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續的痛點--夏目漱石《明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明暗》是夏目漱石最後一本小說。這部作品,自大正五年(1916)的五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十四日於《東京朝日新聞》和《大阪朝日新聞》連載。因為作者人生的句號,使得這本書「確定」未完結。關於這本書的走向,結局,甚至長度,即使有(也許會再有)其他的資料佐證,終究無法證明這本書真正完整的樣貌為何。於是,《明暗》的真正的形貌,凝結在某個特定的時間,作者的書寫時間與作者的死亡時間,在整個結尾卻不是結尾之際,告訴了我們「書寫的驟然消逝」。

至今,「明暗」之義未有定論,作為被留下來讀者,我們可以假裝作者即使完成也未必會直接給予解答。僅以這本書的譯者序來理解,夏目漱石在私人信件提到「明暗雙雙」(p.13),本是禪學用語,參禪者必須對明暗雙雙了然於胸,對於「可見」與「不可見」皆參透。而大江健三郎則簡單精確地說,這小說裡,「『明』是指明亮的地方,或是小說人物平日活動的領域;『暗』則指陰暗的地方,也就是死亡世界,或是小說人物在特定的狀況下進行暫時活動的領域。」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明」「暗」兩者必然放在對比當中思考。有趣的是,即使就我們所見的部分來看,整本小說給予讀者「明暗」感,並不是越來越顯明的界線,而是一種曖昧感。曖昧感並非黑白明暗不分,相反的,是兩者並存且快速、短暫的移動所造成的。像是19世紀發明的Benham陀螺,由黑白兩色相接(可以不同花紋呈現),在轉動陀螺時,其黑白會刺激眼睛的感光細胞,使得有看到彩色的錯覺。

《明暗》保持著報刊連載的形式(畢竟未等到作者完結出書那天),每個章節篇幅簡短,幾乎在這樣的篇幅裡,專心處理一個場景、一個領悟或一個心境。儘管有些情節由好幾章節連續組成,整體閱讀來還是有種斷片的跳躍感。矛盾的是,無論是場景、人物、情節等,《明暗》絕對不是一本步調快的小說。甚至在某些讀者眼中,可能稍嫌緩慢與瑣碎。這種短小的形式,與長篇卻情節推進緩慢的大結構貌似格格不入,卻意外地凸顯每個人物的內心流轉。


《明暗》當中的人物出場猶如輪舞,不論是在公共空間或私密空間(醫院、家中、劇場、小酒館),所有人物的對話與互動都有密度極高的私密性。表面上的禮貌或表面上的衝突,都在於試探對方的內心,以及隱藏著自己呼之欲出的內心話。使得這看似無風波的情節下,實則四處充滿張力。會以輪舞形容,乃是因為作者有意安排人物錯開,倆倆相對(某種明暗雙雙?)。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揣度,自己的隱藏與對對方的試探,在一層擾動薄紗下,成為更難以捉摸的樣貌。

從主人翁津田被診斷痔瘡(非常不光彩的病)需要手術住院,並明喻告訴讀者要「根治性治療」,亦即切開患部,才能夠徹底痊癒。卻由治療這個不嚴重卻不甚光采開始,原先看似完美的生活與關係無可避免產生裂縫。除了角色與關係外,推動著衝突與一切「溝通」的,其實是金錢。

津田的經濟由老家接濟,讀過夏目漱石其他作品,對這樣的身世設定應該不陌生。津田確定要開刀住院後,經濟上出現小小缺口(奇妙的是小說裡煩惱的,總是小小的、並不會走投無路的小事),而他的父親明確來信,說是不能如過去那般寄錢過來。如此揭露這個津田與妻子阿延的矛盾:表面上兩個人過著優渥的生活,實則公婆家對他們的花費有所微詞。津田為了某種自尊,需要維持這種「闊」,使得夫妻兩人在這問題上,一直是某種痛點。痛點,乃是「明暗」所有雙雙成對的關係裡,像是雙人舞蹈般,明面上是配合演出,暗面中是暗自較勁的部分。以此夫妻為中心,延伸出去,如津田與小林之間的「餘裕與貧窮」的對比,或是阿延與津田之妹秀子之間的女人的拼鬥;阿延與表妹未婚繼子的愛情婚姻觀對照、津田與妹妹之間針對妻子阿延的價值觀與人格(反襯的是津田是否溺愛)的攻防戰、時有暗自觀察夫妻兩人的吉川夫人、或是小林在津田夫妻個別之間欲言又止的挑撥;以及在小說嘎然截止前才真正現身的,津田的前情人清子。這些彼此錯開的兩人關係,都在「痛點」周圍點戳,時而痛苦,時而爽快。

