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tabase 一點通|搭配 PARA 做好個人知識管理 #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一篇我想要來分享,Heptabase 作為知識管理工具,其中所運作的邏輯中,是否可以用 PARA 的架構來執行知識的收納呢?也許,我們都誤解了 PARA 的真正精神!

PARA 是什麼?

首先先理解一下 P.A.R.A. 的概念,《打造第二大腦》的作者 Tiago・Forte 發明了一套名為 P.A.R.A. 的個人知識管理的系統,他區分出了四種空間,分別應存放不同現況的內容:

  • Project 專案:與目標相關的一系列任務,並有最後期限
  • Area of responsibility 領域:具有長期維持標準的活動範圍
  • Resource 資源:持續感興趣的主題
  • Archive 檔案:排除以上三種類型的不活躍項目

作者提出這套模型後,確實幫助很多人做好知識管理,但是也有另一部分的人對於這套系統格格不入。有人認為這套框架,可以整理每個階段個人的價值目標,並持續推進,但也有人在運用過這套框架後,轉移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阻力,認為系統過於複雜難以轉換,內容容易脫離掌握。

我接觸 PARA 後,有什麼領悟?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光年」是一種單位,請問「一光年」是指?

  1. 光走一年的時間
  2. 光走一年的距離
  3. 光走一年的速率
  4. 光走一年到達的位置

我幾年前開始在接觸 PARA,也是照著字面上的意思,把我接觸的事物去進行「分類」,第一次嘗試的結果下來,確實有對於自己的專案和檔案感到清晰不少,但是絕大部分的內容「分類」進四種空間後,卻很難再提取出來應用。

但直到後來我發現,PARA 跟「類別」無關,也跟專案大小「體積」無關,它是一種「距離」的概念。

你現在接觸的項目,距離你有多遠?

所以我覺得無須刻意「分類」,PARA 最常被噴的,就是四個空間轉換有太多阻力,項目會卡住無法輪轉,久而久之就變成資料墳場,但你如果用「距離」來看,可能就比較好理解。

PARA 中所提到的移動,並不是真的去搬移它

Diago・Forte 在 PARA 中提到了可以把目標 Move(轉移)的概念,雖然字面上翻成在四種空間中進行移動,但我認為並不是真的去搬移內容,而是轉換標籤或是現況

有些人說用 PARA 的轉移過程非常困難,在目標的分辨上也有一定難度,關於這些問題,我發現大家可能「誤解」了作者所提到的 move to 的概念,所謂移動,並不是真的需要把內容物移動到另一個資料夾,是移動目標物的「現況」。

在實體收納的概念,移動是指把 A 物品移動到 B 空間,但我們從數位收納的角度來看,A 物品移動到 B 空間,事實上他的所在位置是沒有變動的,變動的是路徑而已,我們真正要看的,是這個東西跟我們的「距離」。

我們拿「結婚紀念日」這個關鍵字做為案例,如果真的硬要去分類它現階段位於什麼位置,真的會搞死自己,因為這件事本來就是會隨著時間距離而變的:

  • P 專案=結婚紀念日的當天行程
  • A 領域=結婚紀念日的行程規劃
  • R 資源=結婚紀念日的參考資料
  • A 檔案=結婚紀念日的經驗封存

關於結婚紀念日這個關鍵字,平時可能落在「A 領域」,還有點距離,但是平常我們在 IG 、小紅書上面滑到的網美餐廳或是禮物的介紹,這種屬於「R 資源」的內容,就要蒐集好情報,隨著時間距離越來越近,近到出現有期限的「P 專案」階段,這時候就必須要好好規劃一下驚喜了,接下來就是距離一天一天的接近,等到紀念日一過完,這些準備的經驗過程和紀實,都會一併成為「A 檔案」進行封存,等待下一次的提取。

你說,結婚紀念日是一個固定的「目標」,它實際上所在的空間位置並沒有更換,但是隨著日期的變化,你可以感受到這個項目跟自己之間的距離感,而這種距離感沒有絕對的感受,完全因人而異。我自己的距離感受:

  • 專案:1 週~當天
  • 領域:3 個月~1 週
  • 資源:3 個月以上
  • 檔案:當天過後

PARA 中所提到的移動,並不是真的去搬移它

Diago・Forte 在 PARA 中提到了可以把目標 Move(轉移)的概念,雖然字面上翻成在四種空間中進行移動,但我認為並不是真的去搬移內容,而是轉換標籤或是現況

