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tabase 一點通|【輸入篇】從 PIM 到 PKM ,打破知識管理的盲點#1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講輸入前,我們先來探討知識管理的盲點,也就是 PIM(個人資訊管理)和 PKM(個人知識管理)的差別。

資訊管理不需要思考,知識管理則需要思考!

我們以為的 PKM,也許僅僅是 PIM

我們以為的 PKM,也許僅僅是 PIM

思考會帶來連結,聽起來有點抽象,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今天你是一名律師,正在準備一場官司。

  • PIM:這場官司的內容需要用到哪些法規和條文,或是過往的判決案例。
  • PKM:我該如何找到突破口,怎麼創造歷史。

法規資料庫還有判決案例都是既有的資訊,針對本次次案件,我們可以引用一些資料,但如果想要更進一步思考,我們需要藉助一些前輩的經驗,還有必須對制度面做更多的功課,才能找到突破口來翻轉結局,這些經驗也會演變成新的「知識點」。

在進行輸入前,其實已經輸出?

我們接觸(輸入)一則新資訊,事實上是別人整理好(輸出)的資訊,就像這篇文章,也是我輸出後的結果。

最終與我們接觸的,是包裝後的成品

不管是書籍、還是簡報、實體課程、線上課程,說穿了都是以「最終成品」的樣貌展示在我們面前,如果我們向前回溯,這些作品在作家或是講師的產出中,歷經蒐集、統整、和創作、校閱…等一系列的過程。中間有參考文獻、個人洞見、也許還加了一點「行銷」的調味料,彼此交互作用後,最終才會進到我們終端來輸入。

目錄,是產出後的線性結果

目錄,是產出後的線性結果

目錄的誕生,就是收斂後的線性結果

只要有章節目錄存在的地方,都是收斂後的結果,過往我們在求學過程中,總是按照教科書上的順序來做筆記,所以我們的教育制度往往被冠上「填鴨式教育」的惡名,造成學生只會背只會考試,而不會思考的結果。

事實上,我們在做筆記不應該是按照收斂後的目錄順序,應該要重新打散,再利用自己的思考方式,重新在知識系統中編排,並且要自己創造知識點之間的連結,而這種連結又可以被稱為 backlinks(反向連結)。這種方式也跟我們大腦運作機制很類似,所以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元一旦產生了節點,就會加深我們的印象,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神經節點,產生出巨大的知識網路系統。

我們可以練習去拆解一本書、或是一堂課程

就像一輛車,是由不同的零件所組成的,一本書、一堂講座、甚至是一門線上課程,其相關的「零件」大致有幾種類別,提供大家參考:

  • 人物
  • 理論或觀點
  • 參考文獻
  • 作者的洞見
  • 技巧與經驗
  • 圖表
學習應該要反向重新拆解一個成品

學習應該要反向重新拆解一個成品

所以說,我們可以依照不同的「關鍵字」分別去建立不同的連結,而每個人的背景和理解程度不同,吸收程度和從中獲得的收穫也一定不會一樣,所以我個人比較建議,當我們輸入時,可以利用小單位的文字或是白板,來記錄每一個碎片化的資訊。接下來我會用 Heptabase 來說明實際的執行方式是如何進行。

如何在輸入階段使用 Heptabase?

我想再次強調,輸入階段不是發散和收斂的二分法,而是歷經數次的發散和收斂,這個過程也取決於個人的思考強度。以下我會說明我在輸入階段使用 Heptabase 的相關作法。

一、建立原子卡片

不用考慮卡片的位置,快速以書名建立一張卡片(放入一張封面圖),如果是講座或是線上課程,我也會先建立一張原子卡片,適時貼上標籤來收斂(書籍資訊、或是講座課程的人事時地物)。

這裡的原子卡片,就像我之前Heptabase 一點通|我用 Heptabase 建立原子筆記 #8 中提到的作法,凡事先從問題出發,帶著問題去在書中或是講座中找答案,在有目的性的情況下,比較不會神遊。

