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對抗晚期肺癌,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晚期肺癌的治療,已經漸漸定位成一個慢性疾病。整體治療效果已跟20年前大不相同。診斷晚期肺癌時,請先不用恐慌,請盡快跟你的醫師討論腫瘤的狀況,了解分期、基因型態、細胞型態等,才能盡快選擇合適的治療。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王金洲醫師


raw-image
 標靶藥物使用到位 接續治療活更久

「一位46歲的男士,發現肺癌時,腫瘤大概4公分,且有淋巴結轉移、骨轉移,屬於第四期。」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王金洲醫師指出,病友的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具有EGFR基因突變,於是開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


當時我們告訴他,標靶藥物有效時間大概是一年半至兩年,不過,他吃第二代標靶藥物,大概第三、第四個月的時候,肺部與轉移的腫瘤就不見了,持續使用甚至超過五年,當時病友還詢問說,「這樣是不是就沒事了?」王金洲醫師說,其實標靶藥物是抑制癌細胞並不會治癒,到了第六年半的時候,他的腫瘤還是產生了抗藥性而復發。


raw-image
 標靶接續治療 打造最長存活期

經過重新切片,重做基因檢測,發現癌細胞出現新的基因突變T790M,適合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從第二代標靶藥物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後,他的病情再度受到控制,原來的第二代標靶藥物使用了六年半,接續第三代標靶藥物使用三年,就已經來到了九年半,目前狀況也相當穩定,顯示出接續治療的效果非常好,即使未來又出現抗藥性,我們也會再幫病友選用接續的藥物。


剛確診晚期肺癌時,病友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排斥、抗拒罹患癌症的事實。王金洲醫師說,過了這段時間後,病友就會開始面對,了解接下來該如何治療。因為對肺癌不熟悉,病友可能感到無助、惶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把幾件事情釐清,包括肺癌的期別、細胞型態、基因型態等,藉此決定治療的方向。


raw-image
 EGFR標靶藥物治療成效佳 存活率已達到過去兩倍至三倍

近20年來,晚期肺癌的治療有非常大的進步。王金洲醫師說,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標靶藥物能夠針對具有特定基因突變的癌細胞發揮作用,目前在肺癌最常見的是EGFR基因突變,其他還有ALK、ROS1、BRAF等。標靶藥物大幅提升了晚期肺癌的治療,原本存活期很難超過兩年,但是現在這些標靶藥物的治療目標,已經不只是兩年,而會希望維持到五年以上。


以EGFR基因突變為例,台灣的肺癌病友中大概55%至60%具有EGFR基因突變,根據基因檢測結果使用EGFR標靶藥物,就能發揮很好的治療效果,存活率可以達到過去的兩倍至三倍,只要是專門治療肺癌的醫師,幾乎都有一些吃了十幾年標靶藥物的病友,肺癌也已經逐漸變成了一種慢性疾病。


「根據基因突變使用對應的標靶藥物,就是所謂的精準醫療、個人化醫療。」王金洲醫師說,「在對的時間、對的人、給對的藥物,治療效果就會變得非常好。而且EGFR標靶藥物,已經不只有一代,還有二代、三代,未來也會有其他藥物陸續被開發出來,有機會讓晚期肺癌的治療效果、存活時間繼續延長下去。」

