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正規時間之外的時間:讀洪明道《等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可以緩緩讀完洪明道第一本小說集《等路》而沒有負擔。沒有征服窮山惡水的閱讀壓力,像是偶爾興之所然而起的鄉間之旅,不知不覺逗留超過了時間,想想也好,就再多待點吧。

收錄在此的諸篇小說,即使「小說集」本身選錄本應有個標準,《等路》裡的的篇章在風格上、水準上還是特別令人感受到平均與整齊。也許首篇〈改札口〉的構思與情節推動,尤其語言又比其他篇稍微意識得到差異,甚至是創作者自我改變的契機。但我們仍然可以說這本書相當有一致性。

這一致性的印象,倒不是來自於平板、單調或平淡。

若是仔細讀上一兩回,可以讀到暗藏的伏流,那些欲言又止,話要出口的那份上。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安排,譬如〈虱目魚栽〉的結尾處,並不是嘎然而止,或作者特意要急煞車,強行收回角色的時間。僅僅是,在某些,不,許多的人情世故中,偏偏有太多的意識到與彼此意識到的事,說破了,就不成了。這樣的留白方式,看似小說世界裡共有的資產,尤其短篇小說的技藝。在洪明道的書寫裡,倒是描寫出非常台灣鄉村式的令人懷念無比的情感表露模式。換言之,他「再現」初我們某種熟悉的共同情感記憶。在小說的結尾,收束的句子,卻緩緩地展開,像是踩過的小草又慢慢的柔軟挺起,鏡頭拉到遠景,「微小的人影拎著かばん,走出那座改札口。」(頁26,〈改札口〉)

那些沈默的當口並不是壓抑,而是某種思量,帶有懷舊氣息的思量。並不是壓抑,只是微微地差異出的,像是一點點的忍耐,或說以這本書的調性來說,就是等待。

於是,好像這本書,在出了「改札口」那個意象——「他們計算改札口的位置來決定車站要座落在哪裡。從車站要出發去遠方的人,透過那一道柵欄必須看得到火車和遠景。要回去的人走入改札口,要一眼能看到故鄉的市街」——整本書的敘事從微微讓人揪緊神經的氛圍當中豁然開朗,小說裡的眾生的時間被歸還了。時間,可能是這小說裡最為講究的部分,儘管在語言的拿捏、人物的塑造、情節的安排都合乎某種要求。只是表面上像是專心處理一個個小人物的篇章,敘事中安排的不同時間,敘事的時間、回憶的時間、事件的時間等,處理平順。一方面覺得精準,另一方面又感到模糊。如果不是太斷斷續續的閱讀(這點是短篇小說佔優勢),讀著回憶與現在時間的畫面,猶如並存。像是視覺暫留,讓一個個畫面,像是會動一番。這對於讀者來說無疑是種體貼,意思是,作者的要求可能僅僅是一種耐心同理,與能夠欣賞細節的能力,沒有掉進敘事迷宮的危險,注意力也不用如同看著乒乓球桌兩端追著球轉來轉去。

回過頭來,那種一致的感覺,便也許是作者對於閱讀的一種思量了。這本身建基在一種默契,就像書裡種種呼之欲出沒有說出口的事,遠非沈默可比,那更像是比「說出口」還要更多的感覺。小說裡的人物之間,尤其敘事者與被敘事者之間的默契,疊合起作者與讀者間的默契。這種小說美學要求,使得作者在處理第一人稱裡的敘事交涉,某些時候有點為難。因為「我」這樣的「敘事者與被敘事者」的重疊當中,共感與默契未必容易。具體而言,〈零星〉與〈鬧魚仔〉的兩個故事,相對於處理角色吃重的阿爸或是家庭場景的得宜,兩位敘事者的自身故事的告白顯得略為倉白。當然,我們也可將之視為敘事者對於自身告白的有意為之的尷尬。相對像是〈村長伯的奮鬥〉,敘事者我策略較為單純,作者發揮出全書當中最有語言樂趣的小說語言,也在這輕盈當中對於不易處理的地方政治的真貌,無需誇張式的戲劇效果揭露,只需借用敘事者我的某種「憨」,便寫實地描繪出來你我並不陌生的地貌。換句話說,這並非是技術上失誤,實際上那兩篇的敘事也無需挑惕,更不會是第一人稱敘事的問題(因為仍然很好的縫接時間),僅僅是那種協商當中,往往最難的是敘事聲音的轉向內心的時刻。〈等鷺〉則是克服了這個問題,敘事者的影薄的程度恰到好處,成了透出堅勇伯身影最好的屏幕。