二、建立思考中心的白板

一開始也不需要考慮白板的位置,在 Map 中可以任意建立白板,只要把名稱設定好,之後可以再移動這塊白板到適合的地方存放。

傳統我們做筆記都會建立卡片,按照目錄章節來做筆記,但線性的特性會限制我們的思考,如果用白板則沒有這個問題,想到什麼就延伸出去,新增文字或卡片、Section、心智圖,最後再來重組。

一般我們用左邊本文,右側欄參照的方法,我後來發現,反過來,用右側邊欄放原子筆記,零碎的想法拖出來放左邊白板,也是一種使用方法。

三、用顏色、線條、範圍整理零碎卡片的脈絡

當延伸思考進行到一個階段,或是結束後,我們可以對記錄的零碎卡片進行消化和重組,在 Heptabase 中,可以依照個人習慣,用顏色、線條、範圍來進行可視化處理,同一張卡片甚至可以重複出現在不同地方

整理過程中,你會發現,開始有特定類別的資訊出現,可能有提到一些專有名詞或是名言佳句。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放到不同的白板(Ctrl+M)或是標籤(Ctrl+T)領域中,這些白板領域就是我們的第二大腦,因為這些卡片是從旁邊的原子卡片延伸出來的,所以都存在反向連結,未來回頭提取這些卡片,可以看到彼此的關聯性。

用白板好還是標籤好?

我的想法是,如果整理到一個看得出脈絡的程度,我會建議直接搬到相關領域的白板,或是將整個白板移動,如果是比較零碎的小卡片,我建議可以使用標籤歸類。最後應該是淨空現有的白板,就像書桌使用完畢應該要保持乾淨。

白板還是標籤好,看內容的架構和零碎程度

白板還是標籤好,看內容的架構和零碎程度

從 PARA 的角度來看,白板有點類似離我們近一點的「領域」、零碎的小卡片則類似離我們更遠一點的「資源」。

延伸閱讀:Heptabase 一點通|搭配 PARA 做好個人知識管理 #6

個人知識管理,其目的是找出知識間的連結

經過前面的說明,大家應該可以想像,知識的宇宙是非常浩瀚的,有些知識經常在我們的核心區域徘徊,所以我們很熟悉或是記憶深刻,相反地,有些知識像慧星一樣經過我們一下後又遠離我們,在我們的記憶中會逐漸模糊甚至生疏。

另外一方面,我們在跟陌生人約會時也是盡可能地找出彼此間的共同話題,有著共同話題也代表可以產生更進一步的連結(如果沒有連結豈不是很乾)。如果我們使用方法來增加連結,絕對會有助於我們的知識管理,至少我們不會像在大海撈針。

而當我們無意間發現了兩者間的連結,就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這也是無數科學家的經驗,造就人類文明演進的結果。

想要 PIM 還是 PKM?由自己決定!

回到最初提到的 PIM 跟 PKM 的觀念,如果你想單純的讓物品依序擺放,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提取,那就是個人資訊管理的概念(可以參考Notion 一點通|我用 Notion 建立數位通訊錄#數位收納)。

如果你想讓這些物品可以產生化學反應,甚至產生一些新物質,那就屬於個人知識管理,關鍵在於「連結」,至於要做到什麼程度的連結,有關「強連結」或是「弱連結」,也許可以在別的篇幅再來延伸討論。

資訊管理單純取出和放回,知識管理需要重組為新內容

資訊管理單純取出和放回,知識管理需要重組為新內容

如果以輸出為前提,當我們經過思考產生更多的連結,對於我們的知識管理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延伸閱讀:Heptabase 一點通|【應用篇】寫筆記還是寫日記?哪個更好做到輸入和輸出#17




開始免費試用 Heptabase



📧 訂閱電子報,獲取更多有關 #數位收納 的內容:

🌐 不哲不扣的高效人生|部落格

🔔 YouTube 頻道

📌 方格子我的沙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哲-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17
阿哲-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06
avatar-img
簡單生活哲學院
22會員
50內容數
每個人的大腦對於收納認知和結構都有所不同,如何把抽象的內容在大腦中進行整理收納,在這個專題會深入探討。
簡單生活哲學院的其他內容
2025/03/16
想要追求系統化人生,我認為首要其衝的,是第一階段將所有第一手資訊處理並分類好,才有辦法進到下一個處理的環節,也就是從 CODE 的概念中,先把 Capture(捕獲)做好,今天就來談談最入門的「待辦清單」工具和作法吧!
Thumbnail
2025/03/16
想要追求系統化人生,我認為首要其衝的,是第一階段將所有第一手資訊處理並分類好,才有辦法進到下一個處理的環節,也就是從 CODE 的概念中,先把 Capture(捕獲)做好,今天就來談談最入門的「待辦清單」工具和作法吧!
Thumbnail
2024/09/01
我們可以利用 Heptabase 的白板功能,快速進行想法展示並且轉化成可視化的簡報,今天要分享的是實際操作 Heptabase 中來進行簡報,以及相關的小技巧,最後也會有白板簡報法跟傳統簡報法的比較和優劣分析。
Thumbnail
2024/09/01
我們可以利用 Heptabase 的白板功能,快速進行想法展示並且轉化成可視化的簡報,今天要分享的是實際操作 Heptabase 中來進行簡報,以及相關的小技巧,最後也會有白板簡報法跟傳統簡報法的比較和優劣分析。
Thumbnail
2024/08/23
最近,由於奧運選手性別事件引發的熱議,讓我注意到自己近期接觸的工作內容也與這些議題有些相關。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三個資料統計的公式,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Thumbnail
2024/08/23
最近,由於奧運選手性別事件引發的熱議,讓我注意到自己近期接觸的工作內容也與這些議題有些相關。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三個資料統計的公式,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上一篇Heptabase 一點通|【輸入篇】從 PIM 到 PKM ,打破知識管理的盲點#15大致講述了幾個重點,我們快速回顧一下: 資訊管理和知識管理的差異和盲點。 如何在輸入階段使用 Heptabase? 知識管理的重點在於「思考」,思考會帶來連結,對知識管理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上一篇Heptabase 一點通|【輸入篇】從 PIM 到 PKM ,打破知識管理的盲點#15大致講述了幾個重點,我們快速回顧一下: 資訊管理和知識管理的差異和盲點。 如何在輸入階段使用 Heptabase? 知識管理的重點在於「思考」,思考會帶來連結,對知識管理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在講輸入前,我們先來探討知識管理的盲點,也就是 PIM(個人資訊管理)和 PKM(個人知識管理)的差別。
Thumbnail
在講輸入前,我們先來探討知識管理的盲點,也就是 PIM(個人資訊管理)和 PKM(個人知識管理)的差別。
Thumbnail
筆記軟體的聖經 卡片盒筆記法幾乎是許多知識創作筆記軟體的聖經,但在企業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以下簡稱KM)的應用上與卡片盒筆記法原則是有本質上的差異,再者,同樣是累積創作的過程,知識管理在運用筆記的情境上也大相逕庭,我們以卡片盒筆記法的12項關鍵法則,來逐一對照兩者間
Thumbnail
