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支實付不是可以重複購買?重複理賠有問題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以現行法規,可以重複投保實支實付,買 2 家規劃雙實支實付也沒問題,只要符合保單條款就會有理賠。

不過,因 2023 年底實支實付改革新聞,各家保險業者紛紛調整實支實付商品停壽或改版,未來可能朝向只規劃得到單一家實支(只收正本理賠)。

如果回歸保險的本意,主要目的在於轉嫁風險、填補損失,而不是以保險給付超過實際損失的方式,從中謀取利益,否則可能是有意圖不當得利的「複保險」。

實支實付為何要限制張數?

“以前詐保都要剁手剁腳,現在不用還可以換電腦!”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頁搜尋結果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頁搜尋結果

現行規定每人每種最多投保 3 張「實支實付醫療險」,以及 1 張自負額「實支實付醫療險」

2022 年新聞報導,知名診所的醫師被爆疑涉詐保的事件,協助產婦開具不實的「非自願剖腹證明」診斷證明,以利其向保險公司詐領理賠金。

前陣子又爆出保險員、保戶、中醫師涉詐保,並提供3C產品,如筆記型電腦,來代替水藥費用。

當浮報濫用事件增加愈多,破壞的是整體保險生態,恐保費調高或保障內容限縮,影響的是「危險共同團體」的權益!

💡保險是個「危險共同團體」的制度,每位要保人都是這團體的一份子,如有一方濫用權利,會造成其他人的損失。

需要趕在實支改革前加保第二或三張實支實付嗎?

Photo by Adrien Delforge on Unsplash

Photo by Adrien Delforge on Unsplash

要不要多補張副本實支實付醫療險,依個人需求不同!

【InsKeeper 保險管家】建議先確認原先購買的額度是否足夠、衡量自身預算,再決定加保

若已經有規劃實支實付,額度也夠,不用趕著加買,但尚未有實支實付,能盡早規劃較好。

🙋🏻‍♀️以近期現售實支實付醫療險,大部分是正本理賠(許多原先可副本理賠都改成正本理賠、或停售)。

線上免費規劃醫療險,就算新手也能買到對的保險

“購買前釐清擔心的風險,購買後有能夠持續專業的服務。”

比較超過 1,000+保險產品,分析全台 21+ 人壽公司的醫療險產品,涵蓋實支實付、癌症險…等。

在【InsKeeper 保險管家】規劃醫療險,不用收費!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盡情地在網站上規劃你的保險,所有顯示的保險費皆與保險公司相同,沒有任何額外費用。

立即規劃「醫療險」 ▷

還是習慣真人講解嗎?立即預約專人線上 1 對 1!