raw-image
 標靶藥物合併血管抑制劑 亦可增加標靶治療的效果

使用標靶藥物的同時,也可能考慮合併療法,例如合併使用血管抑制劑與化學治療。王金洲醫師說,因為化學治療終究比較辛苦,副作用較多,通常不希望很早使用。至於血管抑制劑的副作用較少,而且可以增加標靶治療的效果,較常合併使用。舉例來說,在具有EGFR基因突變的病友中,常見的有第19對的基因突變與第21對的L858基因突變。第19對的基因突變單用標靶治療,效果就非常好。第21對的L858基因突變的治療效果,相對會稍微弱一點,所以會建議這類病友,在接受標靶治療時可合併使用血管抑制劑。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精準對抗晚期肺癌,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avatar-img
35會員
69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是一位66歲的女士,因為末期心臟衰竭而喘得很厲害,經常需要住院治療。」鄭羽廷醫師指出,「由於年紀較大無法接受心臟移植,所以在詳細討論後,決定安裝持久性心室輔助器。」 接受手術後,患者順利出院,心臟衰竭的症狀大幅改善,體力與活動力也明顯提升,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醫師,開刀切掉肺癌後,是不是就安全了?」40多歲的陳先生問。 「你的肺癌是第2期,建議接受術後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 這是一位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而意外發現肺部腫瘤的患者,已接受手術治療。蔡鎮良醫師表示,為了降低肺癌復發風險
「醫師,開完白內障後,看東西變得好清楚、好明亮喔!」60多歲的王先生在術後回診時興奮地說,「之前我以為家裡電視故障,便去買了一台新電視,結果回家一看畫面還是又暗又模糊,所以就回去電器行罵了老闆一頓。想起來真是不好意思,原來是我自己白內障啊。」
卵巢早衰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利用抽血檢測「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數值能夠評估卵巢功能,30歲以上女性可以每年檢測以掌握卵巢狀態,做好生育規劃。
50多歲的王先生在用餐的時候,突然右側肢體無力,而被送到急診室。 「醫師,我剛剛連筷子都拿不起來。」患者動了動手臂說,「不過現在已經好多了。」 「當時還有其他不舒服嗎?」醫師問。 「好像沒有其他不舒服。」患者搖搖頭,接著問,「請問這是小中風症狀嗎?」 「從目前的檢查看起來,應該是俗稱的小中風。
40歲以後,老花眼越來越明顯,對生活和工作造成困擾,讓很多人想要透過老花雷射手術擺脫眼鏡的束縛。針對老花雷射手術詢問度很高的QA,請遠見眼科院長張聰麒醫師一併解答。
「那是一位66歲的女士,因為末期心臟衰竭而喘得很厲害,經常需要住院治療。」鄭羽廷醫師指出,「由於年紀較大無法接受心臟移植,所以在詳細討論後,決定安裝持久性心室輔助器。」 接受手術後,患者順利出院,心臟衰竭的症狀大幅改善,體力與活動力也明顯提升,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醫師,開刀切掉肺癌後,是不是就安全了?」40多歲的陳先生問。 「你的肺癌是第2期,建議接受術後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 這是一位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而意外發現肺部腫瘤的患者,已接受手術治療。蔡鎮良醫師表示,為了降低肺癌復發風險
「醫師,開完白內障後,看東西變得好清楚、好明亮喔!」60多歲的王先生在術後回診時興奮地說,「之前我以為家裡電視故障,便去買了一台新電視,結果回家一看畫面還是又暗又模糊,所以就回去電器行罵了老闆一頓。想起來真是不好意思,原來是我自己白內障啊。」
卵巢早衰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利用抽血檢測「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數值能夠評估卵巢功能,30歲以上女性可以每年檢測以掌握卵巢狀態,做好生育規劃。
50多歲的王先生在用餐的時候,突然右側肢體無力,而被送到急診室。 「醫師,我剛剛連筷子都拿不起來。」患者動了動手臂說,「不過現在已經好多了。」 「當時還有其他不舒服嗎?」醫師問。 「好像沒有其他不舒服。」患者搖搖頭,接著問,「請問這是小中風症狀嗎?」 「從目前的檢查看起來,應該是俗稱的小中風。
40歲以後,老花眼越來越明顯,對生活和工作造成困擾,讓很多人想要透過老花雷射手術擺脫眼鏡的束縛。針對老花雷射手術詢問度很高的QA,請遠見眼科院長張聰麒醫師一併解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肺癌免費篩檢2大族群,符合資格的對象包括: 1.具肺癌家族史: 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 2.重度吸菸史: 50至74歲、每天1包菸吸菸30年;或是每天1包半菸,共吸菸20年。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陪病或是治療的過程產生一些疑問: 為什麼罹癌後有這麼多不同的醫生要看? 癌症治療包含診斷、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和放射治療,眼花撩亂的內容,我們該如何選擇? 醫生又是如何為病患下決定的呢?
