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軼聞】互嗆垃圾話

2024/01/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出處:電影《臥虎藏龍》

圖片出處:電影《臥虎藏龍》


俗話說:「打不好就怪兵器!」(誤)
武器的形制構造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方式。
例如日本刀的刀身較為細長,刀柄則是由目貫固定在刀身上。
如此結構,在使用上自然不能像拿鐵棒般甩動揮舞。

有時,武器形制也會跟流派風格或地區流行有關。

江戶時,津輕一帶流行用「丸棟」構造的刀(刀背為半月形構造)。
有傳聞當地的流派會以此施展特殊的劍術技巧。
雖然就理想上,不論什麼武器,使用者都應該要能順應其物性來恰當地使用。
不過這是就理想狀況而言.....

戰國時期的甲州一帶,流傳著一個「打輸就怪兵器」的故事。

永祿時期,甲州地方風頭最盛的武者名叫樫原長門。
樫原武藝超群,能以薙刀斬落低飛的燕子。
當時薙刀的形制較短,刀身長者不過三尺,短者僅一尺多(一尺約30公分)。
樫原所用的薙刀,柄長九尺,刀刃長一尺半。

他與人交手,總是以長擊短,時左時右、忽高忽低,令對手防不勝防。

塚原卜傳跟弟子途經當地,恰好聽聞此事。
兩人在旅店用餐,酒過三巡,就開始碎嘴。
徒弟問:「師父啊!萬一你遇到手持薙刀的對手要怎麼應對?」
卜傳回道:「哎啊.....這不是看兵器,是看個人能力嘛!遇到不懂的人啊,自然會覺得綁手綁腳,但是遇到懂的人啊!嘿嘿……」

剛好,樫原長門也帶著門人在鄰桌用餐。
樫原當下就大聲對徒弟說:「告訴你啊!『知之為知之』。不要像有的人,明明只會用劍,卻隨意論斷薙刀之術。」
卜傳聽了,也大聲說:「有的人啊,以為拿把薙刀就又長又威了。可是他一丈長的兵器,只有一尺半是刀刃。嘛,死人我是不知道啦,活人哪有那麼容易砍的(笑)。」
樫原一聽火了,直接嗆道:「塚原卜傳好大的名氣,原來也不過如此!我薙刀向來指哪砍哪,不論遇到多有名的高手也一樣會被我玩弄於股掌。」
卜傳酒杯一放,大笑道:「我看樫原長門八成是沒遇過真正的高手!況且素肌(未著甲)也就罷了,他刀身那麼短,根本薙不倒鎧甲武士,哪上得了檯面!」

眼見兩人越吵越兇。
這個說那個根本沒上過戰場,那個嗆這個只不過浪得虛名。
最後,雙方約定比武試合。

大概是被卜傳激到了。
比武一開始,樫原就把薙刀舞得猶如水車,來回割向卜傳的雙手、頭頸、足部。
還一邊「來啊!來啊!」地挑釁。
結果卻被卜傳捉到破綻,一個進步,先斬樫原前手,隨後將其一刀梟首。

據傳,甲州一帶自此少有人用小薙刀。
後來直到江戶時代,不再著甲以後,薙刀流派才又開始盛行。

唉啊,打輸就打輸,幹嘛怪兵器呢?

後記:

這則軼聞最早應是見於《武具要說》,書中詳細說明了卜傳二人的武器尺寸。
此外,卜傳還以此分析兩人的間合,以及如何以短擊長。
該軼聞的細節描寫太過詳細,並且文末提到甲州一帶因此事而棄用小薙刀也不盡合理。
應是江戶時人附會而成。

武具的形制時常會受到社會背景影響。

平安時代流行的薙刀,刀刃較長。
當時刀刃長者達五、六尺,以此便於薙掃馬足或敵人下盤。
到了戰國時代,由於戰爭型態改變,長兵器以槍為主流。
當時流行的薙刀寸法逐漸縮短,刀刃三尺就算大了。
而在江戶以後,薙刀刀刃的主流長度則在一尺半左右。

本文是節錄改寫自江戶時期的《尾府 御家中武芸はしり廻》。
這個版本中藉由卜傳與樫原的對話來說明武具形制的演變。
原文中兩人的互動實在太像比賽前互噴垃圾話的場景了,
難得看到塚原卜傳這麼嗆,筆者就趁機改寫一下。
上文兩人在旅店偶遇吵架的場景為筆者創作,但是對話在原文就那麼嗆了。


【日本武術軼聞】:

臉書粉專


參考資料:
小山隆秀〈青森県における前近代の武の伝承と変容〉
鈴木英益《尾府 御家中武芸はしり廻》
甲斐叢書刊行會《甲斐叢書》第九卷
榊田八重子〈薙刀(古武道)の沿革と新しいなぎなたについて〉

21會員
37內容數
筆者閒暇之餘喜歡擊劍。在道場習練久了也對相關的歷史有了一些認識跟研究。 這一系列的文章是筆者蒐集統整過後的一些掌故軼聞。 姑且從觀察所見寫出搏君一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