本書精彩處之一,在於150節,當一切的擾亂者(津田之妹秀子、小林、吉川)不在場,夫妻兩人無法再隱忍秘密與猜疑的「攤牌」時刻,津田說:


「只要妳表示一下相信我就行了。妳只需要說一句:『出了什麼事,你要負責。』然後我就回答:『好的,我向妳保證。』怎麼樣?我們能不能就這樣妥協一下?」


於是,「妥協」一詞成為《明暗》當中,種種人情世故中,無法真正解決的解法,仍有誠意的偽裝。關於津田最不願意對妻子坦白的秘密,以「妥協」兩個字說出,如同阿延所說,已是「默認」的「告白」了。


儘管是成為永遠的未完待續,而真正的情節高潮彷彿正要開始,清子最後意味不明的微笑懸在那裡。但也許解法已經暗示出來了。妥協,讓暗的仍可以在暗處,卻不再是那麼騷動人心的痛點;也讓明處不再有非得要完全壓制的壓力,依然可以運作,不戳破也不隱藏。如此,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相當誠實的面對了。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說到字母會,首先會想到什麼?譬如啟蒙時代的沙龍?譬如十九世紀末於斯曼、莫泊桑於左拉家裡聚會所寫出的《梅旦夜談(La soirée de Médan)》?抑或二十世紀初的超現實主義聚會與實驗?三零年代巴塔耶、萊西斯(M. Leiris)與蓋伊瓦(R. Caillois)的「社會學苑(Collège d
魯西迪的文學成就無庸置疑,在翻開《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閱讀的當下,仍然讓我們感受相同的強大敘事能量。先不論風格、主題、文學史定位,閱讀魯西迪,就是在故事之海冒險(請見他的青少年小說《哈樂與故事之海》),看他用故事爆破,打開蟲洞,修改空間、地理,擾亂世界的運行,然後修補讓一切回歸秩序。如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收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紀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
如今,在眾多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德勒茲之名以及他創造的許多概念,諸如「根莖」、「逃逸之線」、「無器官身體」、「戰爭機器」、「流變」等,都是無法繞過的。若我們不想淪為誤用理論名詞或斷章取義之人,回歸文本的總是重要的。相對於二手的引介作品,原典還原的論證、研究關懷以及概念本身的複雜與厚實,在尚未被普遍化
葛楚·史坦,巴黎花街二十七號,畢卡索,馬蒂斯,海明威。如果你曾經讀過《流動的饗宴》,年老的海明威談論起年輕時的巴黎印象裡,葛楚的教母形象如此鮮明,也深深影響年輕的創作者。這當然是不能可再次重現的時代了,一個美國實踐了法式沙龍,在巴黎的核心地帶,出現一個圈子,孕育了「作品」。 這本書特殊的地方,不僅
《跳舞的骷髏》書名乍看有些駭人,甚或黑色幽默,只要一翻開,難以言喻的哀傷與同情便會誕生。在「見證他人之痛苦」已經麻木的時代,視覺上的疲乏,瞥見此書描繪的場景,尤其專注在幼兒的營養不良及其疾病時,還是不免心碎。這是本書能影響人心,足以讓非專業人亦能共鳴的原因。那畫面猶如過往我們看見「飢餓三十」之類的宣
說到字母會,首先會想到什麼?譬如啟蒙時代的沙龍?譬如十九世紀末於斯曼、莫泊桑於左拉家裡聚會所寫出的《梅旦夜談(La soirée de Médan)》?抑或二十世紀初的超現實主義聚會與實驗?三零年代巴塔耶、萊西斯(M. Leiris)與蓋伊瓦(R. Caillois)的「社會學苑(Collège d
