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創早餐會,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此次分享者為東方風能執行長特助陳玫芳 May,深入淺出和大家分享離岸風電場產業的現況與發展潛力。
目前全球超過 140 個國家和地區,宣布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 Net Zero Emissions」,意即在屆時,全球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和人為移除的量相抵銷後結果為零。台灣也是其中一員,階段性目標是在 2050 年做到淨零轉型,為此,2025 年規劃將再生能源占總發電占比提高至 20%,其中,以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為兩大發展重點,而離岸風電的發電量約需提高至 5.7GW,相當於兩座核四廠。
因先天的自然條件使然,台灣其實相當適合發展風力發電。國際工程顧問公司 4Coffshore 一項長達 23 年的觀察資料指出,全球前 20 大最好的風場,台灣海峽就佔了 16 處。
May 所服務的公司是東方風能,母公司是宏華營造,專作海上工程,包辦了全台幾乎八成以上的碼頭工程,其中絕大多數為軍事用地,並擁有約 70 艘的工程船。而東方風能則是宏華營造為了因應離岸風電場產業所分出的子公司,組成人員包含行政人員、後勤人員、船員與海事工程師等。
離岸風電產業牽涉許多的業者廠商。前期,需要設備製造廠商製造風機;中期,需要像是東方風能提供整合服務的廠商,協助做風場規劃、海事工程;後期營運階段,則需要電業廠商與電力的供應商。May 說:「這可是一個上兆元的產業供應鏈!」
東方風能提供的服務是海事工程。如同陸上工程會有營造商與第三方協力,東方風能的角色就類似海事工程的第三方協力,提供工程船船隻租賃服務。May 也提及,工程船與商船的功能不大相同:「可能離我們一般人的生活稍微遠一些,大部分人常接觸的是長榮、陽明、萬海等商船。」不過,商船的載體是貨物,工程船的載體是人,需要考量到船員的身心靈狀況。
以東方風能的海底電纜鋪設船「東方海威」為例,船上可承載 130 位船員,每次出航約兩週至一個月,才會回港一次補給、換班。船隻上除了有駕駛艙、作業器具外,還有各式船員的生活起居設計:有可提供一天四餐飲食的餐廳、娛樂室、健身房、也有單人房或雙人房供船員休息,甚至還有洗衣室,可以清洗船上船員的衣服。May 笑著說:「船上的伙食非常好,當船回港時,我都會想跑到船上用餐!」
以台灣的離岸風電場來說,幾乎所有的離岸風電場,東方風能都有參與到。日前東方風能還拿下了中華電信台澎金馬四號海纜統包,而 May 則在此案中扮演關鍵的統籌角色。在加入東方風能前,May 曾在土地開發、有機農業工作,後來輾轉接觸漁電共生產業,進而一腳踏入能源領域,「他們都是 scale 很大,也需要較長的時間,也都跟大自然有關。」未來,May 將持續地在東方風能服務,也期待透過 EiMBA 的課程刺激更多的新想法。
Q:請問東方風能每次做船隻租賃,是只有出船,不包含人力嗎?
May:我們也會有包含人力。舉例來說,我們工程船出去,上面不全部都是我們的工程師,可能也有業主的人員、風機廠商、塔架廠商的人員。我們會負責操船,其他廠商會負責他們的部分。
Q:請問離岸風電會影響生態嗎?
May:基本上我們要去選址,也都有做過環境評估。比較特別的是,我們在做施工的時候,會用一艘氣泡船,它會在工程船的外圍產生一個氣泡帷幕,可以阻絕海底工程的噪音,減少對海底生物的影響,加上現在也有一些相應的法規跟規範在對海洋生物做保護。
Q:假設想要進入這個產業,應該要有什麼樣的學歷背景嗎?
May:以我自己經驗來說,我大學是念統計的,但我做的跟我念得好像沒有太大關係。剛好個人特質、機運都有搭上,所以投入能源產業,不過,主要會需要邏輯思維能力,對數字比較敏感,這些都是我們在做大規模投資案要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