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自殺-數據、排名、性別(2)

2024/01/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來看看另一種數字—自殺通報人次,或許就能明白為什麼了。

raw-image

要先說明的是,人次和人數當然是不同的概念,一個人可能因為自殺被通報很多次,但萬一身亡,統計數字只會加一,在這裡不深究其中細節(統計數字也看不出來),目的只是想跟大家分享在自殺通報人次上的性別差異。

從表中可以看到,在自殺通報人次及占率的數據方面,歷年來大致上都維持著「女性:男性 = 2:1」的數字,這裡透露的一種訊息或許就和一般的刻板印象比較符合了,那就是女性比較傾向將情緒外顯、讓周遭的人知道、更願意顯露脆弱並且求助,這讓她們更有機會從鬼門關前被拉回來。

接著,將前面提到的一些數據整理一下,來看看下表:

raw-image

從表中可以發現,男性自殺通報的人次(15021),遠低於推估自殺未遂人數(33866),意味著沒有浮出水面的潛在男性自殺黑數相當巨大。

這黑數可能反映出男性在遭遇困境時的處理方式較為封閉自省、較不願向外求助,導致若是自己找不到解決方式、鑽不出死胡同,就可能走上絕路。較不願向外求助的傾向,則可能反映出男性的幾種內在思維,首先是「目標導向 > 過程導向」,男性較常說出「拜託講重點、說結論、所以咧」這種直奔目標的台詞,討論事情、問題如果不是為了解答,或講了也不能解決,那為何還要浪費時間?有哪個閒工夫聚在一起抱怨,不如趕快想辦法解決問題吧。如果轉向之後能夠找到解方倒還好,如果一直找不到,或者面對的是根本無解的事情時,就可能鑽進死胡同裡面了。

女性則更常聚在一起話家常、聊生活、抱怨大小事,她們可能更重視「交流」的過程,而不是一定要達成什麼「目標」。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出發,其實這樣的交流互動、宣洩情緒,就相當有幫助了,至於問題會不會被解決?往往是一種交流之下的副產品,解方可能在交流過程中無意間獲得,也可能在心裡空間淨空之後,自己靈光一閃就想到了。尤其是後面這種,就是心理諮商之所以強調積極傾聽的道理所在,心理師提供一個獨特的時空讓當事人盡情抒發,就像是掃除一些阻礙,而在那之下創意與活力便有機會自然萌芽茁壯。

使男性較不願求助的因素可能還有更廣泛的文化風氣因素,一句「男兒有淚不輕彈」便足以說明;男性在成長過程中,普遍被要求得堅強、不能示弱、要會隱藏自己的軟弱,這樣的社會期許日漸內化為自我期許,於是示弱、求助可能就會讓自己顯得「不夠格、不像個男人」,而實務現場經常會聽見的是,那樣的隱藏有多麼內耗,維持堅強的表象越來越難,想要的解決方式也未必找得到;如果可以與他人交流,一方面抒發情緒、清空阻擋思緒靈活發揮的障礙物,一方面更有機會從不同的對象身上汲取到面對問題的創意或是實際的解方。

「所謂的堅強,其實不是在面對問題時,逃避轉頭忽略不看,而是無懼於面對自己的脆弱。」這樣的概念,其實蠻常化為劇情台詞顯現在影視娛樂作品中,只是在現實生活中,或許還需要時間更加落實,改變整個文化風氣的底蘊。

前面的論述以性別二分的方式來說明,其實是很不精確細緻的,方便論述的用意遠大於實際意涵。實際上想要表達的是,希望無論是什麼性別的人,遭遇困境時,能夠找到信任的親朋好友聊一聊,把目標導向的心減少一些些,為了說而說就很好了,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光是說完就舒服了一大半,問題不一定會馬上解決(甚至人生多的是無解的問題),但可以更輕盈地過生活,解方也可能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從別人嘴裡說出來,或是從自己的腦海裡浮現出來。



5會員
100內容數
本職是諮商心理師。 在這裡放一些以前寫的&正在(想)寫的東西。 現職: 朝陽科技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 哲石情感心理諮商所特約諮商心理師 台中張老師心理諮商中心特約諮商心理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