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棒球的發展在世界數一數二。除了擁有技術水準相當高的職棒聯盟外,美國大聯盟也有許多活躍的日籍好手。國際賽事方面,近來奧運、十二強及WBC等等,冠軍也都由日本隊笑納。而日本棒球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要歸功於國內社會普遍對於棒球的支持,創造出強大深厚的棒球基層,讓日本棒運能夠在世界發光發熱。
不過就像很多事情一樣,「野球」並不是打從最一開始,就是日本人人熟知的運動。作為舶來品,棒球傳入日本初期時,也經過一段萌芽期,中間甚至還曾經出現反對棒球的巨大聲浪。其中相當具代表性的一次,就屬1911年發生的「野球害毒論」。
棒球在日本的萌芽
在談到「野球害毒論」之前,首先得說明當時的背景。棒球是何時傳到日本的,雖然似乎有些不同說法,不過按照現今「野球殿堂博物館」網站的記載,則是採用美籍教師Horace Wilson在1872年第一番中學(現東京大學)教書時,也順便教了學生棒球之說。日本初期的棒運,就以校園為中心展開。
考慮到這是一項外來傳入的運動,一開始確實得仰賴許多懂外文的優秀知識分子,才能慢慢搞懂棒球的相關規則、技術等等。1894年,第一高等學校(簡稱「一高」,現東大教養學部)的球員中馬庚將「Baseball」翻譯為「野球」,正式將這個未來深深影響日本的運動項目和名化。
身為棒運先驅的第一高等學校,還曾經和橫濱的外國人球隊切磋,並且成功取勝。儘管用現今的眼光來看,對手只是在日本工作、閒暇之餘打打球的隊伍,算是草野球等級的比賽,但這卻是日本棒球史上的第一次「國際賽事」,最終由一高順利取勝。對日本而言,從零開始學習一項美國的技藝,並且還在賽場上超越了美國,讓許多人都感到非常振奮,消息也在全日本傳開,吸引越來越多人投入這項運動。
「早慶戰」的誕生
打敗「外國球隊」的一高,一度成為日本球界的王者。不過進入到20世紀,早稻田大學和慶應大學相繼擊敗一高,結束一高的稱霸,開啟了「早慶」的年代,「早慶戰」也成為了當時日本棒球最熱門的棒球賽事。在第一屆的早慶戰成員中,就包括了河野安通志、橋戶信、押川清、櫻井彌一郎等往後推廣棒運有功,且最終入選野球殿堂的成員。
1905年,早稻田在面對一高、慶應等日本國內其他球隊的賽事中,取得7戰全勝的佳績。隔年由部長安部磯雄帶隊,起程遠征美國,與史丹佛大學等隊伍交手,出賽26戰打出7勝19敗的成績。雖然戰績欠佳,但是透過實際在棒球的發源國切磋、學習,讓球員們大開眼界。遠征結束後,橋戶信就寫了《最近野球術》一書,介紹在美國學到的棒球技術。日本一些棒球的服裝、用具上也因此進行了改革。像是在初期階段,日本有的選手上場時,穿的還是日式傳統的「足袋」,但在美國行之後,讓他們知道要穿著釘鞋上場。另外還引進了像是滑壘、短打及訓練等相關技巧。
棒球的改革與爭議
除了場上事務,透過和美國大學球隊的比賽,早稻田還學到了讓觀眾一同合唱、揮舞大旗的應援方式。這作法很快取代了原先群眾隨便拍手吶喊,缺乏統一性的應援。結果,雖然場面確實變得更熱鬧,但早慶兩校除了場上球員對決,場下應援團也互相車拼,結果激烈過頭,雙方應援團在某次比賽中,甚至還分別跑到大隈重信(早稻田創立者)和福澤諭吉(慶應創立者)住宅前鬧事,使得早慶戰被迫一時終止。