Thumbnail
32歲罹患四期鼻癌的過來人經驗分享,治療過程中的挑戰和困惑,希望能幫助你提起勇氣走下去:)
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我的肺部出現可疑的肺結節,大約0.3cm的大小,也許是肺部感染過的痕跡(那一陣子剛好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也許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若是沒有癌症病史,醫生會建議繼續追蹤就好,但我有癌症病史,所以醫生建議切除,於是我做了胸腔內視鏡切除手術,病理報告出來,是最糟的那一種-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精準醫療的發展,在肺癌治療發揮良好的成效,一旦診斷了晚期肺腺癌後,只要可以選用到對的藥物,病情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標靶藥物的治療過程中,病友也大多可以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建議病友在治療的旅途中,積極面對,勇敢的對抗它,是最好的方式。若能持續穩定控制下去,後續就有更多的新藥,更多的機會。
當對方知道你為什麼找他,也知道你在說什麼,接下來就是直接說出,你希望對方給你什麼回應。 比如你需要對方聽完給意見,但你沒有先說,那麼對方可能就是用,聽聽就好的心態回應你,如果你需要具體的幫忙,但又不知道對方能怎麼幫你,就直說你需要一些幫助,但我不知道從哪開始。 明確、直接、具體的溝通,是一種
一段話說明事情的來源之後,簡短說明問題的具體內容,目的就是幫對方聽懂並進入狀況,對方聽的時候心裡會評估是否繼續聽下去。 因此在你的問題簡短說明完之後,馬上解釋為什麼,這個為什麼就是指「你為什麼對他說這個的想法」,而這個解釋會決定「對方處理這個問題的用心程度」。 不僅要讓人聽懂,更要讓人覺得跟
Thumbnail
「有位46歲的男士,發現肺癌時,腫瘤大概4公分,且有淋巴結轉移、骨轉移,屬於第四期。」王金洲醫師指出,「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具有EGFR基因突變,於是開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肺癌免費篩檢2大族群,符合資格的對象包括: 1.具肺癌家族史: 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 2.重度吸菸史: 50至74歲、每天1包菸吸菸30年;或是每天1包半菸,共吸菸20年。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陪病或是治療的過程產生一些疑問: 為什麼罹癌後有這麼多不同的醫生要看? 癌症治療包含診斷、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和放射治療,眼花撩亂的內容,我們該如何選擇? 醫生又是如何為病患下決定的呢?
Thumbnail
32歲罹患四期鼻癌的過來人經驗分享,治療過程中的挑戰和困惑,希望能幫助你提起勇氣走下去:)
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我的肺部出現可疑的肺結節,大約0.3cm的大小,也許是肺部感染過的痕跡(那一陣子剛好是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也許是良性腫瘤,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若是沒有癌症病史,醫生會建議繼續追蹤就好,但我有癌症病史,所以醫生建議切除,於是我做了胸腔內視鏡切除手術,病理報告出來,是最糟的那一種-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精準醫療的發展,在肺癌治療發揮良好的成效,一旦診斷了晚期肺腺癌後,只要可以選用到對的藥物,病情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標靶藥物的治療過程中,病友也大多可以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建議病友在治療的旅途中,積極面對,勇敢的對抗它,是最好的方式。若能持續穩定控制下去,後續就有更多的新藥,更多的機會。
當對方知道你為什麼找他,也知道你在說什麼,接下來就是直接說出,你希望對方給你什麼回應。 比如你需要對方聽完給意見,但你沒有先說,那麼對方可能就是用,聽聽就好的心態回應你,如果你需要具體的幫忙,但又不知道對方能怎麼幫你,就直說你需要一些幫助,但我不知道從哪開始。 明確、直接、具體的溝通,是一種
一段話說明事情的來源之後,簡短說明問題的具體內容,目的就是幫對方聽懂並進入狀況,對方聽的時候心裡會評估是否繼續聽下去。 因此在你的問題簡短說明完之後,馬上解釋為什麼,這個為什麼就是指「你為什麼對他說這個的想法」,而這個解釋會決定「對方處理這個問題的用心程度」。 不僅要讓人聽懂,更要讓人覺得跟
Thumbnail
「有位46歲的男士,發現肺癌時,腫瘤大概4公分,且有淋巴結轉移、骨轉移,屬於第四期。」王金洲醫師指出,「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具有EGFR基因突變,於是開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