我們的確無法不帶著某些預期,就像作者本身也預設某些讀者,讀起這般關於鄉土的、編織著台語與日式台語的小說。也不是沒有閃過某些熟悉感,譬如讀起〈等鷺〉時稍微閃過了袁哲生。他的小說也確實流露出某些鄉土背景的小說中,那種小鎮畸人的氛圍。只是洪明道似乎有意避免消費某些獵奇元素,或以題材換取某些關注。從小說的語言世界回望,裡頭的人物不僅不是特殊案例,像是一個一個我們可能直接或間接認識的人。比起偶爾受到社會新聞關注的鄉村故事,小說裡的角色甚至更平凡些。這些平凡的人物人生處境,就在作者的特色語言與調度當中,不必訴諸戲劇化的高潮迭起而「有了戲」。

《等路》與其說是基於某種文本的想像,卻更似某種裝置的思維。透過這裝置的互動,作者的心思可以安然處之,預想著觀者帶著怎樣的觀念進入,達成某種交流(其前段說的默契)。我們進入與作者相互預期的共感,在他們彷彿靜止的時光。《等路》的時間的靜止感來自於幾個原因,一是我們可能擔憂的城鄉間的零和角力,其實鄉村一直在這現代中變化與適應,卻又保留某種熟悉的質地;二是作者聚焦的,每個主要敘述的人物的某種困局中,好像在某種並非壓抑的等待,那種「等路」狀態裡,所瞥見的希望。

