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流浪犬數量激增,農委會最新調查資料顯示,全台遊蕩犬隻已達159697隻,,立委邱志偉在今年五月質詢農委會指出,遊蕩犬的失控已對臺灣原生野生動物山羌、穿山甲、石虎等造成威脅,使野生動物族群數量、豐富性大幅降低,並指出壽山地區的山羌相較10年前減少逾90%,已出現區域性滅絕的可能,遊蕩犬是造成山羌數量減少主因。根據農委會特生中心統計顯示,2018年後每兩隻救傷的穿山甲就有一隻受到犬隻攻擊,每5隻石虎就有1隻死於犬殺。
此外時不時就會看到騎士為了閃遊蕩狗而造成死傷而無處獲賠的新聞、以及近幾年人犬衝突加劇導致犬殺數量的增多。
自九把刀擔任製片的紀錄片《十二夜》上映並間接推動2015年的零撲殺政策(也被稱為「十二夜條款」),遊蕩犬的問題日益顯化,農委會每年花9,000多萬元,補助各縣市政府犬隻結紮(實行TNR,即捕捉、絕育、釋放),遊蕩犬數量卻不減反增,也因此排擠源頭管理的費用,此外全國公立收容所犬隻收容量能僅8千餘隻、貓不到1,700隻,意味著95%遊蕩犬貓無法獲得收容。
然而每年農委會對流浪動物的花費卻斥資上億,110年該會就編列了4億1仟萬元預算,103至110年亦補助各縣市共達15億元於改善流浪動物收容設施,但流浪動物數量不減反增,如同每年將鉅資投入大海中毫無作用。
遊蕩犬作為強勢的外來入侵物種,很多數據已顯示對水鳥、浪貓、水獺、穿山甲、飼養家畜、石虎等的危害,作為本島最強勢的入侵物種,至今遊蕩犬貓仍未被列入外來種評估清單之中,外來入侵物種並非原生物種也非野生動物,當他們外溢到環境造成危害的時候,就會對當地的生態圈造成很大破壞,「挺挺動物應援團」的創辦人劉偉蘋對此表示:「有些人覺得犬貓對野生動物的傷害是『適者生存』,但這是不對的,因為犬貓不是環境裡的野生動物,你怎麼會讓不應該出現在自然環境中的動物去殘害自然生態系中的原生種野生動物,遊蕩犬對石虎的傷害並不是物競天擇,那是人類對伴侶動物的失能和失責,我們對應該負起全責的犬貓管理不當,才會有大量的遊蕩犬貓,流浪犬貓自己苦還讓生存已經飽受各種威脅的野生動物又多一個來自人類伴侶動物的侵擾傷害。」劉偉蘋補充道,犬貓在生態系中就是外來物種,但是「外來種」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不能夠任由外來物種去破壞生態平衡危害生態環境。
對於遊蕩犬的數量居高不下造成愈來愈多衝突,劉偉蘋表示:「這些年台灣在流浪動物減量上的主要措施是採取TNR,執行效果很差」,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顏士清的在《關鍵評論網》的文章也指出實行TNR的印度、泰國曼谷都出現了成效不彰的問題,劉偉蘋表示支持TNR的人常舉例的一些國家,多是流浪犬已經失控且忽略犬隻造成的各類衝突包含犬隻自身的動物福利也被完全忽視。
相信大部分人並不樂見台灣也成為下一個隨處可見成群結隊的流浪犬,讓老弱婦孺、野生動物處於危險之中的地方。
自零撲殺政策實行以來,大量的流浪犬貓遊蕩在外,如果有民眾通報遊蕩犬隻晃蕩在街頭造成民眾不安或者造成農損等狀況,大部分的地方動保處的處理方式只能是TNR:抓捕、結紮並放回「原本出現的地方」,所以實際上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劉偉蘋認為:「TNR裡的R-Return(回放)與棄養,在動物所收到的對待上其實是沒有差別的」劉偉蘋認為問題根源來自於台灣民眾對於動物福利的觀念太薄弱,動物福利的五大自由包括:免於飢渴的自由、免於不適的自由、免於痛苦、受傷與疾病的自由、免於恐懼與緊迫的自由、表現自然行為的自由,而在街上遊蕩的犬貓的整體動物福利是非常低落的,而「當狗遊蕩在外面成為一個社會的日常,並且是政府帶頭的行為的時候,政府又有什麼立場可以去要求民眾不要放養與不要棄養呢?」