筆記軟體的聖經 卡片盒筆記法幾乎是許多知識創作筆記軟體的聖經,但在企業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以下簡稱KM)的應用上與卡片盒筆記法原則是有本質上的差異,再者,同樣是累積創作的過程,知識管理在運用筆記的情境上也大相逕庭,我們以卡片盒筆記法的12項關鍵法則,來逐一對照兩者間
Thumbnail
人人都能學會的系統內容產製系統CODE:從收集素材、提取重點,到產出內容的四步驟。
Thumbnail
人人都能學會的系統內容產製系統CODE:從收集素材、提取重點,到產出內容的四步驟。
Thumbnail
到底什麼叫做知識管理?又或者大家期待的知識管理,究竟想獲得什麼結果?過去我把「管理好筆記」跟「個人知識量」畫上等號,但隨著「筆記數量」增多,我發現自己的知識量並沒有等比例增多,在 2019 - 2022 這 3 年持續的寫作輸出後,我發現以前的觀念錯了,我該加強的能力應該是「小輸出」。
Thumbnail
到底什麼叫做知識管理?又或者大家期待的知識管理,究竟想獲得什麼結果?過去我把「管理好筆記」跟「個人知識量」畫上等號,但隨著「筆記數量」增多,我發現自己的知識量並沒有等比例增多,在 2019 - 2022 這 3 年持續的寫作輸出後,我發現以前的觀念錯了,我該加強的能力應該是「小輸出」。
Thumbnail
學習中充滿著無趣的事情嗎? 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 如同筆記的IPO原則 「處理」就是找關係、「輸出」就是視覺化嚴謹的檢視自己的思維,這比輸入更加重要。
Thumbnail
學習中充滿著無趣的事情嗎? 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 如同筆記的IPO原則 「處理」就是找關係、「輸出」就是視覺化嚴謹的檢視自己的思維,這比輸入更加重要。
Thumbnail
我將「個人知識管理」分成 3 大塊:輸入、處理、輸出,這篇文章特別來說明「處理」這一塊。「處理」指的是對記錄下的資訊加工、做成對自己有用的樣子並儲存到筆記庫中。 魯曼教授的「卡片盒筆記法」深深地影響我對於知識處理的流程,主要有 3 步驟:(1) 標準化 (2) 連結 (3) 複習
Thumbnail
我將「個人知識管理」分成 3 大塊:輸入、處理、輸出,這篇文章特別來說明「處理」這一塊。「處理」指的是對記錄下的資訊加工、做成對自己有用的樣子並儲存到筆記庫中。 魯曼教授的「卡片盒筆記法」深深地影響我對於知識處理的流程,主要有 3 步驟:(1) 標準化 (2) 連結 (3) 複習
Thumbnail
知識就是力量……嗎? 這已經是好幾個世代以前的結論了,在21世界網路普及的環境下,隨手獲取知識並非難事,路邊擦鞋童拿出手機獲得的股市資訊也許並不會遜你一籌。而在這樣資訊爆炸的年代,我認為價值會反映在從"知識"中提煉出的"智慧"上。這也是我為何開始打造個人的知識系統,我想透過這個系統加速學習的效率、增
Thumbnail
知識就是力量……嗎? 這已經是好幾個世代以前的結論了,在21世界網路普及的環境下,隨手獲取知識並非難事,路邊擦鞋童拿出手機獲得的股市資訊也許並不會遜你一籌。而在這樣資訊爆炸的年代,我認為價值會反映在從"知識"中提煉出的"智慧"上。這也是我為何開始打造個人的知識系統,我想透過這個系統加速學習的效率、增
Thumbnail
艾兒莎的「打造知識體系」這個系列主題,會有連續幾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從知識的「輸入」、「統整」到「輸出」!上篇跟大家分享了知識的「輸入」,包含被動轉為主動的資訊挖掘、選書的十種方式、怎麼從資訊管道擴增概念庫、如何讀懂一本書等等,這篇將跟大家分享關於「統整」的部分,如何「拆解與統整知識的邏輯」!
Thumbnail
艾兒莎的「打造知識體系」這個系列主題,會有連續幾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從知識的「輸入」、「統整」到「輸出」!上篇跟大家分享了知識的「輸入」,包含被動轉為主動的資訊挖掘、選書的十種方式、怎麼從資訊管道擴增概念庫、如何讀懂一本書等等,這篇將跟大家分享關於「統整」的部分,如何「拆解與統整知識的邏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