有專人服務說明規劃,帶你一起了解個人需求,打造最完善的醫療險保障。

🙋🏻‍♀️【InsKeeper 保險管家】由「康沛保險經紀人」所經營。

預約保險管家線上帶你規劃 ▷

💡如果對於保險有更多疑問、或需要專業建議,歡迎與我們聯繫

🙌🏻【InsKeeper 保險管家】簡單的文字敘述,分享金融科技、保險時事、醫療險規劃等議題,和你一起了解保險! 👉🏻官網&社群👉🏻 linktr.ee/inskeeper.compare \全台首款 AI 選保險,千種保單讓你不受干擾快速比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我們因病前往醫院、診所需要進術時,若需要比較好的臟架、晶體,要負擔費, 但副作用少、使用期限久...,您要換嗎?  保守估計,國⼈每年花費逾20億元的⼼⾎管⽀架費⽤,對⼀般⼈來說,⼀根塗藥⽀架的差額費⽤可能相當於⼀ 個⽉的⽉薪(4~8萬),⽽且有的病⼈⾎管塞得嚴重,不只安裝⼀根⽀架,家庭負擔更
台灣人壽開了第一槍,將規則改為,一年一約,且不保證續保,至於其它公司是否會跟進,還需觀望, 但若走向是如此,不但保險業務更難生存了,對保戶也是相當不利。 在事故發生之後,更需保險的時候,保險公司有絕對權力拒保。 例如罹癌後,也許就不續保,之後可能的癌症復發、移轉,就沒了保險保障 (這邊指的是實
Thumbnail
113年7月 保險業界大改革又新增一例 對於『損害填補原則』實施後的保單規劃究竟如何是好?
Thumbnail
此次實支實付三大變革重點! 1.法不溯及既往原則 2.落實損害填補原則 3.總理賠金額不超過醫療費用總支出 7/1前投保完成的保單,不受新規定影響 落實『損害填補』,實際花費多少醫藥費。就理賠多少。 保單理賠總金額,不會超過就醫總花費。 馬克認為落實損害填補立意良善,但就目前醫
Thumbnail
明明醫療實支實付限額還夠用,保險公司卻說:因為醫院收據費用都開在「醫療費用」項目,所以無法採用手術費限額給付...但我明明是動手術的花費啊,為什麼不能用手術費理賠????
Thumbnail
修法後,最多僅能領回實際醫療支出 2023/12/27實支實付的調整新聞上了保險版面,起因於保險局副局長指出,「實際醫療費用的支出,應該是對應到他當時有效的實支實付醫療險,由這些有效的醫療保單做損失分攤,原則上是不能夠超過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白話文講,就是實支實付醫療險未來調整的方向,是保戶
Thumbnail
以下是黃維仁博士最近113.04.02日實體講座的重點:“人生是最好的學校,愛是最重要的功課”,說明若能持續浸泡在親密關係的學習成長+SOP化=可以持續“自助+助人”喔。
Thumbnail
當我們因病前往醫院、診所需要進術時,若需要比較好的臟架、晶體,要負擔費, 但副作用少、使用期限久...,您要換嗎?  保守估計,國⼈每年花費逾20億元的⼼⾎管⽀架費⽤,對⼀般⼈來說,⼀根塗藥⽀架的差額費⽤可能相當於⼀ 個⽉的⽉薪(4~8萬),⽽且有的病⼈⾎管塞得嚴重,不只安裝⼀根⽀架,家庭負擔更
台灣人壽開了第一槍,將規則改為,一年一約,且不保證續保,至於其它公司是否會跟進,還需觀望, 但若走向是如此,不但保險業務更難生存了,對保戶也是相當不利。 在事故發生之後,更需保險的時候,保險公司有絕對權力拒保。 例如罹癌後,也許就不續保,之後可能的癌症復發、移轉,就沒了保險保障 (這邊指的是實
Thumbnail
113年7月 保險業界大改革又新增一例 對於『損害填補原則』實施後的保單規劃究竟如何是好?
Thumbnail
此次實支實付三大變革重點! 1.法不溯及既往原則 2.落實損害填補原則 3.總理賠金額不超過醫療費用總支出 7/1前投保完成的保單,不受新規定影響 落實『損害填補』,實際花費多少醫藥費。就理賠多少。 保單理賠總金額,不會超過就醫總花費。 馬克認為落實損害填補立意良善,但就目前醫
Thumbnail
明明醫療實支實付限額還夠用,保險公司卻說:因為醫院收據費用都開在「醫療費用」項目,所以無法採用手術費限額給付...但我明明是動手術的花費啊,為什麼不能用手術費理賠????
Thumbnail
修法後,最多僅能領回實際醫療支出 2023/12/27實支實付的調整新聞上了保險版面,起因於保險局副局長指出,「實際醫療費用的支出,應該是對應到他當時有效的實支實付醫療險,由這些有效的醫療保單做損失分攤,原則上是不能夠超過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白話文講,就是實支實付醫療險未來調整的方向,是保戶
Thumbnail
以下是黃維仁博士最近113.04.02日實體講座的重點:“人生是最好的學校,愛是最重要的功課”,說明若能持續浸泡在親密關係的學習成長+SOP化=可以持續“自助+助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