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離岸風電發展現況及潛力公司分析

2024/03/2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離岸風電的話題,自從小英上任後炒的風風火火,又再去年突然傳出許多外商撤資閃人的消息,不免讓人有種人走茶涼,散戶留下來洗碗的感覺。而一直以來都有聽到長輩們在說:風機很貴、發電量很少;又或是圖利廠商;以及破壞環境等言論,我想只能說,所有能源發展,要在量又大又高效率面前,負面的影響一定是有的,不然可能大家都去踩腳踏車發電最環保?


離岸風電屬於綠電的一種,可以確定的,是離岸風電是對於台灣不管對環境、對整個社會來講,它所造成的影響是最小的。先以對自然景觀的影響來說,現階段在建置的風場很多都已經蓋到離岸二十公里以外,對景觀的影響是非常小,而每一部風機間的間隔也都將近一公里,漁民作業也不會太過困難。風場都期望能和漁民、大自然共生共榮,搞不好也能成為另類的"水上堡壘",阻擋共軍衝過來登陸呢(似乎有點扯遠)。

raw-image



雖然大選前負面消息不斷,對離岸風電整體以及從業人員都有一種飄浮不定的感覺,但是淨零碳排的議題仍然持續,世界各國大廠標準制定漸趨嚴苛,對於得到連任的執政黨來說,也可望延續相關政策。

例如:歐洲從去年十月啟動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航行歐洲的船舶今年開始徵收碳稅 (EUETS) 、美國在今年也開始要課碳稅,當前全世界有超過 500 多家的國際企業承諾 RE100 ,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如果沒有足夠綠電供應,作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重要節點,未來就會有競爭力的問題,因為「失綠能」,而可能導致遭到國際產業供應鏈排除。

raw-image


針對世界綠能加速的浪潮,經濟部目標為 2025 年離岸風電目標 560 座風機,裝置容量 5.6GW ;從內政部今年初的報告來看,截至 2023 年底,已有 2.25GW 的風場建置,累計裝置容量達 12.22GW ;離岸風機則裝了 95 支、當年度裝置容量約1.51GW ,離岸風電原定裝置目標 2.03GW 至 2.43GW ,已順利達標。

raw-image


能源署指出,工作團隊仍持續待命施作,抓緊氣候間隔努力施工,展望今年,公私部門將合力達成 2024 年 314 至 374 座風力機組安裝,累計裝置容量達 2.56GW 至 3.04GW 的目標,離岸風電工程,持續朝浮動式、大型化機組發展。


而說到離岸風電的台灣廠商,最知名的就是賴文祥賴董的世紀鋼 (9958) ,這家自鋼構起家跨足離岸風電的公司,投入離岸風電的時間,可以追朔到 2012 年,鋼構為本業的世紀鋼,也面臨轉型時刻,當時政府剛好準備推動『千架海陸風機計畫』,賴董認為是一個好機會,不過,當時陸上風機都是1、2MW,用鋼量並不多,於是世紀鋼就往用鋼量較大的海上風機評估,當年還特地到德國、荷蘭、丹麥,以及中國大陸學習。

raw-image


賴文祥在海外取經後發現,水下基礎是一個龐然大物,如果台灣要從國外運送絕對很困難,光運費跟關稅加起來,就比台灣自己製造的成本高出20%,所以早在政府喊出離岸風電國產化之前,賴文祥就已經在盤算,「如果其他國家都能做,為什麼台灣不能做?」

raw-image

由於水下基礎在台灣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從土地、設備到人才,世紀鋼打破了過往做鋼構的經驗,舉凡在台北港填海造陸、標土地、培訓設廠等,一切從零到有,甚至沒有任何法規跟前例可以依循,完完全全的投石過河。光是為了第一座水下基礎,世紀離岸風電就花了一年才打造出來,過程中也一度遇上難產、塞港問題,而台灣的人才不夠,技術也跟不上,也讓為了趕上合約期程的世紀離岸風電吃足苦頭。

raw-image

他說,最早依照合約要交件36套水下基礎,但因趕製不及,政府先是通融減到33套,最後又減到22套,甚至政府還同意可以全數進口支應,不過,他掂量進口十套就要20多億元,加上世紀已投入的廠房、機器、人,租金也都付了,若不自己做,只怕會虧損嚴重,為此,他召集所有幹部,決心在訂完22套進口的水下基礎後,就不再進口了,全部堅持自己做。

raw-image


賴董的決心獲得巨大的成功,從股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世紀鋼與世紀風電皆為百元俱樂部以上的股票,且本土訂單佔大部分,甚至已經開始劍指海外的機會。賴董自豪地說,世紀離岸幾乎是東亞第一家高速量產水下基礎的公司,有信心讓台灣的水下基礎,領先日本五年以上。


至於離岸風電架好之後,未來的運營與維護該怎麼處理呢?這就要聊到森崴能源這家公司了,從台電第二風場,我們就可以看到森崴能源 (6806) 的影子,而近期他也與世紀風電簽屬合作備忘錄。森崴能源是甚麼來頭呢?他是正崴轉投資的能源公司,以長達五十年的專業能源工程技術、整合服務為基礎.提供再生能源電廠建置、維運、潔淨能源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及綠電售電平台系統一站式整合服務。核心發展領域涵蓋太陽能電廠、風力發電、水力發電、液化天然氣進口、綠電交易平台、ESCO節能、儲能技術等。

raw-image

森崴能源主要的營收是以工程業務收入為主,2023年全年合併營收112.5億元,工程業務收入貢獻超過9成、售電收入約占7%、服務收入約2%。營業利益約7.89億元、稅後純益6.3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2.94元。乍聽之下這個獲利,實在是不足以支撐百元以上的股價,但重頭戲其實就在今年即將到達認列高峰的台電第二風場。

raw-image

森崴能源百分之百持股的富崴能源,當初以628.88億元拿下台電離岸風電二風場標案後,根據市場推估,此案包含後續運營維護的成本,約需要花費至少560億元,才能順利完成合約,如果成本控管得宜,就有機會創造約67.88億元的獲利。