就好比,當下敘事的時間與回憶的時間轉換間,像是足球場上的暫停、受傷卻繼續不停的比賽時間,最後還給你所謂傷停時間。在正規的時間結束後,仍然抱有的希望。人生的困頓往往讓你無法停下腳步,時間逼迫著這些小人物追著球跑著,但總會有那麼一點短短的、無法賴皮卻可以賭上一點希望去拼搏的,在結束之後還擁有的無比珍貴的時間。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明暗》是夏目漱石最後一本小說。這部作品,自大正五年(1916)的五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十四日於《東京朝日新聞》和《大阪朝日新聞》連載。因為作者人生的句號,使得這本書「確定」未完結。關於這本書的走向,結局,甚至長度,即使有(也許會再有)其他的資料佐證,終究無法證明這本書真正完整的樣貌為何。於是,《明暗
說到字母會,首先會想到什麼?譬如啟蒙時代的沙龍?譬如十九世紀末於斯曼、莫泊桑於左拉家裡聚會所寫出的《梅旦夜談(La soirée de Médan)》?抑或二十世紀初的超現實主義聚會與實驗?三零年代巴塔耶、萊西斯(M. Leiris)與蓋伊瓦(R. Caillois)的「社會學苑(Collège d
魯西迪的文學成就無庸置疑,在翻開《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閱讀的當下,仍然讓我們感受相同的強大敘事能量。先不論風格、主題、文學史定位,閱讀魯西迪,就是在故事之海冒險(請見他的青少年小說《哈樂與故事之海》),看他用故事爆破,打開蟲洞,修改空間、地理,擾亂世界的運行,然後修補讓一切回歸秩序。如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收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紀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
如今,在眾多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德勒茲之名以及他創造的許多概念,諸如「根莖」、「逃逸之線」、「無器官身體」、「戰爭機器」、「流變」等,都是無法繞過的。若我們不想淪為誤用理論名詞或斷章取義之人,回歸文本的總是重要的。相對於二手的引介作品,原典還原的論證、研究關懷以及概念本身的複雜與厚實,在尚未被普遍化
葛楚·史坦,巴黎花街二十七號,畢卡索,馬蒂斯,海明威。如果你曾經讀過《流動的饗宴》,年老的海明威談論起年輕時的巴黎印象裡,葛楚的教母形象如此鮮明,也深深影響年輕的創作者。這當然是不能可再次重現的時代了,一個美國實踐了法式沙龍,在巴黎的核心地帶,出現一個圈子,孕育了「作品」。 這本書特殊的地方,不僅
《明暗》是夏目漱石最後一本小說。這部作品,自大正五年(1916)的五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十四日於《東京朝日新聞》和《大阪朝日新聞》連載。因為作者人生的句號,使得這本書「確定」未完結。關於這本書的走向,結局,甚至長度,即使有(也許會再有)其他的資料佐證,終究無法證明這本書真正完整的樣貌為何。於是,《明暗
說到字母會,首先會想到什麼?譬如啟蒙時代的沙龍?譬如十九世紀末於斯曼、莫泊桑於左拉家裡聚會所寫出的《梅旦夜談(La soirée de Médan)》?抑或二十世紀初的超現實主義聚會與實驗?三零年代巴塔耶、萊西斯(M. Leiris)與蓋伊瓦(R. Caillois)的「社會學苑(Collège d
魯西迪的文學成就無庸置疑,在翻開《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閱讀的當下,仍然讓我們感受相同的強大敘事能量。先不論風格、主題、文學史定位,閱讀魯西迪,就是在故事之海冒險(請見他的青少年小說《哈樂與故事之海》),看他用故事爆破,打開蟲洞,修改空間、地理,擾亂世界的運行,然後修補讓一切回歸秩序。如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收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紀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
如今,在眾多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德勒茲之名以及他創造的許多概念,諸如「根莖」、「逃逸之線」、「無器官身體」、「戰爭機器」、「流變」等,都是無法繞過的。若我們不想淪為誤用理論名詞或斷章取義之人,回歸文本的總是重要的。相對於二手的引介作品,原典還原的論證、研究關懷以及概念本身的複雜與厚實,在尚未被普遍化
葛楚·史坦,巴黎花街二十七號,畢卡索,馬蒂斯,海明威。如果你曾經讀過《流動的饗宴》,年老的海明威談論起年輕時的巴黎印象裡,葛楚的教母形象如此鮮明,也深深影響年輕的創作者。這當然是不能可再次重現的時代了,一個美國實踐了法式沙龍,在巴黎的核心地帶,出現一個圈子,孕育了「作品」。 這本書特殊的地方,不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要再慢慢讀了,快快地多讀幾遍。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歡慢慢「研讀」一本書,不懂的地方停下來反覆思考,從頭到尾讀完,感覺自己好像懂了,滿足又踏實。 可是闔上書要說讀了什麼,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是一本把人從幻想拉回來的工具書,停止沉浸在慢讀的自我滿足感,改採高速、大量重複的閱讀法吧,這個方法
Thumbnail
前幾天在《躺臥在青草地上》一書中讀到這樣的一段話: 「你有沒有常常盼望,但願這本書、這個想法、這個課程、這趟旅行、這份關係能滿足自己最深的渴望呢?然而,只要你盲目守候這神秘的一刻,就會繼續感到倉促忙亂、焦慮不安,永遠不會感到完全滿意。」
Thumbnail
沒有想到這本『走路的人』居然會這麼好看,讓我欲罷不能地想要ㄧ口氣一次讀完。
Thumbnail
好久沒有閱讀華文的推理懸疑故事,所以一打開這本書之後很快就陷入劇情,瞬間成為故事背景N鎮的小市民。
Thumbnail
結合華文、日文與台文的短篇小說集。小說情節涉及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世故,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與庶民的生活小景。九篇故事就像是自家與鄰居的生活縮影:村里長競選、漁民日常、返鄉回老家的那些未婚與離婚的中年人。一小片,再接著一小片,彷彿是曾經口耳相傳過的隻字片語,散落在晚飯的閒談間。
Thumbnail
嘿,這裡絕不是什麼有古典氣質的文章,只是愚婦我想「重拾」本來就沒怎麼在讀的古詩古文,運用網路上現有的素材,搭配我個人獨特的理解,實踐「數位閱讀」一事。所以我不「解」當然無法「析」,只是像看電影或聽歌一樣,覺得感動到了什麼就是什麼,所以如果有要考試的,千萬不要繼續讀下去,我怕你會混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要再慢慢讀了,快快地多讀幾遍。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歡慢慢「研讀」一本書,不懂的地方停下來反覆思考,從頭到尾讀完,感覺自己好像懂了,滿足又踏實。 可是闔上書要說讀了什麼,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是一本把人從幻想拉回來的工具書,停止沉浸在慢讀的自我滿足感,改採高速、大量重複的閱讀法吧,這個方法
Thumbnail
前幾天在《躺臥在青草地上》一書中讀到這樣的一段話: 「你有沒有常常盼望,但願這本書、這個想法、這個課程、這趟旅行、這份關係能滿足自己最深的渴望呢?然而,只要你盲目守候這神秘的一刻,就會繼續感到倉促忙亂、焦慮不安,永遠不會感到完全滿意。」
Thumbnail
沒有想到這本『走路的人』居然會這麼好看,讓我欲罷不能地想要ㄧ口氣一次讀完。
Thumbnail
好久沒有閱讀華文的推理懸疑故事,所以一打開這本書之後很快就陷入劇情,瞬間成為故事背景N鎮的小市民。
Thumbnail
結合華文、日文與台文的短篇小說集。小說情節涉及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世故,描繪小鄉的遲緩日常,與庶民的生活小景。九篇故事就像是自家與鄰居的生活縮影:村里長競選、漁民日常、返鄉回老家的那些未婚與離婚的中年人。一小片,再接著一小片,彷彿是曾經口耳相傳過的隻字片語,散落在晚飯的閒談間。
Thumbnail
嘿,這裡絕不是什麼有古典氣質的文章,只是愚婦我想「重拾」本來就沒怎麼在讀的古詩古文,運用網路上現有的素材,搭配我個人獨特的理解,實踐「數位閱讀」一事。所以我不「解」當然無法「析」,只是像看電影或聽歌一樣,覺得感動到了什麼就是什麼,所以如果有要考試的,千萬不要繼續讀下去,我怕你會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