,曾經這句話也成了許多人的道別語。但是,什麼是幸福的來源?   我們看了多少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腰纒萬貫名門巨賈,或權傾一時的單位主管,他們真的比一般人容易尋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嗎?   仔細想想,我們要想使日子過得幸福,與整個社會國家並沒有太大關係
資深的傳記作家楊艾俐在紀州庵文學森林針對傳記寫作的演講中主張,人人都可以寫傳記,不必是個大人物,因為即使是一粒小水滴,也可以映照世界。她說:「歷史是宏觀,時代是長河,傳記是時代的小小身影,是一個人對家庭、企業、社會、國家的貢獻。人們從個人傳記得到的啟示,不下從宏觀歷史得來的經驗,甚至更超出一個時代所
日本有一份研究報告以走路的速度來評估老年人的健康程度。發現2017年的高齡人口走路速度明顯比過去同齡的人還快。比如2007年85歲以上男性步行速度每秒約80公分,到了2017年增加到每秒110公分。 其實前些年在歐美地區也有關於熟齡人口走路速度與健康及壽命關係的長期且大規模研究,發現在眾多健康指標
種樹很好,因為樹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扮演關鍵的角色。 近年因為淨零碳排的目標,造林減碳成為顯學,世界各國也紛紛響應「種一兆棵樹」的運動,有大企業家也在聯合國大會宣示:「我們需要種一兆棵樹,用來吸收全球三分之二的碳排。」 但是,問題是,要種在哪裡? 有人統計,若把各國政府或者各個企業與組織
小時候很喜歡看鹿橋的「未央歌」,對於其中四面八方來的英雄好漢共同譜成的友情之曲深深嚮往。或許小說中,以及許多武俠小說中那種俠義之情的浪漫表現,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希望完全排徐金錢利害關係的源頭吧? 我向來自認為是害羞內向的人,不善於結交新朋友,但卻是個很念舊的人,貪心的希望能保有每個交往過的老朋友。
雖然老年憂鬱症這些年在高齡照護中開始被關注,但是以整體而言,年紀愈大其實愈快樂。 以精神層面來說,也許是他們已經體會到簡單的樂趣,對當下每個時刻,每個遭遇,都能要安安靜靜地去感受,不再追求虛妄的目標,不再渴求數量極大化與外在的熱鬧,而是讓內心可以仔細品嘗此時此刻所擁有的一切事物。 以生理結構的變
「一定要幸福喔!」   很多年前因為日劇的流行,曾經這句話也成了許多人的道別語。但是,什麼是幸福的來源?   我們看了多少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腰纒萬貫名門巨賈,或權傾一時的單位主管,他們真的比一般人容易尋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嗎?   仔細想想,我們要想使日子過得幸福,與整個社會國家並沒有太大關係
資深的傳記作家楊艾俐在紀州庵文學森林針對傳記寫作的演講中主張,人人都可以寫傳記,不必是個大人物,因為即使是一粒小水滴,也可以映照世界。她說:「歷史是宏觀,時代是長河,傳記是時代的小小身影,是一個人對家庭、企業、社會、國家的貢獻。人們從個人傳記得到的啟示,不下從宏觀歷史得來的經驗,甚至更超出一個時代所
日本有一份研究報告以走路的速度來評估老年人的健康程度。發現2017年的高齡人口走路速度明顯比過去同齡的人還快。比如2007年85歲以上男性步行速度每秒約80公分,到了2017年增加到每秒110公分。 其實前些年在歐美地區也有關於熟齡人口走路速度與健康及壽命關係的長期且大規模研究,發現在眾多健康指標
種樹很好,因為樹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扮演關鍵的角色。 近年因為淨零碳排的目標,造林減碳成為顯學,世界各國也紛紛響應「種一兆棵樹」的運動,有大企業家也在聯合國大會宣示:「我們需要種一兆棵樹,用來吸收全球三分之二的碳排。」 但是,問題是,要種在哪裡? 有人統計,若把各國政府或者各個企業與組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打算怎樣渡過? 以下這個提案如何? 五感並用地好好感受、好好享受、好好領受每一個微小而幸福的瞬間—— - 陽光穿過雲層灑落在臉上 - 聽聽室外大自然的聲音 - 聞著花香放鬆心情 - 吃自己想吃的美食 - 看到家人滿足的笑容 - 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的真實與平衡,提到了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需求,以及追求圓滿生活的目標,對於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提出了考驗。文章中對生命的掙扎和迷失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理想是個人的執著,而通想是一般世俗人,普遍又普通的看法! 比如在我的年代,考上大學是一個理想,如今大學畢業只是個通想。 有理想是件好事嗎?未必見得吧!看過一些人,為了理想,犧牲不少東西。如果有這麼一個天平,一邊是理想,一邊是犧牲,那犧牲比理想還重時,這個理想還有存在的價值嗎?而可悲的是,犧牲是一
Thumbnail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我們若能像孩童般看待生命的態度,不要對自己的生命設限,那麼夢想,絕不會僅止於夢想而已。