當然,森崴能源需要為台電離岸風電 2 期計畫風場負責 5 年維運。這 5 年的發電收入屬於台電,但富崴能源還需要負擔 5 年的維運成本。

依照InfoLink Consulting的統計資料顯示,風場建置的資本支出約佔風場LCOE(levelized cost of energy)成本結構的 66.4%,依此推估,台電離岸二期風場20年的運維支出約 272.6 億元,換算下來,5 年約 68.15 億元。

運維支出中,可以分成:

1.風機維護(Turbine Maintenance) 44%
2.電廠輔助設備維護(BoP Maintenance) 24%
3.營運(Operating) 32%。

由於風機廠商通常會提共至少 5 年的保固期,負擔相關的維護費用,所以富崴能源就不需要支付風機維護的費用。假設電廠輔助設備維護也是類似風機維護,保固期間由供應商負擔相關的維護費用,那富崴能源大概就只需要支付 5 年的營運支出費用,大約是 21.8 億元。

raw-image


雖然在通膨的背景因素影響下,勢必可能會提高相關成本,對於原本運維的獲利下修,但由於森崴能源股本僅約 21 億,在 2020、2021、2022 三年的淨利分別為 2.44 億元、 4.57 億元及 2.43 億元,即使是 2023 去年稅後純益 6.36 億元,EPS 就能有將近 3 元;如果風場運維獲利順利,或是被成本侵蝕 2 成,都對森崴能源來說,是 2 個股本以上的獲利,亦即可能達到 EPS 20 以上,也難怪現在股價在百元以上,因為假設如果這獲利是確實能認列,那本益比是相對低的,現在股價反應的並非過去一年獲利 3 元的 EPS ,而是未來的。

raw-image


同時,過往國際上大型的風場規劃及風場營造,大多以能源服務廠商為主,例如沃旭(Orsted),但台灣廠商近年也有所著墨,森崴能源透過拿下台電「離岸風電二期風場」案,能累積風場規劃、風場營造及風機維護等實務經驗,對森崴能源擴大能源版圖相當有幫助,或許未來也能夠跟世紀集團一樣,放眼海外!


而森崴第二期風場即將在2025年完工,近日法說會也透漏,目前已經完成 4 座 Jacket ,雖然進度稍微緩慢,但主要是在第 1 座 Jacket 上時程較為延遲,在確認相關產品狀態後,後續的 Jacket 速度會加快,認列高峰期預估是在 2024 H2 ~ 2025 H1 之間;而且公司馬不停蹄地又在近期與世紀集團簽屬 MOU ,目標為 3-2 風場案,目標在投資建置總裝置容量達600MW(百萬瓦)離岸風場。

raw-image


由於國產化水下基礎列為區段開發3-2期的加分項目,森崴能源延續台電二期的合作經驗,再次攜手世紀集團旗下世紀風電及世紀樺欣兩大公司,在3/22 上午於世紀風電台北港廠區,共同簽署「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2水下基礎供應合作備忘錄」,優先採用國產水下基礎結構,連同執行中的台電二期 294.5MW 風場,規模將高達近 1GW 的風場規模,將是本土最大規模的風電運維業者。

森崴能源為了降低風場建置風險,於 2022 年成立寶崴海事工程公司 (SFE) ,並斥資百餘億元打造 4000 噸「巨人號」重吊船,及水下升降安裝船,未來 60 米水深內都可以自行施工,也是首家擁有自已船隊和海工團隊的風場業主;配合自有的綠電交易平台富威電力 (6994) 可自行銷售綠電,以及去年赴越南投資的海外布局,下一步將爭取海外離岸風場投資建置及售電。

raw-image


而森崴也與世紀集團合作密不可分,目前世紀風電台北港區已完成富崴能源委託的 5 座Jacket,本月底將共完成 9 座套管式水下基礎,後續每個月將持續完成 4-5 座套管式水下基礎,也呼應森崴法說提到的,後續速度會加快;而124支水下基樁(Pin Pile)已在世紀樺欣台中港區全數完成製作,以期達成台電二期 31 座套管式水下基礎與 124 支水下基樁的供應合約。


在本土廠商在離岸風電產業風風火火的進行時,經濟部也不甘寂寞,在電價費率審議會上,拍板四月電價調漲幅度,這波電價調整平均調幅 11%,用電大戶更可能來到 25% ,工業、小商家及民生用電全面調漲。

raw-image


市場關注的焦點工業用電,約有十多家用電大戶調幅15%以上,台積電適用最高調幅25%,這樣的成本提升或多或少會影響台積電的獲利,而近期央行的升息,也是因應電價調漲引發的通膨壓力。而台灣能不能再走火力、核能的回頭路呢?在世界淨零碳排的趨勢下,可能性微乎其微,而這時候就變成是"能產電者得天下"了!

104會員
9內容數
台股紀錄與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