另外民眾對於安樂死的極端抗拒也是對於動物福利的認知缺乏,劉偉蘋說:「民眾覺得安樂死很殘忍,(覺得自己)是在維護狗,但實際上維護的是『看起來好像我們很善良』,其實後果都是狗本身在承擔啊,他們每天都活在隨時染病、隨時被車撞的危險裡,我們的善心真的有在幫助狗嗎,根據清華大學顏士清助理教授的調查,在外面的遊蕩犬貓多數都處於健康不佳的狀況,且很多都活不過兩三年,TNR又加上民眾的任意餵食導致抓紮成效有限,遊蕩犬貓繼續繁衍生下更多遊蕩犬貓,大量遊蕩犬貓繼續在外面受苦健康不佳,我們到底保護了什麼?」
劉偉蘋認為如果要真正減少遊蕩犬貓的數量,政府首先應該全面性檢討流浪動物政策,包含讓TNR失靈的任意餵食,讓TNSA(捕捉結紮認養)失靈的零安樂都必須去面對並加以改善。同時間也要從源頭的飼主責任去進行更落實的管理,包含讓全國民眾能夠充分理解犬貓結紮的重要性,,「比如可以花一年的時間去宣導並與全國動物醫院合作進行犬貓結紮補助、晶片的植入與寵物登記,第二年就應該嚴格執行開罰」劉偉蘋認為政府將大量的資金放在動物結紮卻沒有足夠的宣傳讓大家知道結紮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沒有嚴格執行裁罰,2022年監察院發布報告指出,目前犬隻寵物登記率約88%,但抽檢稽查未登記開罰率卻不到千分之一。
此外有大量的寵物犬隻沒有登記也是一大破口,協助地方政府犬隻絕育的動保團體統計,絕育的6,510隻犬隻僅5.3%有寵物登記,這體現政府沒有投入精力在源頭管理的裁罰上。
既然源頭管理的疏失是各方人士都贊同應該要重視的部分,為什麼我們仍未見
任何舉措?對此劉偉蘋表示:「行政資源是有限的,當大部分資源都投入末端的時候,前端可以投入的時間、人力經費就相對不足,比如沒有人力稽查、建立合理的稽查˙制度」大部分政府官員想到的解決方式就是「蓋更多收容所」,「蓋收容所是末端的處理,需要資金,最後預算就都用在後端的處理了,又怎麼能進行所謂的源頭(管理)。
根據數據可以了解到,不是野生動物的死傷都是犬貓的責任,棲地破碎化絕對是最大原因,另外還有路殺、獸夾與其他各種人為因素,劉偉蘋表示:「犬貓遊蕩在外自己受苦,除了傷害野生動物外,也會傷害老人小孩、騎車的人、造成農損等等,於是社會對於流浪犬貓的憎恨持續增加,到最後也可能出現更多毒犬貓或虐犬貓的行為,犬貓的處境就又更慘了,如果不去做整體流浪動物管理政策的檢討,最後就是多輸,。」
對於這幾年由於遊蕩犬和野生動物的衝突加劇,在網上看到的越來越多「動保」和「野保」的對立言論,甚至還有相互抨擊的社團,劉偉蘋並不認為二者關係無法拉近:「台灣是自由民主社會,大家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社群媒體讓情緒性的發言特別放大,所以會看起來對立,但其實也不盡然」劉偉蘋舉例這次「為野生動物而走」的活動裡面就有至少三個動保團體有實際參與並上台發表演說劉偉蘋認為:「情感只能帶領人們投入關心,理性思辨才能夠為問題找到出口。期待也相信透過更多的理性行動與討論,一定可以讓越來越多民眾理解犬貓這樣的伴侶動物,唯一的歸屬就是人類家庭。願伴侶動物以及野生動物,都能夠各自適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