魯西迪的文學成就無庸置疑,在翻開《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閱讀的當下,仍然讓我們感受相同的強大敘事能量。先不論風格、主題、文學史定位,閱讀魯西迪,就是在故事之海冒險(請見他的青少年小說《哈樂與故事之海》),看他用故事爆破,打開蟲洞,修改空間、地理,擾亂世界的運行,然後修補讓一切回歸秩序。如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收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紀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
如今,在眾多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德勒茲之名以及他創造的許多概念,諸如「根莖」、「逃逸之線」、「無器官身體」、「戰爭機器」、「流變」等,都是無法繞過的。若我們不想淪為誤用理論名詞或斷章取義之人,回歸文本的總是重要的。相對於二手的引介作品,原典還原的論證、研究關懷以及概念本身的複雜與厚實,在尚未被普遍化
葛楚·史坦,巴黎花街二十七號,畢卡索,馬蒂斯,海明威。如果你曾經讀過《流動的饗宴》,年老的海明威談論起年輕時的巴黎印象裡,葛楚的教母形象如此鮮明,也深深影響年輕的創作者。這當然是不能可再次重現的時代了,一個美國實踐了法式沙龍,在巴黎的核心地帶,出現一個圈子,孕育了「作品」。 這本書特殊的地方,不僅
《跳舞的骷髏》書名乍看有些駭人,甚或黑色幽默,只要一翻開,難以言喻的哀傷與同情便會誕生。在「見證他人之痛苦」已經麻木的時代,視覺上的疲乏,瞥見此書描繪的場景,尤其專注在幼兒的營養不良及其疾病時,還是不免心碎。這是本書能影響人心,足以讓非專業人亦能共鳴的原因。那畫面猶如過往我們看見「飢餓三十」之類的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強最終沒有回答心恬的問題:如果櫻慕塵和千繪夜同時陷入生命危險,自己會先救誰? 不過兩人也說定,明日(初十)晚上是最後期限,如果屆時肖日還無法獨力解除危機,也只能不計後果、動用所有手段處理。 所謂的後果,指的當然就是直接揭穿陰謀,
Thumbnail
〈緒〉 月我皆不眠 曾幾何時在人間 落筆亦難言 〈亂〉 纏結縛繞糾 悲疑苦怨鬱煩憂 離回踱顧留 〈終〉 止的第四筆 故事的最後一句 你我的葬禮   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在創挑裡寫的新詩(?
Thumbnail
我在去年寫的長篇小說《死啊,又不是第一次》正在鏡文學發表,為了讓大家追看時更有連貫性,我沒有在連載一開始時就大聲宣告,而是在連載完上半部,進入下半部才告訴大家,都來看吧。 小說連結:https://www.mirrorfiction.com/book/35144 今天先集中介紹小說內容,稍後再談
Thumbnail
這是本描述深夜東京故事的書,藉由兩段文字『中性』和『記憶』帶給讀者思考。文章表達了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待人生,及記憶對於人生的影響。同時也談及黑夜給予人們沉澱之處及新的一天的希望。這是一本帶有情感共鳴的書。
細究起來,夏目漱石作為職業作家的創作條件極佳,寫作策略很高明,其大獲好評的小說,都先在任職報社的社會版長篇連載,深慢細長地累積讀者數量。連載期間,他每天都推出嶄新的故事(轉折),像推理小說的情節那樣,吸引讀者沉迷般的閱讀。俟連載結束後,報社旋即打出新書出版預告。夏目漱石的愛情三部曲之一《それから》(
Thumbnail
‧ 日本近代文學大師、唯一享有「國民大作家」稱號的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與妻鏡子相親結婚,沒有愛情,加以其妻常熬夜無法早起,又不善理財,乃有「惡妻」之名。夏目漱石死後,其妻口述歷史,提到曾流產、自殺,以及透露丈夫不為人知的一面,諸如脾氣不好,還會動手毆妻。不知這是否也算是