有些人說用 PARA 的轉移過程非常困難,在目標的分辨上也有一定難度,關於這些問題,我發現大家可能「誤解」了作者所提到的 move to 的概念,所謂移動,並不是真的需要把內容物移動到另一個資料夾,是移動目標物的「現況」。

在實體收納的概念,移動是指把 A 物品移動到 B 空間,但我們從數位收納的角度來看,A 物品移動到 B 空間,事實上他的所在位置是沒有變動的,變動的是路徑而已,我們真正要看的,是這個東西跟我們的「距離」。

我們拿「結婚紀念日」這個關鍵字做為案例,如果真的硬要去分類它現階段位於什麼位置,真的會搞死自己,因為這件事本來就是會隨著時間距離而變的:

  • P 專案=結婚紀念日的當天行程
  • A 領域=結婚紀念日的行程規劃
  • R 資源=結婚紀念日的參考資料
  • A 檔案=結婚紀念日的經驗封存

關於結婚紀念日這個關鍵字,平時可能落在「A 領域」,還有點距離,但是平常我們在 IG 、小紅書上面滑到的網美餐廳或是禮物的介紹,這種屬於「R 資源」的內容,就要蒐集好情報,隨著時間距離越來越近,近到出現有期限的「P 專案」階段,這時候就必須要好好規劃一下驚喜了,接下來就是距離一天一天的接近,等到紀念日一過完,這些準備的經驗過程和紀實,都會一併成為「A 檔案」進行封存,等待下一次的提取。

你說,結婚紀念日是一個固定的「目標」,它實際上所在的空間位置並沒有更換,但是隨著日期的變化,你可以感受到這個項目跟自己之間的距離感,而這種距離感沒有絕對的感受,完全因人而異。我自己的距離感受:

  • 專案:1 週~當天
  • 領域:3 個月~1 週
  • 資源:3 個月以上
  • 檔案:當天過後

Heptabase 中運用的 PARA 技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 Heptabase 的功能欄位中,可能隱藏了開發團隊在設計一套工具的邏輯理念跟伏筆(也許這是我的過度解讀,但是請接著看下去,我來說明一下我的觀點):

Heptabase 功能欄位

Heptabase 功能欄位

在功能欄位的順序中從上而下依序是,日記、地圖、卡片庫、標籤、任務、高亮重點,當時我就在思考,這麼排列有沒有特別的原因?直到我結合了 P.A.R.A. 的概念才發現可能有點關聯,我們拆成各種的卡片為單位。

  • 跟日期有關專案的我們用 Journal 來記錄跟規劃。
  • Map 中下轄的各種白板,可以視為是不同的領域,領域中也可以建立「子白板」子領域,裡面的卡片存放著知識節點,等待被串連。
  • 資源對於我們的「距離」相對比較遠,有時候一項資訊你會覺得目前用不太到,但是未來好像會用到,當有這種想法,建議直覺性的用標籤來管理資源(口袋名單),像是生日禮物、情人節餐廳。
  • 最後一項檔案封存的概念,在 Heptabase 中無須另外區分出來,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在 card library 中,都可以透過特定關鍵字來找回封存的資料。
  • 最後我們在進行發散思考和重組後,使用 Task 來進行收斂執行。

當你意識到這個項目離你很近,深刻感受的到它的距離的時候,它就是專案。當你覺得隱隱約約感受的到項目的距離,那麼就放到領域。如果覺得這個項目離我好像有點遠,但不知道哪一天會派上用場,那就放到資源,最後,所有已完成的項目,都應該被視為經驗,在未來的某一天,重新去啟用。



開始 Heptabase 七天免費試用


📧 訂閱電子報,獲取更多有關 #數位收納 的內容:

🌐 不哲不扣的高效人生|部落格

🔔 YouTube 頻道

📌 方格子我的沙龍

avatar-img
10會員
49內容數
每個人的大腦對於收納認知和結構都有所不同,如何把抽象的內容在大腦中進行整理收納,在這個專題會深入探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簡單生活哲學院 的其他內容
今天我想要從室內設計的角度,來跟你分享居住空間和生活動線的話題。 從室內設計的角度,空間可以分為公領域和私領域…
今天這篇文章,其實是有感而發,剛好最近社區的住戶間發生了一個糾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地去計算過自己每天的工時及時效,是否容易經常性加班,還是工作接踵而至,感覺「壓力山大」,缺乏掌握度,事實上,我們大腦對於沒有做完的事情會產生一種稱為柴嘉尼效應的現象,這種未完成的事情會持續佔據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時時刻刻惦記著。 為了解決此現象,有些人會利用「建立待辦清單和提醒」
電影是一種娛樂產業,但也是一門藝術作品,我自己也是很喜歡透過「觀影」來評論一部電影,電影觀後感其實是很主觀的東西,而我自己覺得一部電影的成敗,是我在看完這部電影後,能帶給我多少的省思,如果一部電影能夠反覆咀嚼,而且從中獲得許多不同於感官體驗的回饋,是我認為觀影的最大目的。
前幾集用了幾種實際的概念來舉例,希望可以讓大家一開始接觸 Heptabase 可以比較好上手,也可以減少大家摸索的時間,今天我要以別的例子來說明 Heptabase 的工具架構,如果錯過前幾次的分享,不妨聽聽這次的案例吧!
卡片盒跟白板,是兩種概念 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做好工具整理,建立個人工作流#數位收納,建立個人工作流,裡面用了工具羅盤的概念將生產力工具區分為四大象限…
今天我想要從室內設計的角度,來跟你分享居住空間和生活動線的話題。 從室內設計的角度,空間可以分為公領域和私領域…
今天這篇文章,其實是有感而發,剛好最近社區的住戶間發生了一個糾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地去計算過自己每天的工時及時效,是否容易經常性加班,還是工作接踵而至,感覺「壓力山大」,缺乏掌握度,事實上,我們大腦對於沒有做完的事情會產生一種稱為柴嘉尼效應的現象,這種未完成的事情會持續佔據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時時刻刻惦記著。 為了解決此現象,有些人會利用「建立待辦清單和提醒」
電影是一種娛樂產業,但也是一門藝術作品,我自己也是很喜歡透過「觀影」來評論一部電影,電影觀後感其實是很主觀的東西,而我自己覺得一部電影的成敗,是我在看完這部電影後,能帶給我多少的省思,如果一部電影能夠反覆咀嚼,而且從中獲得許多不同於感官體驗的回饋,是我認為觀影的最大目的。
前幾集用了幾種實際的概念來舉例,希望可以讓大家一開始接觸 Heptabase 可以比較好上手,也可以減少大家摸索的時間,今天我要以別的例子來說明 Heptabase 的工具架構,如果錯過前幾次的分享,不妨聽聽這次的案例吧!
卡片盒跟白板,是兩種概念 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做好工具整理,建立個人工作流#數位收納,建立個人工作流,裡面用了工具羅盤的概念將生產力工具區分為四大象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按照往例我們也來回顧一下前一篇Heptabase 一點通|【輸出篇】告別寫作瓶頸!用 Heptabase 當成創作彈藥庫#16的幾個重點: 產出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產出的加持,學習效果會更好。 用一三五寫作法的規則,可以訓練自己的產出能力。 想要穩定的輸出,一定要有穩定的輸入。
本文紀錄了我自 2023 年至 2024 年接觸 Notion、Heptabase 等筆記軟體,以及卡片盒筆記、 PARA、GTD、第二大腦等各種生產力概念的學習經驗。同時,我也會和你分享我正在研究的改良式卡片盒。 我經常在社群媒體上寫東西,也發表過不少時事評論,但其實過去的我
Thumbnail
上一篇Heptabase 一點通|【輸入篇】從 PIM 到 PKM ,打破知識管理的盲點#15大致講述了幾個重點,我們快速回顧一下: 資訊管理和知識管理的差異和盲點。 如何在輸入階段使用 Heptabase? 知識管理的重點在於「思考」,思考會帶來連結,對知識管理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在講輸入前,我們先來探討知識管理的盲點,也就是 PIM(個人資訊管理)和 PKM(個人知識管理)的差別。
Thumbnail
我認為,使用任何一個工具之前,先不要背快捷鍵,當你熟悉一套自己的工作流後,再來利用快捷鍵來提高效率。 就像是練功要先練基本功,再來加強招式,健身先把基本動作練好,再來增加重量,是一樣道理。
Thumbnail