Thumbnail
安穩的生活,我想是人生最終的目的。沒有人到老了還要為了💰來煩惱。人到了一個年紀階段都會想放下身邊事物,好好放鬆去走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想去外面世界去看看,放慢自己的生活步調好好沈澱自己的心態,面對未來的日子。有時候常常會想人為什麼而活著,我到底在現實還是夢中。如果真的是夢,那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快給我醒
我開始在反思我的人生,若不改變持續走下去,我老了回頭看我這輩子,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這個人生是這樣過,我要我在忙碌之餘,要有夢想並想辦法實踐跟完成。
Thumbnail
人生如同一場冒險 人生如同一場冒險,每一個追求夢想的旅程,都是一次對自我的挑戰。「目標不是夢想,是計劃實現夢想的過程」,這句話深深觸動著我,讓我反覆思索著人生的意義,以及我們如何面對夢想的追求。 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 在這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一種力量,它
Thumbnail
他不知道事情是怎麼開始的,怎麼就成了眾人的寵兒,人們看他的眼神再也不一樣,不只是對生物演化熱切傳道的終身職教授、不只是毫無魅力的中年大叔之一、不只是枯燥正經無害平凡的小人物,他就這麼成了眾人夢想的對象。是說,儘管來的莫名其妙,但他當然想過要被身旁的人紮紮實實地在意著,只是沒想到人數遠遠超過他能想像的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打算怎樣渡過? 以下這個提案如何? 五感並用地好好感受、好好享受、好好領受每一個微小而幸福的瞬間—— - 陽光穿過雲層灑落在臉上 - 聽聽室外大自然的聲音 - 聞著花香放鬆心情 - 吃自己想吃的美食 - 看到家人滿足的笑容 - 整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的真實與平衡,提到了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需求,以及追求圓滿生活的目標,對於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提出了考驗。文章中對生命的掙扎和迷失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理想是個人的執著,而通想是一般世俗人,普遍又普通的看法! 比如在我的年代,考上大學是一個理想,如今大學畢業只是個通想。 有理想是件好事嗎?未必見得吧!看過一些人,為了理想,犧牲不少東西。如果有這麼一個天平,一邊是理想,一邊是犧牲,那犧牲比理想還重時,這個理想還有存在的價值嗎?而可悲的是,犧牲是一
Thumbnail
相信我,凡夫中的醉夢者,年過四十,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苦痛煩惱只會愈來愈多。 因為,年紀愈大,你失去的東西,只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平靜和快樂。 例如,你會失去童年時的純真,失去享受平靜的能力,失去夢想,失去親人,愛情和友情,失去健康,失去感受平靜和擁有快樂的能力。 如果你也是凡夫中的醉夢者
我們若能像孩童般看待生命的態度,不要對自己的生命設限,那麼夢想,絕不會僅止於夢想而已。
Thumbnail
安穩的生活,我想是人生最終的目的。沒有人到老了還要為了💰來煩惱。人到了一個年紀階段都會想放下身邊事物,好好放鬆去走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想去外面世界去看看,放慢自己的生活步調好好沈澱自己的心態,面對未來的日子。有時候常常會想人為什麼而活著,我到底在現實還是夢中。如果真的是夢,那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快給我醒
我開始在反思我的人生,若不改變持續走下去,我老了回頭看我這輩子,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後悔這個人生是這樣過,我要我在忙碌之餘,要有夢想並想辦法實踐跟完成。
Thumbnail
人生如同一場冒險 人生如同一場冒險,每一個追求夢想的旅程,都是一次對自我的挑戰。「目標不是夢想,是計劃實現夢想的過程」,這句話深深觸動著我,讓我反覆思索著人生的意義,以及我們如何面對夢想的追求。 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 在這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一種力量,它
Thumbnail
他不知道事情是怎麼開始的,怎麼就成了眾人的寵兒,人們看他的眼神再也不一樣,不只是對生物演化熱切傳道的終身職教授、不只是毫無魅力的中年大叔之一、不只是枯燥正經無害平凡的小人物,他就這麼成了眾人夢想的對象。是說,儘管來的莫名其妙,但他當然想過要被身旁的人紮紮實實地在意著,只是沒想到人數遠遠超過他能想像的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