昨夜,在店裡打烊之後,原本打算將夏目漱石的《それから》(後來的事)僅剩的60頁看完,以結束這趟閱讀之旅。但事與願違,可能連日來疲勞未消的緣故,我讀了不到10頁,便覺得精神渙散睏意猛然襲來,只好提前回家休息了。今天上午簡單吃過早餐,我又投入後續的閱讀,並決定略過午餐,趕在傍晚前讀畢。沒料到,約莫四點左
熱愛日本近代文學的讀者,多半讀過國民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這熱讀的現象如此持續,究其原因有諸多因素,只是畢竟學術有專攻,外行人不能亂說話,應當由熟知日本文壇生態的專家回答較為恰當。   坦白說,我和平常人一樣,也有喜新厭舊的心理。 近年來,我開始一種主導編演敘事的嚐試,也就是說,我要把夏目漱石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強最終沒有回答心恬的問題:如果櫻慕塵和千繪夜同時陷入生命危險,自己會先救誰? 不過兩人也說定,明日(初十)晚上是最後期限,如果屆時肖日還無法獨力解除危機,也只能不計後果、動用所有手段處理。 所謂的後果,指的當然就是直接揭穿陰謀,
Thumbnail
〈緒〉 月我皆不眠 曾幾何時在人間 落筆亦難言 〈亂〉 纏結縛繞糾 悲疑苦怨鬱煩憂 離回踱顧留 〈終〉 止的第四筆 故事的最後一句 你我的葬禮   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在創挑裡寫的新詩(?
Thumbnail
我在去年寫的長篇小說《死啊,又不是第一次》正在鏡文學發表,為了讓大家追看時更有連貫性,我沒有在連載一開始時就大聲宣告,而是在連載完上半部,進入下半部才告訴大家,都來看吧。 小說連結:https://www.mirrorfiction.com/book/35144 今天先集中介紹小說內容,稍後再談
Thumbnail
這是本描述深夜東京故事的書,藉由兩段文字『中性』和『記憶』帶給讀者思考。文章表達了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待人生,及記憶對於人生的影響。同時也談及黑夜給予人們沉澱之處及新的一天的希望。這是一本帶有情感共鳴的書。
細究起來,夏目漱石作為職業作家的創作條件極佳,寫作策略很高明,其大獲好評的小說,都先在任職報社的社會版長篇連載,深慢細長地累積讀者數量。連載期間,他每天都推出嶄新的故事(轉折),像推理小說的情節那樣,吸引讀者沉迷般的閱讀。俟連載結束後,報社旋即打出新書出版預告。夏目漱石的愛情三部曲之一《それから》(
Thumbnail
‧ 日本近代文學大師、唯一享有「國民大作家」稱號的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1916),與妻鏡子相親結婚,沒有愛情,加以其妻常熬夜無法早起,又不善理財,乃有「惡妻」之名。夏目漱石死後,其妻口述歷史,提到曾流產、自殺,以及透露丈夫不為人知的一面,諸如脾氣不好,還會動手毆妻。不知這是否也算是
昨夜,在店裡打烊之後,原本打算將夏目漱石的《それから》(後來的事)僅剩的60頁看完,以結束這趟閱讀之旅。但事與願違,可能連日來疲勞未消的緣故,我讀了不到10頁,便覺得精神渙散睏意猛然襲來,只好提前回家休息了。今天上午簡單吃過早餐,我又投入後續的閱讀,並決定略過午餐,趕在傍晚前讀畢。沒料到,約莫四點左
熱愛日本近代文學的讀者,多半讀過國民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這熱讀的現象如此持續,究其原因有諸多因素,只是畢竟學術有專攻,外行人不能亂說話,應當由熟知日本文壇生態的專家回答較為恰當。   坦白說,我和平常人一樣,也有喜新厭舊的心理。 近年來,我開始一種主導編演敘事的嚐試,也就是說,我要把夏目漱石這