今日的旅程,則要帶大家窺探筆記法在 Heptabase 上的實作。透過介紹,希望大家能開始運用 Heptabase,來為自己的筆記火藥庫大大增強砲彈。步驟一: 建立白板,根據主題創建思考空間。步驟二:建立卡片,包含靈感、文獻、永久、專案筆記。步驟三: 為卡片建立標籤。步驟四: 每 1-2 天...
Thumbnail
提升寫作效率的最佳工具就在這裡!探索 Heptabase 如何通過卡片盒筆記法幫助你視覺化管理。 立刻了解為什麼 Heptabase 是高效寫作的不二選擇!
Thumbnail
介紹Heptabase Template(模板)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建立各種常用的筆記類型,如會議記錄、課程筆記或靈感筆記等。這篇文章介紹了什麼是Template,為什麼要使用Template,以及Heptabase的Template如何使用,也分享了常用的Note-Template設計。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將筆記拆分成小的知識點,讓您更輕鬆地紀錄和檢索。這篇文章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思想、四大優點,以及Heptabase和Obsidian兩款受歡迎的數位筆記工具,並通過實際案例呈現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具體應用。
Thumbnail
Heptabase是一個筆記軟體,擁有簡潔的介面,支援Markdown格式,並提供白板視覺化、支援多種格式的卡片。它包含三個元素:Map、Whiteboard、Card,並提供Journal、Whiteboard、Tag、以及PDF & Highlight等功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按照往例我們也來回顧一下前一篇Heptabase 一點通|【輸出篇】告別寫作瓶頸!用 Heptabase 當成創作彈藥庫#16的幾個重點: 產出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產出的加持,學習效果會更好。 用一三五寫作法的規則,可以訓練自己的產出能力。 想要穩定的輸出,一定要有穩定的輸入。
本文紀錄了我自 2023 年至 2024 年接觸 Notion、Heptabase 等筆記軟體,以及卡片盒筆記、 PARA、GTD、第二大腦等各種生產力概念的學習經驗。同時,我也會和你分享我正在研究的改良式卡片盒。 我經常在社群媒體上寫東西,也發表過不少時事評論,但其實過去的我
Thumbnail
上一篇Heptabase 一點通|【輸入篇】從 PIM 到 PKM ,打破知識管理的盲點#15大致講述了幾個重點,我們快速回顧一下: 資訊管理和知識管理的差異和盲點。 如何在輸入階段使用 Heptabase? 知識管理的重點在於「思考」,思考會帶來連結,對知識管理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在講輸入前,我們先來探討知識管理的盲點,也就是 PIM(個人資訊管理)和 PKM(個人知識管理)的差別。
Thumbnail
我認為,使用任何一個工具之前,先不要背快捷鍵,當你熟悉一套自己的工作流後,再來利用快捷鍵來提高效率。 就像是練功要先練基本功,再來加強招式,健身先把基本動作練好,再來增加重量,是一樣道理。
Thumbnail
今日的旅程,則要帶大家窺探筆記法在 Heptabase 上的實作。透過介紹,希望大家能開始運用 Heptabase,來為自己的筆記火藥庫大大增強砲彈。步驟一: 建立白板,根據主題創建思考空間。步驟二:建立卡片,包含靈感、文獻、永久、專案筆記。步驟三: 為卡片建立標籤。步驟四: 每 1-2 天...
Thumbnail
提升寫作效率的最佳工具就在這裡!探索 Heptabase 如何通過卡片盒筆記法幫助你視覺化管理。 立刻了解為什麼 Heptabase 是高效寫作的不二選擇!
Thumbnail
介紹Heptabase Template(模板)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建立各種常用的筆記類型,如會議記錄、課程筆記或靈感筆記等。這篇文章介紹了什麼是Template,為什麼要使用Template,以及Heptabase的Template如何使用,也分享了常用的Note-Template設計。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將筆記拆分成小的知識點,讓您更輕鬆地紀錄和檢索。這篇文章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思想、四大優點,以及Heptabase和Obsidian兩款受歡迎的數位筆記工具,並通過實際案例呈現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具體應用。
Thumbnail
Heptabase是一個筆記軟體,擁有簡潔的介面,支援Markdown格式,並提供白板視覺化、支援多種格式的卡片。它包含三個元素:Map、Whiteboard、Card,並提供Journal、Whiteboard、Tag、以及PDF & Highlight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