失去對手的兩校,各自改成透過赴美遠征、邀約在日外國人球隊,或者乾脆邀請美國學校來日等方式繼續比賽。1907年,慶應大學邀請了Saint Louis大學來日舉辦交流賽,並且向入場球迷收取費用,這成為了日本棒球史上第一次收費的棒球賽事。
以上這些棒球上所發生的演變,用現今眼光來看或許不足為奇,但對當代某些人來講,卻是非常震撼的文化衝擊。很多人對棒運越來越加溫、及其伴隨的一些現象不能認同,好比早稻田曾經設計寫有褐色「W」字的新球衣,還有穿著釘鞋等等,被認為是鋪張奢侈的行為。而球員因為一些棒球的名義,獲得工商團體招待也受到批評。再來,打比賽賣錢收費這件事,更是有商業化嫌疑,嚴重牴觸到對於學生應該單純鑽研學問的想像。儘管因為是邀請外國球隊來日、成本比較高,需要一些額外收入來彌補,但依然不完全被接受。
當然,既然有反對意見,那就也有棒球圈人士出面,駁斥反對者的指控為無稽之談,雙方的對立就此產生。在不斷醞釀之下,讓1911年爆發了大規模的「野球害毒論」的論戰。
「野球害毒論」連載登場
所謂「野球害毒論」,係指1911年8月29日起,由《東京朝日新聞》所連載、一系列批判棒球運動的文章。作者幾乎都是有頭有臉的社會賢達,例如打頭陣的是以《武士道:日本之魂》一書享譽國際,日治時期曾經來台建立台灣糖業基礎,有「台灣砂糖之父」之稱的新渡戶稻造。而他發文時的頭銜,正是一高的校長。
新渡戶在文中批評棒球是「賤技」,比賽中充滿著算計、謀略的運動,選手們總是像個小偷一樣,繃緊神經觀察四周,找機會見縫插針,因此只有美國這種國家才會喜歡,英國、德國紳士才不會去從事。相對地,英國國球「足球(football)」常常打到鼻子、顎骨彎曲,是需要勇氣的運動,美國人就玩不來。他還說已經數不清有多少人,私下拜託他去阻止自己的學生親友接觸棒球,自己也有親戚今年入學,如果對方被棒球隊的人邀約,他一定出手阻止。
另外一位府立一中的校長川田正澂也說,棒球對學生會帶來四項弊害,包括浪費時間、身體疲勞影響唸書、以慰勞宴名義到牛肉屋和西洋料理店大吃大喝產生墮落,以及棒球都是使用右手,會造成身體發展不健全、只有右手特別發達等問題。川田還舉證,說慶應棒球隊有一位叫做「神吉」的學生,說這個人每年都名落孫山,可見得打棒球對學業有重大危害。
文部省(註)專門學務局長福原燎二郎則從制度面質疑,日本學制是參考德國制訂,每週約有30到32小時的課程,訴求在課程內平衡學生德育、智育和體育三方面成長,沒有太多多餘的時間能從事其他運動。但英、美學校制度相對鬆散,而且特別重視體育。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學生並不適合從事美國的運動。
除了這幾人之外,還有其他校長、醫師或其他身分的人,甚至是日俄戰爭的將軍乃木希典,都紛紛出面撰文批評棒球。而在連載當中,還出現了一篇名為「舊選手的懺悔」的文章,作者署名為前早稻田選手河野安通志。文章表達對於過去曾接觸棒球,穿著華美的衣服敗壞日本風氣感到懊悔,還指控早稻田向全校學生收了運動費,卻只讓選手使用運動場地和器材,更感慨當初要是沒有進到早稻田,而是選擇就讀商業學校就好了。
面對反對者的強勢批判,擁護派的自然也不甘示弱。下篇將介紹他們如何反駁這些批判,捍衛棒球的立場,論戰的背後有什麼其他目的,以及日本棒球的後續,又將如何發展。
註:文部省為曾經存在的日本中央省廳之一,管轄教育、文化、學術等範疇事務。(參考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